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层螺旋CT对卵巢卵黄囊瘤诊断价值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层螺旋CT对卵巢卵黄囊瘤诊断价值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卵巢卵黄囊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卵黄囊瘤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为单侧卵巢发病,右侧3例,左侧2例。肿瘤边界清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均为囊实性肿物,并以囊性成分居多。增强后肿瘤的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并延迟强化,瘤体内部肿瘤血管丰富。结论:多层螺旋CT对卵巢卵黄囊瘤的诊断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可做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卵巢 卵黄囊瘤 内胚窦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1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53-01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是卵巢恶性生殖细胞瘤(OGCT)中最常见的一种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卵巢肿瘤分类中将原通用名卵巢内胚窦瘤改为卵黄囊瘤[1]。卵黄囊瘤多发生于年轻女性,肿瘤生长迅速,并能分泌甲胎蛋白(AFP)。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卵黄囊瘤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旨在探讨MSCT对卵巢卵黄囊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1997年5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黄囊瘤5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13~29岁,平均年龄18岁。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腹胀、腹痛及腹水,其中3例因肿瘤坏死、出血使体温升高而有发热症状。1例患者因有胸腔积液而气憋。5例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查中,AFP均明显升高。

1.2 检查方法。5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Toshiba Aquilion16层螺旋CT扫描机扫描,先行平扫,增强扫描经肘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碘海醇(300mgi/ml)80~100ml,注射流率3.oml/s,动脉期35~40s,平衡期120s。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采集层厚1.0mm,重组层厚5.0mm;同时行多平面重组(MPR)。

2 结果

5例均为单侧卵巢发病,右侧3例,左侧2例;肿瘤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滑,肿瘤最大径线约10~20cm不等;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以囊性成分为主,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并延迟强化,瘤体内肿瘤血管丰富,走行迂曲,其内坏死区及肿瘤囊性成分无强化;均伴有不同程度腹腔积液,其中1例伴左侧少量胸腔积液。

3 讨论

卵黄囊瘤又叫内胚窦瘤,多发生于年轻患者,病因尚不明了[2]。卵黄囊瘤以发生于性腺及腰骶部居多[3],由于卵巢卵黄囊瘤增长快,又易有包膜破裂及腹腔内种植,故常见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腹胀、腹痛及腹水,部分病例因肿瘤坏死、出血使体温升高而有发热症状。少数患者尚因有胸腔积液会出现气憋症状。肿瘤标志物检查中,本组5例AFP均明显升高。北京协和医院纯型及混合型卵黄囊瘤100例中,手术前血清内AFP都有升高,无1例假阴性[3]。因此血清AFP检测对卵巢卵黄囊瘤有明确诊断的意义。

卵黄囊瘤几乎均为单侧性,右侧略多见;双侧者多为转移所致。转移途径为直接浸润剂种植转移,偶有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少见。肿瘤通常体积较大,直径多超过10cm;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表面光滑,有包膜;有时可与周围组织粘连或浸润。切面以实性为主,粉白或灰白色,湿润质软;常伴有含胶冻样物质的囊性筛状区,呈蜂窝状出血、坏死常见。

本组5例均为单侧卵巢发病,右侧3例,左侧2例;肿瘤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滑,肿瘤最大径线约10~20cm不等;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以囊性成分为主,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其内坏死区及肿瘤囊性成分无强化;均伴有不同程度腹腔积液,其中1例伴左侧少量胸腔积液。由于MSCT图像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可以进行多平面重组,更有利于全面观察肿瘤内部及周边、周围情况。

根据卵巢卵黄囊瘤好发生于年轻女性的发病特点,要注意与卵巢其他生殖细胞肿瘤如卵巢无性细胞瘤、未成熟畸胎瘤等相鉴别[4]。无性细胞瘤多表现为实性肿块,其内纤维分隔具有特征性。未成熟畸胎瘤常以实性肿物为主,内部多发斑点状钙化及灶性脂肪密度影是其特征。

综上所述,卵巢卵黄囊瘤有以下特点:①多见于年轻女性,AFP明显增高;②瘤体生长迅速,最大径线常大于10cm;③以囊实性肿物多见,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延迟强化;④瘤体内肿瘤血管丰富,走行迂曲;⑤多伴有不同程度腹腔积液,肿瘤破裂时,可扩散至腹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以及较为典型的CT表现,大多可做出正确诊断,对表现不典型的病例仍需与卵巢恶性肿瘤鉴别。

参考文献

[1] 程遥,吴鸿,张印,邱建荣.卵巢囊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530

[2] 金志发,龙晚生,胡茂清,李伟,梁启堂,邓星辉.卵黄囊瘤64层CT诊断及其病理学基础.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85

[3] 李秀梅,曹代荣,李银官,游瑞雄.3例卵黄囊瘤多层螺旋CT表现并文献复习.放射学实践,2009,28:465

[4] 于小平,梁赵玉,王平.卵巢卵黄囊瘤的CT表现.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