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诗意中走来,回到诗意中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诗意中走来,回到诗意中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4年1月,我听了本校一位资深老教师执教的坡的《记承天寺夜游》,诗意的课堂简直就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流淌在听课者的心理;课堂的结构简直就是一次美的盛宴。

导入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伴随着音乐,老师深情地吟诵东坡的《明月几时有》,音乐仍在继续,进入展开环节,展开部分有“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总结有“尾声”“序曲”部分是关于作者苏轼的介绍,简单的了解即进入文章的主体学习中。第一乐章进行对文章的景物描写的品读;第二乐章探究阅读:探究苏轼的心境,从而,把握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第三乐章,与苏轼进行交流:给他写几句话。

内容上的精心安排,使得整节课呈现了一种内在的梯度,从课内到课外,由阅读感悟,到深思抒情,学生对人生的态度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升华。同时,各个乐章的教学过程除了处在系统中外,本身又自成体系,具有相对的完整性。整个课堂结构有梯度的安排,每一乐章的精心设计,使得整节课以完美而清晰的姿态展示出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与作者、作品、教师的情感融合到一起,融于这个大的充满诗意的课堂中。

老师对朗读的指导像抑扬顿挫的诗。纵观这一节课,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有朗读的贯穿。使课堂响起诗一样的旋律。如在进入第一乐章后,老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章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朗读:第一遍要读出宁静的氛围,第二遍要读出夜游的兴致,第三遍要读出复杂的情愫,文章的诗意的美也在这几次不同形式的吟诵中融入到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于是,学生的品读也就顺理成章地诗意叠出了。

老师的教学语言如诗。随意截取一段师生之间的对话,你都会为老师诗一般的语言魅力所折服。

师:他频遭贬谪,一生游历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生:先寂寞后欣然,看来何以解忧?唯有月光呀!

学生诗意的语言,教师诗意的语言。诗意语言催生的诗意情怀,让人享受,让人难忘。对于语文教育而言,一位诗意的教师,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诗意教学的矿藏。而教师诗意的表达,本身就是最好的诗意语言的示范。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文章学习语言,而且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学习语言,通过聆听教师诗化的表达方式学习语言。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也自会有韵味起来,诗意起来。

老师诗心独运,课堂就是诗的意境。且不说,课堂上,无论是师生的对话,还是课堂的整体格调,都让人感受到诗的韵味和魅力。也不说,学生诗意的品评,教师诗意的交流,融浓浓的诗意于自然的表达之中。更不说,多样化的朗读,让课堂的诗意得到了不断的渲染与强化,使课堂成了一个无法拒绝的诗意的磁场。单说,课堂中喧哗与宁静的交替轮回,所创造的别具特色的诗的意境。“静静地,静静地考虑一下,抒发感受”“悄悄地把感受说给身边的人听一下”“再一次静静地、静静地思考:这首诗里面哪个词是要好好咀嚼体会的”……每一次的宁静之后,学生都会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考,交流也都因这宁静而深刻起来。同时,这宁静又与朗读、交流的“热闹”交织起来,共同奏出了课堂上别有风味的交响乐。当第三乐章中宁静后精彩的表白展示出来时,我们又不难发现前两次表面的宁静背后孕育着的巨大的力量。这是无法抗拒的诗意的力量,这是意境的力量。可谓妙绝!

这位老师用他独有的诗人气质,构筑了诗意的课堂,让他的学生每天享受着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课堂,诗意的人生。听他课的人,没有不为他课堂那无意间的起承转合的语言的诗情画意所折服的,更不要说与学生围绕文本时的交流与对话的诗一般境界,老师作为学习者之一对文本的解读与归纳的如诗如画。他把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充满着浓浓的诗意。他用诗一般的激情渲染课堂,让课堂成为一个诗意的生态场。

课堂成为诗场,课堂本身就是一首诗,从今天起,努力让语文课堂更加诗意一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诗意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