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技艺与观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技艺与观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观念是一件作品的灵魂,是与其他同类区分的根本,是判断一件作品是否具有价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技艺却是一件作品的基本,没有技艺的支撑那么再好的观念只能是纸上谈兵。各种门类的艺术形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观念的同时如果没有对该门类语言的基本认识和掌握,必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技艺;观念;当代;绘画

在当今艺术界,对于技艺与观念的争论一直是个不休的话题,毫无疑问观念是一件作品的灵魂,是与其他同类区分的根本,是判断一件作品是否具有价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架上绘画应吸纳观念艺术的成果,注重审美趣味、文化意义上的智慧性表达。但是如果片面强调观念,势必造成观念对艺术本体的剥夺,最终的后果是,哲学取代艺术。同时技艺却是一件作品的基本,没有技艺的支撑那么再好的观念只能是纸上谈兵,最后成为“思想的巨人,实践的矮子”。

以绘画为例,中国画家一直是处在观念的创新与守旧的边缘地上,但是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画坛为了能让中国绘画有新的发展,大力捧出新人,但是这些画家却都是年纪较轻、经验较缺乏的新人,观念的缺乏与经验的欠缺是一定的,那么在画展中为了能取得好的成绩,只能用娴熟的技艺来弥补自己观念上的劣势,而且这些新画家大都是画院出身,有着良好的绘画功底,绘画的技艺烂熟于心,因此绘画的发展除了题材略带新颖之外,观念基本上还是一成不变,因此创作技艺是越来越精熟,观念的创新却不是那么显而易见。

在中国,单纯的形式反叛(如新潮时期的各种现代风格)和观念性的绘画表达(如谷文达的水墨作品)都无法进入主流的创作领域。

对于中国现在的画坛来说,缺少那种真正能开创一个时代的不朽之作,现在的“画匠”越来多,而真正的“画家”却是越来越少,现在越来越多从事绘画创作的人都跟画廊签订合约,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出规定数目的画作,市场的需求成了绘画创作的第一要素,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绘画的枷锁,笔者不认为在市场与时间双重压迫的环境下能出现划时代的经典。但是这种生活却是大部分人的渴望。

笔者认为对于从事绘画的人来说,技艺与观念相比,技艺的重要性是要高于观念的,脱离了观念只剩技艺的话,那么起码能成为“画匠”,可是如果是坚决地坚持自己观念的话,那么可能到最后什么都不是。

绘画需要观念,没有了观念只剩技艺的绘画,只能精进不能发展,最终可能死亡。当中国当代艺术陷入前所未见的“媚俗”“图像复制”和“图像生产”的时代漩涡之时,我们更应该关注那些真诚地面对艺术自身、默默无闻地执着于艺术实验的艺术家。

坚持观念是一场赌博,不是不朽就是垃圾,像西方的梵高、中国的徐渭,生前都是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观念,结果只能在清贫中度过自己的生命,就连后来辉煌一时的印象派,诞生之初也是被古典派打压、被审美者鄙弃。现在看他们的画作,技艺上并不输于任何一件同时期的作品,笔者相信如果他们愿意放下自己的艺术观念,选择平凡的技艺模仿时尚,那么相信其中的大部分人生活的要比我们现在所了解的要好得多。

能让你拥有物质但庸俗的技艺与可能清贫一生但却不朽的观念,你选择什么?

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矛盾,如果所有画家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放弃自己的观念,那么绘画必将会发展成“符号生产”和“符号复制”,如果梵高、徐渭他们追寻世俗,那么我们现在还能看到那些优秀的作品吗?如果印象主义的创始人也是一直模仿古典,那么现在的绘画是不是只有一种单调的古典主义呢?

笔者在这里并没有看轻观念对于绘画的指导意义,笔者的出发点仅仅是从事绘画的人的生存问题出发。这本身就是一个很狭隘的艺术观点。艺术应该是高于生活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不应该是为世俗所服务的工具,但是高于“生活”却还是要“生活”。技艺无疑比观念更能使人得到物质的满足。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观念与技艺不能共存,20世纪初的立体主义和其后的达达派便将观念的表达纳入绘画领域,力图在形式表现、意义生存方面超越古典绘画的范式;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初以安迪•沃霍尔、利希藤斯坦为代表的波普艺术,直接以新的绘画观念超越古典绘画的陈规陋习。他们成为了不朽,他们自己的艺术理想不仅坚持了下去,而且使更多的人去追寻了他们的艺术理想。

技艺只能是对市场的迎合,观念却是能对市场宣战,当观念真正战胜市场的时候,那么表示着又一个新的绘画时代的来临。

但在中国当代的艺术市场,名人画作的价格居高不下,那么值这么大价钱的是画家的观念还是技艺?笔者认为是观念。正是他们独树一帜的观念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宠儿,那么是画家的观念成就了这些画家,还是画家成就了这些观念?笔者认为是后者。笔者一直认为观念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人的专利,观念对于他们是锦上添花的妙笔,而不是雪中送炭的必须。看现在中国的水墨山水,继承痕迹越来越明显,但模仿的都是一些现当代的画家,现在的很多画作缺少古人画作的灵动与神韵,对于中国现在的年轻画家,妄图凭借自己的划时代性观念取胜实在太难,只能因袭前辈的创作观念,通过自己技艺与技巧上的改变争取自己能做到另一种耳目一新。曾经我对清代“四王”的因循守旧感到鄙弃与乏味,但是现在想想起码他们没有使中国画死去,与其在试探中死去,我宁愿选择在守旧中生存。

不朽与垃圾的赌注很大,我们是不是都有本钱去赌一赌,是选择可能清贫的不朽观念坚持,还是选择无忧但平庸的技艺崇尚。

参考文献:

[1]吕澎.《当代艺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2]何多苓.《技艺即思想》.中国油画,2002

[3](英)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