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王红之课:红妆素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红之课:红妆素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堂可以分为三个境界:其一为“人在课中,课在人中”; 其二为“人如其课,课如其人”;其三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王红之课,课人合一,见课即见人。“红妆素裹”这一成语是指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这里用以形容王红的课堂再合适不过了。“红妆素裹”的课红堂堂、红澄澄、红馥馥,显示了三种不同的力。

一、文本解读力:红堂堂

大凡上得好的课,教师都有文本解读的功力。王红上课,历来都是首先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的。文本解读指的是对文本内容和意义的感知、理解和评价,并形成对文本的价值取向的过程。其途径是朗读、比较和理解,其实质是一种“价值取向”。文本解读得准确与否、深入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纵观王红的文本解读,堂堂有“据”,堂堂有“法”。

文本解读的规定,一定只能由课文所包含的意蕴生成,持之有据。这个“据”,就是语文的本质、课文的本来、汉字的本源和学生的本身。王红的课堂呈现的是“本色课堂”。本色课堂是自然的、朴素的、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可以说,王红上课,不仅用知识,不仅用身心,而且是用思想在上课。

王红的文本解读非常关注课文的文、道、质。“文”就是语言文字,“道”就是文本的思想内容,“质”就是连接“文”与“道”的成文法则、表达方式。就一篇课文而言,要从文入手悟道,从质入手解析文,再从道入手把握文,从文入手把握质。具体地说,就是要看一篇课文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反映了什么样的事实,用什么样的结构体现了什么样的思路,用什么样的材料证明了什么样的观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回过头来,看课文为了说明观点或表达情感,用了怎样的结构和语言,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结构、这样的语言。概括地说就是:“循文思质,因文释道,因道悟文”。如果你静心阅读王红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观摩她的课堂风采,相信会对她文本解读的特色有更深切的体会。

二、教学设计力:红澄澄

课堂教学设计本质上是一种课程设计,需要有课程设计的视野。教学设计是把一般意义上的课程转化为学生真实的体验课程的设计,呈现的是“红澄澄”“明朗朗”的审美状态。

请看王红执教的三年级下册《一面五星红旗》(第二课时)的教学板块设计:

追本溯源,了解当时处境。

前后对比,体会内心情感。

真情抒发,提升爱国情怀。

这样的设计,从结构看,简洁明了;从内容看,聚焦情感;从方法看,比较思考。真可谓简约并不简单。我亲临现场听课,感慨万千,其课大气灵动,层层推进,虚实结合,效果明显。

请再欣赏我曾听过的王红执教《黄山奇石》的首句“黄山是世界闻名的风景区”。她先分析组成这句话的三个词:“黄山”“世界闻名”“风景区”,分别以A、B、C为标志。再让学生对这三个词进行改变顺序组成新的句子(B-C-A或C-B-A),大意不变。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语言,又训练了思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真可谓一箭三雕呀!由于关注了语言表达方式,这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来说,是给力的,是有效的。这样的精彩设计,在王红的课中是不胜枚举的。

我欣赏了王红近几年设计的十几节课的课堂实录,发现她的设计有以下特点:从设计教师的“教”转向设计学生的“学”的设计理念、从追求教会学生知识、技能转向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设计价值取向、从尊重教材文本逻辑转向尊重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逻辑的设计思路、以教材知识为线索的线性设计转向以三维目标整合的学习情境的设计策略等。这些教学设计特点在她的课堂中都有具体反映,值得我们学习。

三、课堂执行力:红馥馥

我前前后后听过王红执教的《黄山奇石》《燕子过海》《一面五星红旗》《搭石》《乡下人家》《“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大都为中年级的课,领略了她课堂“红馥馥”的风采。凡是听过王红课的人都有共识:王红之课,简约而灵动。我也有同感。

先说说其课之简约。请看王红执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过程简约,内容朴实:课前谈话,了解作者,揭示课题;认读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思辨,感悟内涵――母爱和父爱。

静思王红之课堂,简约的基本元素有:简朴的教学理念、简明的教学目标、简要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过程、简练的教学方式。

当然,王红的课堂简约并不简单,它是一种课堂感受;简约排斥随意,它是一种精湛设计;简约拒绝低效,它是一种高效整合;简约不是无为,它是一种教学境界。

再看看其课之灵动。王红的课堂是灵动的,凌空的。变化、发展、生成、提升是王红之课堂的特质。使学生“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就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王红课堂不懈追求的。

早在2006年,王红上《燕子过海》,采用了反复回旋的朗读方法。第三段第二句话反复出现了三次。这三次的出现也是有层次的:第一次初步感知,通过音乐的渲染唤起孩子们对燕子的同情,是浅层次的。第二次在感知第二段后再次朗读第三段第二句话,此时,学生已经从内心感受到了燕子的艰辛,对他们的这种遭遇感到悲伤,这时的朗读是带着自己的情感的。第三次是在孩子们感知了第三段第一句话后,再次朗读,此时,学生已经被深深地打动了,难受、悲伤、沉重的心情情不自禁地表露了出来。这时的朗读,是在对语言文字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朗读,是有实效的朗读。

王红是杭州市采荷一小教育集团的校长、书记,管理近3000人的学校,行政工作不可谓不忙,但她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听课研课,身体力行,在各种级别的研讨会上公开示范。正是由于她长期立足课堂,练就熟能生巧的课堂基本功,才使得她的课堂充满灵动。这再次验证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好师多上课,好课多磨炼。

王红常说,要减少课堂教学的静态预设性,多增加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王红的课堂给我们一种新启迪: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一种“变化”的状态,变化意味着对现状的改变,变化预示着进步和发展。小变化小发展,大变化就会大发展,正是由于不断的变化才带来教学质量和品质的不断提升。我不禁欢呼:灵动的课,好啊!

红堂堂、红澄澄、红馥馥构成了王红课堂独有的一道红妆素裹的风景。从学理看,在以上“三力”中,文本解读是基础,教学设计是关键,课堂执行是核心。如果由此来深入学习和领会王红的课堂,那么我们的收获就会更多、更大、更远。

(作者系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系教授、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