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结的情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过年时的那一份红红火火,中国结总是必不可缺少的装饰品。红绳编制的中国结,象征着吉祥喜庆、幸福安乐。中国结造型优美、色彩多样。中国结以一条线编织成各种寓意好的图案或与用其它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来传达祝福。如“吉庆有余”、“双喜临门”、“吉祥如意”、“一路顺风”等。其实,中国结是由很多种类的,有双线、纽扣、琵琶、团锦、十字、吉祥、盘长、万字、藻井、双联、蝴蝶等结式。我个人认为,只要是用一根线采用不同的编织方法结在一起并且构成一幅图案或一定形状的都可以称之为结。中国结给人一种团结、向上的感觉。
[关键词]中国结 文化 寓意 种类 应用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341-02
一、中国结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结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广受人们的喜爱。中国结就像中国的书画、陶瓷、菜肴一样,容易被外国人辨认出来。由此可见,中国结对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意义。在中国古代,中国结是女孩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手艺,像刺绣一样,也是女红的一种。中国结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周易》言:“上古结绳记事,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当时,中国结的作用和文字差不多,用以记事,人们用一个个的结来记录当时所发生的事情。“大事大结其绳,小事小结其绳”。自商代,文字创造出来并被识别,中国结的文字功能衰退。但是中国结仍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使用。例如,士大夫贵族等喜欢美玉,当时的美玉都是用中国结穿连挂于腰间做装饰以及象征地位等。唐代,残存的当时的绘画和雕塑无不在向我们揭示:中国结在造型样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例如,当时的很多观音的绘像及雕塑上都饰以万子结。清代,由于长期的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国结吸收了一些西洋结的精华,展现了新的面貌。它除了作为生活服饰的一部分外,还可以作为礼品和装饰品。民国以来,由于西方观念和科学技术的大量引进,中国原有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再加上对许多固有的传统文化遗产并未善加保存和传扬,以致许多实用价值不高,制作费时费事的传统文化技艺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甚至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的过程中湮没。中国传统的编结技艺就是一个最好例子。但编结艺术的衰减又不仅仅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它受到一个不可避免的限制因素――材料。不管是用动物纤维或是用植物搓成的绳线,它们都经不起长时间的各种物理化学腐蚀,因此有些中国古老的结的样式无法流传于后世。人们只有通过人人相传的方式传递这一古老的编结技艺。现今,我们所能找到的古人留下的绳结,时代距离现在最远的也只是来自清代。
不过,随着新技术与新的结艺材质的出现,如锦伦线、丝线等。这些材质可以长久保存。这样,很多漂亮的结式可以保存下来并且让更多的人见证它的魅力。相信中国结可以在以后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另外,互联网的出现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网络上出现了专门讨论和保护中国结艺的网站――中国结艺网。这个网站聚集了数十万中国结爱好者。他们在网站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分享编结艺术并发表文章进行讨论,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进行着中国结艺文化的传承。传统古老的中国结艺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二、中国结的文化与寓意
由于绳子柔软的特性,智慧的古老中国人民采用不同的方式改变绳子的形状,结成各种不同的造型,成为了生活中实用的一个个中国结。中国结年代久远,其历史贯穿人类史始终。漫长的历史沉淀使得中国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国结艺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艺术,它具有独特的东方神韵。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由于绳与“神”谐音,我们的祖先曾经崇拜过绳子。有文字记载:“ 女娲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在古时代,龙的形象是用绳结的变化来表现的。在古时候,人们是很崇拜龙图腾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缘、团结,还是结发、永结同心,结字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福、禄、寿、喜、财、安、康都是吉的范畴。所以,人们就用绳结来表达这些含义并送人祝福。美好吉祥是人民对生活的追求和祈求。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编织技艺也就自然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脉流传至今。
中国“结”不仅造型、色彩美,而且其寓意也很美。如盘长回环、方胜平安、团锦圆满等。中国结的造型及寓意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和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的愿望。在新婚的帖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剑柄上装饰一个“结”,有弃恶扬善之意。本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所有的这些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来寄寓吉祥,送去祝福。
