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与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与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可以说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能够很好的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对小学阅读教学进行了探索,以期对提高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思考

阅读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作为老师,只有加强引导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水平,帮助他们形成阅读素养。以下是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探索

一、巧妙设计导语,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一篇优秀的文章,对于读者来说就如同美酒、大餐,能够激起强烈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大朵快颐。阅读教学也是一样,一段巧妙设计的导语,往往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小学生好奇心极强,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欲,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心理,巧妙设计课堂导语,激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以《雨》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这样进行课堂导入:“雨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亲密,不可分离,但你们知道阴天下雨的时候风是和雨水是什么样的?庄稼又是什么样的表现吗?你们想深入了解一下吗?”学生都迫不及待的回答:“想”。然后继续引导:“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雨有关的文章,它对雨作了详尽介绍,接下来就让我们认真阅读课文,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好吗?”话刚说完,学生立刻兴致勃勃地开始阅读课文。

二、教会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阅读技巧是决定阅读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教师要鼓励学生与文本建立心灵的对话,自品自悟,总结阅读技巧,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阅读水平。

1.略读粗读,面式读法。阅读首先要进行略读,即粗略的全篇阅读,对文章有个大体的了解和整体认识,明白作者在想什么,着重想表达什么思想,,并简要分析概况。例如在阅读《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时,我会让学生自己阅读几遍,然后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当看到学生对文章有一定认识后,我会抓住文章的关键点,有点到面,从浅入深,让学生更深刻的去理解体会。

2.跳读择读,点式读法。阅读过程中,要学会抓关键字、关键词,面对通篇的文字,我们不可能做到全面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学会选择,寻找特定细节,舍弃无关文字,留意词组意群,通过词组意群来理解文章涵义,提高阅读能力。

3.细读精读,线式读法。精读要求学生通篇阅读,分析语言特色和用意,逐字逐行的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意境,对文章拥有全面深刻的认识。

三、插上想象翅膀,让学生感悟文章思想

想要提高阅读能力,融入文章故事情境,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就要求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敢于联系,勇于思考,能真正走进文本,用心去感悟文章所表达的内涵。例如在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教师往往将引导重点放在学生对父亲行为的感悟上,引导学生去体会父亲的伟大与博爱,让学生去体会父亲是怎样“了不起”,但这正好也造成了教学失误,阻碍了学生对文章正确系统的理解,实际上,这篇文章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同时也不可以忽略儿子的行为,只有将父子两人结合在一起,才能读懂作者的心声。在学习中,笔者首先会让学生对文章先有一定的概念和整体理解,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废墟下是一幅什么场景呢?阿曼达在废墟下面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对同学说些什么?阿曼达如果让同学先出去有可能发生什么状况?让同学们展开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联想,同学们相互交流最后想到阿曼达可能告诉自己一定要向爸爸一样坚强,相信自己的父亲;在同学先出去后,废墟可能会因为余震坍塌,阿曼达自己的生命将面临威胁。学生们在想象中情不自禁的被阿曼达的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脑海中阿曼达的英勇行为已经挥之不去,从内心深处真切感受到阿曼达的伟大和了不起。这样激发学生想象思维,层层挖掘,融入文章所设情境,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不但可以深化感悟和体会,同时“以情育人”,这更是对学生的一次精神品质的教育和心灵的升华。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不仅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学生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乃至对学生自身的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陈良启.建构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结构体系的设想[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3] 孙景华.彰显本体打实基础―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J].小学语文教师,2005,(04)

[4] 李湘蓉.对语文新课程、新理念的若干问题的思考(上)[J].湖南教育,2002,(17)

[5]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况分析报告[J].上海教育,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