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实践与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实践与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反对“满堂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本人尝试在每节课前用三到五分钟时间,通过演讲的形式探索语文教学的新途径,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提升语文能力、锻炼胆魄、增长知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探索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 演讲 操作

对学生而言,课前三分钟演讲能够让学生通过演讲主题和内容的确定,调动对生活和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通过演讲效果升华认识,加深思维深度,拓展思维维度,产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内在动力。每一次演讲的完成和聆听,都能让学生有意识无意识的主动参与到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价中来,并会将评价结果直接转化到下次实践中来。

对教师而言,这样的实践也可以启发老师思考正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新的预设与生成关系。“一方面语文学习过程中结论的丰富性、过程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多向性决定了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生成的结果是实际意义上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对一定的生成(结果)来说,一定的预设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生成学习的起点,也是教师核验反馈信息和促进学生下一步学习的一个重要依据。”(引自陈杰著《构建语文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新型关系》)

一.操作要点

(一)演讲顺序方面:按座位进行,同时课代表提前一周提醒,充分准备,确保质量。

这样安排便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出场时间,同时避免了乏味单调。座位的排列是基本固定的,而且好中差也基本分散。即使偶有几个水平较差的学生连续演讲,用一位学生的话来说也算是一种调节,让同学们看到了不足,为下一轮精彩的演讲铺垫蓄势。

(二)演讲内容方面:内容不限,但要有感而发,不无病。

演讲内容不限,能使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当然,内容不限也并不排除根据班级和学生实际,偶尔来一次命题演讲或即兴演讲,这样可以调节气氛,使演讲更加丰富多彩,引人人胜。有人担心内容不限会不会导致观点偏颇甚至错误以至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对于前一种情况,我认为这正是求之不得的教育机缘。通过师生间的评论总结,孰得孰非,一目了然。对于后一种情况,润物无声般的良好氛围,会保证演讲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行。

(三)演讲流程方面:学生脱稿演讲,师生讲评,尤其注意讲评重在鼓励。

严格要求学生演讲时要脱稿,以求对所写内容的消化吸收。那种任由学生低头念稿、敷衍了事的做法,只能助长演讲走向形式主义。至于演讲的形式等,则不作过多限制,以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演讲后的评论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起到辨明事理、画龙点睛、给演讲者以鼓励等作用。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尊心强、渴望受到鼓励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师在讲评时一定要以鼓励为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演讲中的闪光点,如一个别致新疑的题目、一段引人人胜的开头、一段发人深思的结尾、一张从饭店借来的招贴画、一件自制的小道具、配乐演讲、双人合作,等等。这样既可以使演讲者受到鼓舞,又可以使听者深受启发,在以后的演讲中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

(四)演讲时间方面:灵活掌握时间,尽量控制在五分钟内。

一般来说,演讲只需三到五分钟,用时过多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但在一些具有重大价值的问题上,应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把问题弄懂弄透。演讲后的评论,甚至渐渐发展成的争论,则将演讲推向高潮。语文教学不仅要立足于课内,更要延伸到课外,“学作文,先学做人”,这种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的争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才、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了提高。

(五)创造宽松氛围,让学生各显其能

在演讲的内容、形式以及其后的评论方面,教师都要极力创造宽松的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空间。允许出错,鼓励发表不同见解。老师以身作则,带头点评,然后请两位学生点评,使学生不再有拘束的感觉。

二.效果分析

经过几年探索,课前三分钟演讲取得了始料不及的效果。在调查问卷中,有9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前三分钟演讲有趣味,其中70%以上的学生认为很有收获。课前演讲能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欢迎,是因为它不仅在形式上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完善人格的培养方面很有实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化社会要求当今的受教育者有很高的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课前三分钟演讲有效地锻炼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为了写一篇让人耳目一新的演讲稿,演讲者往往要查阅很多资料,做一些卡片,有的还请教同学、老师、家长,甚至有关方面的专家,而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二)增强了竞争与合作意识。

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激烈的竞争是在所难免的,但竞争中的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演讲实践中,学生的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得到强化,能力不断提高。演讲前的相互切磋是合作,而演讲效果孰优孰劣则是竞争。双人相声式的演讲是合作,而演讲后的唇枪舌剑又是竞争。大家都仿佛在比赛,看谁新颖,看谁成功,都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韧劲儿。

(三)培养了创新能力。

课前三分钟演讲,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限度的发挥。从标题拟定、题材翻新、主题升华,甚至到一段音乐伴奏,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学生们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体裁从议论文到散文、时事新闻,甚至言情小说。为了吸引听众注意,各种各样的小花招更是层出不穷,令人耳目一新。

(四)提高了评价、分析能力。

科学地分析问题并做出准确判断、评价,是高中生必备的素质。但由于目前的高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心高气傲,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的问题,致使他们看问题常常偏激,每每以偏概全,顾此失彼。针对这一弱点,我在演讲活动中加强了分析、评价能力的训练。通过热烈的讨论,加上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学生学会了通过一件很小的事去发掘一个很有用的道理,学会了辩证地去看待任何一个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作文审题的能力,作文切题率有较明显的提高。

(五)锻炼了发表个人见解的胆魄。

在回答“演讲对你各种能力的影响,请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问卷题中,绝大部分学生把这一条放在前列。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手足无措,语无伦次,经过第二次、第三次锻炼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有一位女学生,第一次演讲时慌乱异常,声音小得几乎无人能听得清。当同学评价她的演讲不知所云时,她几乎是哭着说:“不好意思,我太紧张了。”她在随笔中写道:“尽管我花了近三个星期去背那篇稿子,但在演讲时仍大段大段地忘记了,最后只得读稿。”而就是这样一位女同学,后来却做出了惊人之举――主动要求演讲,且口齿伶俐,潇洒从容。

三.由演讲引发的思考

(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

语文教学改革搞了几十年,劲费了不少,成效总不大,原因何在?我以为主要是观念没有彻底更新。语文课堂讲风太盛,很多老师还是热衷于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久而久之,学生变成了一架被动接收知识的机器,毫无自主性、创造性,对语文越来越不感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引自卢家楣著《情感教学心理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是搞“填鸭式”还是让学生吃“自助餐”?是以课本为中心还是以生活为中心?是要师道尊严还是要民主平等?是要高分低能还是要全面发展?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建立全面的、有利于学生发挥潜能的评价机制。

当前的语文教学,依然是一张试卷定终身,重结果而不重过程。新大纲提出“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并重”的新视角,从而将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置于一种动态背景下予以全面完整的科学关照。新大纲提出的对学生的评价,则立足于“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调整,将有助于引导语文教育去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运用能力,进而促进他们摒除维持性和复制性学习,张扬个体最可宝贵的创造力,使其审美情趣、文化晶位、道德素养和思维品格都得到和谐、健康、全面的升华,形成一种无愧于承担中华民族现代化历史使命的人格体系。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实践证明,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加全面评价学生,更加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第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