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先学后教”课堂应怎样布置预习任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生预习成效的高低与教师怎样布置预习任务有很大的关系。布置预习任务既要考虑到时间,又要考虑到方式,总的要求就是布置一次预习任务要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
一、预习内容的三种呈现形式
预习任务实际上是一种学习指令,这个指令的内容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呢?有的教师布置完预习任务,学生觉得很难落实,预习的效果不好,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就是因为预习任务内容的呈现指令不明或工作量太大。笔者认为预习任务内容的呈现方式有三种,即提纲式、问题式、练习式。
1.提纲式
直接将需要预习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例如,某预习任务为:(1)复习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说明在哪本书的哪几页,有时也指上节课的课堂笔记或课文;(2)阅读下节课要学的内容,说明看课本的哪几页,或是上网搜集相关的资料;(3)完成几个练习题,指出是书本或练习册的哪页习题或由教师自编直接提供;(4)预习提问,指要求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问题式
把要预习的内容以问答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预习语文的某篇课文可布置如下任务:(1)这篇课文你有哪些生字词?你用什么方法解决的?(2)文中讲了几个人,几件事?哪个人重点写,哪件事重点写?为什么?(3)文中有哪些优美句子是你要学的?写作时你想在什么情况下模仿这些句子?(4)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教育?你的心灵感悟是什么?
3.练习式
将要学生通过预习应学会的内容以练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这种形式类似于导学案,学生看完课文后尝试完成老师提供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多以填空题、选择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如果是理科内容,有时也会有简单的解答题。
预习任务内容的呈现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来确定。布置预习任务时具体要选择哪种形式,不能一概而论。
二、布置预习任务的两种方式
布置预习任务的呈现方式是指预习任务要用什么方式让学生知道。上述的提纲式、问题式、练习式,不管是哪种形式的预习任务都需要用一种途径告知学生。常用的有口头式、书面式。口头式是指教师以口头形式告诉学生预习任务,让学生一条条记,或者教师将预习内容用幻灯片呈现让学生抄下来。一般情况下,提纲式的预习任务因表达的字数较少,教师常会用口头式通知学生。书面式是指将预习任务打印出来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按要求进行预习。一般情况下,问题式、练习式的预习任务如果字数较多可用书面的形式告知学生。
口头式、书面式两种预习任务的告知方式要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口头式用时少,教师的工作量较小,但学生要抄录预习任务的内容,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有时老师为了省事可能会简化预习任务的内容而影响预习的成效。书面式虽有利于学生按要求预习,但因打印等原因,教师要花大量时间,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也无法天天这样做。所以选口头式还是书面式,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布置单元预习任务或是远期的预习任务,用书面式较好;如果是布置一节课的预习任务,而且预习任务较简单,一般可用口头式。
三、预习任务布置的三点要求
1.预习任务布置可分为课内布置和课外布置
课内布置一种情况是指教师在一节课的结尾将下一节课学生要预习的内容布置给学生,这是最常用的布置预习任务的方式。一节课的内容上完后,教师或者口头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或者用幻灯片或小黑板展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这种情况布置预习任务,内容一般为一课时至两课时的量,学生的预习是课前预习。另一种情况是当堂布置当堂预习,即教师一上课就先布置预习任务,给出10~15分钟时间让学生当堂预习。课内布置预习任务用时较短,一般1~5分钟,教师只要将预习的内容、要求讲清楚就可以了。课外布置是指教师利用专门时间(如用一节课专门布置预习任务)或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向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一般情况下要学生预习较多的内容或有特别的要求需要教师较详细地进行说明时,就要进行课外布置。单元预习、模块预习由于内容多,用时多,要求也多,所以较适合课外布置。
2.预习任务要充分考虑学生预习可能花费的时间
一个班级学生差异性大,预习要求不宜过高,而且学生一天要上好几个科目的课,每个学科都有相应的作业,学生可用的课余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在你这个学科上花太多时间,因此布置预习任务要考虑到学生可以用多少时间来预习。一般情况下,课时预习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
3.布置预习任务要清晰,可操作
布置预习任务必须“目标明确,指令明晰”,向学生说清楚三个问题:“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预习什么”是指明确所要预习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要去看哪些资料或搜集哪些资料。“怎么预习”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些可操作的预习方法,如用列表的方法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填入表中,用摘要的方法将课文中的重要内容抄在笔记本上,用执果索因的方法根据老师提供的导学案阅读课文。“预习到什么程度”是指对本次预习提出的要求,例如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只要能回答课后的两个小练习即可,或是要求学生只要完成老师所提供的导学案即可,或是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预习的目的要与后面的尝试、探究环节联系起来,为后面两个环节服务。对“预习到什么程度”要认真研究,这个“程度”过高则学生难以按时完成任务,过低则对“尝试环节”和“探究环节”起不到服务作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大田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