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效教学的缘起、悖论及其消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效教学自国外引入我国以来,就以其独有的魅力受到师生的青睐,其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其概念和悖论的基础上,探讨其悖论消解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有效教学 悖论 缘起
一、有效教学概述
要想深刻理解有效教学的内涵,就必须要先理解什么是“教学”与“有效”。广义上的“教学”,就是泛指师生间的教与学活动,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从狭义层面来看,教学是指老师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以及能力培养的活动,也就是指老师引起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所谓“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指有效果和有效率。有效性是指某一活动能够达成或实现预期的某种结果与目的。综上,有效教学就是指能够实现预期教学目的且又合乎规律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核心内涵应包括以下几点。
1.教学有效果
教学效果,就是指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老师的教学行为所带来的结果,它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能力发展作为考察重点。所谓有效果就是指通过老师的一段教学活动之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程度与发生的变化。因此,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是判断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果的重要标尺。看教学活动有没有效果,很多时候并不是看老师在活动中是否认真,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其是否有收获知识与能力。所以,有效教学也可以表达为有效果的教学。
2.教学有效益
教学有效益,就是指教学活动所带来的收益和产生的活动价值以及所实现的教学目标等。也就是说,教学效益所反映的是教学活动的结果与目标是否符合社会与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求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增长,而且还要能够促进社会与学生个人的发展与进步。教学有效益不仅要求教学活动能够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与目标,而且其所达到的目标还要能够促进社会与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益的教学活动,才能切实促进教学的发展。
3.教学有效率
效率,就是指在单位的时间内做完的工作任务的量。由此可见,效率与时间概念息息相关,而且效率还与投入的精力与努力有关。教学效率也不例外。教学有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活动投入下,所带来的教学产出。有效教学是在确保收获良好教学结果与效益的同时,又花费最低的活动投入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产出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当前有效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如何降低投入,增加产出,成为很多老师普遍思考的问题。
二、有效教学的缘起
1.西方教育理念的引入
在上个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中,有效教学的相关理念开始出现,为部分教育工作者所知悉。其后经过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及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熏陶和影响过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以后,有效教学的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频繁见于国外各类英语教育杂志与文献中,以其独有的魅力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教学是艺术”这一教学观的主导地位,开始被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从而让人们慢慢意识到,其实教学也是一门重要的科学。等到20世纪的90年代,社会不断发展,西方的很多先进教学理念开始传入中国,并且对中国的传统教学思想产生了较大冲击。有效教学理念就是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西方教学思想之一。当时恰好是我国工业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有效教学一传入,就以其优势被广泛应用和推广于学校教育中。随着理念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有效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逐u兴盛起来。
2.教育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与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当前形势与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能力,就成为了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有效教学的理念,以其符合教育发展要求与方向,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3.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程改革是复杂的社会文化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当我们从实践角度去分析教学活动时,就很容易发现文化因素是引起和推动当前新课程改革浪潮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果我们不深入地理解文化,就很难理解新课程改革开展的原因与目的,从而就很难将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有效地贯穿于教学活动开展的始终,不利于教学的发展。只有文化和理念得到改变,才能切实有效地改变课堂教学的形式,从而产生新的高效的教学模式。
三、有效教学的悖论
1.有效教学的反面不完全成立
从有效教学的定义中可知,其衡量标准是学生是否获得了知识与能力,是否得到了成长与发展。在有效教学的理念体系中,其反面为学生能力没有得到提高与发展的教学活动,就不能称之为有效的。这种说法看似无可厚非,但经过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它并不完全成立。教学是一项长期开展的工作。很多时候,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其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而且学生的能力发展并不是马上就能看出来的,但是我们又不能等到若干年后再来评价这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因此,常常会走入结果导向的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发展。
2.有效教学中过于强调教师作用
在当前有效教学理念中,过于重视和拔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并非如此之大,这样很容易出现老师一言堂的情况,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当前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生为本,要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体角色,发挥其作用,而老师则仅仅是扮演组织和引导课堂发展的角色。只有这样,让老师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才能使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