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溶血法培养在细菌L型检出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溶血法培养在细菌L型检出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溶血 【摘要】 目的 研究溶血培养法与细菌L型检出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2002~2004年210份肾病患者血液分别进行常规血培养与溶血培养法血培养,观察血培养的细菌L型的阳性率。结果 常规法血培养中阳性率为1.4%(3/210),溶血培养法阳性率为48.5%(102/210)(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溶血培养法能提高细菌L型检出。

【关键词】 血培养; 溶血培养; 细菌L型; 阳性率

Application of hemolytic culture in bacterial-L-form’s test

LI Yan,JIANG Han-mao.Youzhou People’s Hospital,Hunan 4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 of hemolytic culture and bacterial-L-form’s test.Methods We collected 210 specimens of our hospital patients with renal disease from 2002~2004,then tested by hemolytic culture and routine blood culture respectively,and investigated the positive rate of bacterial L form.Results In routine blood culture,the positive rate is 1.4%(3/210),and in hemolytic culture,is 48.5%(102/210)(P<0.05),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Conclusion Hemolytic culture can ascend the test rate of bacterial L form.

【Key words】 bacterial L form;blood culture;hemolytic culture;positive rate

临床上随着抗生素的应用,肿瘤发生、器官移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而致病原的检出对疾病诊断与临床拟定治疗方案有着重要依据。致病原中尤其以细菌感染为多,普通细菌在一般实验室可以培养确定,但是细菌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的作用,引起细胞壁部分或全部丧失而细胞膜完整,而其形态常呈现高度多形性改变,这种细菌特称为L型,L型菌的形成皆是由于合成细胞受阻或因细胞壁受损害而形成无壁,但保留着完整的原浆膜,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影响其生存及生殖,但不能保持其固有形态而成为形态多样的变异菌,它仍保持着细胞壁的前体,就保存了复原能力,在10%~20%灭活血清高渗培养基中生长良好[1~5],在实验室里对如何提高血液中细菌L型的检出率,我们对培养法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2004年收入我院肾内科肾病患者的210份血液培养标本,男97例,女113例,年龄34~62岁,慢性肾盂肾炎3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28例。

1.2 试剂与材料 BACTEC9050血培养瓶、高渗培养瓶、血平板、L型平板、真空采血针管及药敏纸片(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MH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无菌蒸馏水、无菌肝素抗凝管、无菌吸管(以上均自备)。

1.3 方法 (1)抽取患者一份5ml血置于血培养瓶于BACTEC9050上作常规血培养,在其报警后进行转种血平板,进行细菌鉴定;(2)同时抽取1ml血加入无菌肝素抗凝管内,经3000r/min离心5min,吸去血浆后加入5ml无菌蒸馏水,混匀,立即倒入5ml高渗培养液内35℃培养。(3)当培养瓶出现微混浊或有沉淀生长或管壁有颗粒时进行转种,转到血平板,L型平板里,并进行涂片染色。(4)血平板上可长可不长细菌,L型平板上可见典型性油煎蛋样菌落,G型(颗粒型),F型(丝状型)三种,结合细胞壁染色并进行药敏试验时返祖确证确定为L型细菌。

1.4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

表1 210份血培养结果(略)注:行χ2检验,χ2=124.45,P<0.05

3 讨论

细菌L型在机体内形成后,可在各种组织或细胞内潜伏存在,从血液、胸腹水、胸腔积液、呼吸道等标本中均可分离出细菌L型,其感染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多呈慢性迁延、反复发作,像泌尿系统慢性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布鲁氏菌感染、风湿热、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等,并常在应用某些抗菌药物过程中发生[6]。因此,提高细菌L型的检出率越来越引起关注和重视。在本实验中我们在排除环境污染可能后有针对性地对肾病患者血标本用溶血法培养与常规血培养对细菌L型的检出率作了比较。溶血培养法对血液中红细胞进行裂解,释放出其内的大量的L型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血培养,由此推测血浆里有可能有某种抑制物质的存在,使得常规血培养对L型细菌的检出率不高[7],而且L型细菌胞膜内因蛋白质含量较高导致渗透压高于胞膜外引起形态变异,培养中需要一定的高渗环境才能保持一定的细菌形态,这点也限制了常规血培养的检出率,在临床感染反复感染病例中,血标本受环境污染的几率较少,因此对血标本采用溶血培养法,将较大程度提高细菌L型的检出率,对于临床及医院感染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志学.细菌L型及其检验.临床检验杂志,1987,5:135.

2 陈聪敏. 细菌的L型.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79,1:19.

3 俞树荣.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14.

4 Domingue.Gj.Cell.Wall-Deficient Bacteria (Basic prineiples and sign ificance).London,1982.

5 潘立民,林特夫. 细菌L型败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华传染病杂志,1987,5:129.

6 刘锡光.现代诊断微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84-1008.

7 贾继辉.我国L型细菌研究的主要成果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