中国人有着东方人特有的婉约。中国古代男女在表达情爱方面常采用委婉隐晦的方式。于是,结担负起这个重担,义不容辞地充当了男女相思相恋的信物。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万千情爱,绵绵思恋蕴含其中。在专注编织着那千变万化的同心结时,怨男情女们把自己的丝丝心意给了这柔软可变的绳线。那飞走的绳线是他们的牵挂,是他们真挚的情谊。“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一为相思,一为别情,都是借“结”来表达情意。至于结的表意价值,历代文人墨客通过言诗词、歌文赋对结的寓意进行了生动的阐释。纵观中国古代诗词歌赋,我们可以发现,绳结已超越了原有的实用价值,并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传承而发扬壮大,随着社会的发展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方胜结――一路平安
双蝶结――比翼双飞
如意结――万事称心,吉祥如意
团锦结――花团锦簇,前程似锦
祥云结――祥云绵绵
双喜结――双喜临门
结,把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结,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老祖宗把他们的祝福的心意与期许就这样通过各种样式的中国结传递给我们。正可谓是: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结,线与线之间的和谐联接、亲密接触,组合成各种各样具有美好寓意的形状造型。中国结的文化自成一体。我们的文化也随着中国结的发展与传承而得到了继承,形成了特有的中国结文化。
三、中国结的种类及应用
中国结造型优美、色彩亮丽、寓意吉祥,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柔软温顺的绳子在人们手中脱胎换骨,各色各类的线能够编出形态与韵致各异的结。其中,有双线、纽扣、琵琶、团锦、十字、吉祥、万字、盘长、藻井、双联、蝴蝶等结式。其中有一个最简单形式的结――球形,它让我想起来了古代衣服上的扣。人们通过巧妙的处理,让“结”不仅仅作为装饰存在我们的生活中,使其成为更实用的东西,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这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促进了服装方面上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变化,人们在衣服扣上又做了很大的改进,衣服扣的样式有了更多的花样变化。这些细节使衣服变得更精致,更美丽。人们由“结”又创作出装饰性的手链、臂饰、挂饰、耳环、腰带、发带、戒指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首饰品。同时,这些装饰品具有美好的含义,带给人们好运。结与结相连,手与手相牵,情与情相伴,意与意相通,艺与艺相传。
其实,个人以为,毛衣的出现也受到“结”的启发。现在社会上的毛衣其实就像是一根很长的毛线编制在一起形成衣服的形状,也可以看成很多个结的拼接。在编制的过程中,人们巧妙地用线在毛衣上织成一些美丽的花纹。衣服不再只有遮丑御寒的效果,更有陪衬人们身材的作用,显示出人们对美的追求。
现在,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质量大有提高。中国结这一图案最大程度地应用在生活中。中国结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已发展成为多个产品。例如作为手链或书上、酒盒上的包装或路灯,或者以中国结的外形作为一些设计的初始样式,通过变形或截取一部分将其作为LOGO等。其中,中国联通的标志很成功,得到大家的一致喜爱。
现在,人们在古老的结式上进行新的创作。由此,中国结出现了很多新的样式,如百合花、玉米结、五彩金鱼等。人们利用一些结的基本编织技艺并将其组合并创作出新的作品。结的外形具有了某些现代社会中的娱乐好玩作用。有些人在结的上面挂有美丽的珠子,给人一种不同的视觉效果。这是一种新的创作。这是中国结在21世纪所展现的新的造型与含义。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出了我们的生活。许多卡通人物、植物花卉、动物的造型都出现在人们的创作中。像那个豌豆射手,这是人们利用游戏进行的创作。豌豆射手来源于游戏植物大战僵尸中的一个象征性植物。玉米结(步步升高结)是在十字结上的变化改进。材质的变化让中国结展现出一种新的感觉。
四、结语
由于现在社会的多样性,我们又处于一个大爆炸的信息时代,有用的信息基本上都最大程度上被运用在市场上作为产品销售出去。但这很大程度上也宣扬了中国的文化元素特色。中国结的外形以及色彩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意义广泛在生活中的各方面,例如服装、包装、通讯、路灯等方面。中国结是美好、团结、幸福的象征。中国结在另一方面反映着我们的生活状态。而之所以中国结有很大的市场,是因为我们对中国“结”有关的产品的喜爱与追捧。中国“结”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我们的生活中大放异彩。结的情谊,蕴含在那一条条相互交错、相呼应又各成一体的丝绳之上,缠绕不尽,绵延不绝。中国结在无声地倾诉,倾诉他或她的故事,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有那么一段令人不得不说的感慨。就这样,中国结在历史的长河中被赋予了一个又一个的含义,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结”通过自己的外形、色彩也在诉说着它的历史、它的变化。色彩变得多样,造型也变得更符合时代社会的需求。在新的时代,相信我们可以创新,有更多的创意,赋予中国“结”新的涵义与情谊。
虽然,现在中国绳结艺术仍然没有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作为一种精致的美好寓意存在,中国结艺会在我们的努力下继续前进并传扬于世界。
参考书文献
[1] 冯秀勤.手工编织[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1版,2006年4月版.
[2] 曹海梅.中国结艺(基础入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