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机器时代的恶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机器时代的恶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11年5月31日,英国某地巨大的船坞里,正在举行一场隆重的巨轮下水仪式。女王伊丽莎白亲临现场,她说:“我命名这艘船为‘泰坦尼克号’,祈求上帝在他所有的水域里,保佑它的安全。”这是1958年拍摄的英国影片《冰海沉船》中开场的画面。虽然它是一段来自1938年女王为另一艘巨轮剪彩的纪录片画面,但这一幕却真实地发生过。不幸的是,这艘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巨轮在从英国驶往纽约的处女航中,于1912年4月15日触冰山沉没,1500人丧生冰冷的海底。这个世纪初的恶梦于是也成为电影中的题材之一。

泰坦尼克之殇

机器时代恶梦或许就开始于泰坦尼克悲壮的沉没。它被列为20世纪人类十大灾难之一。对于携工业革命的丰硕成果,满怀信心跨入新世纪的人类来说,这无疑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可以作为证据之一的就是,从1912到1997年,以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为题材的故事片便有7部,涉及的国家有美、英、德和意大利。令人惊异的是,第一部《泰坦尼克的幸存者》就上映于它失事后的第29天。虽然影片只有10分钟,但主演却是泰坦尼克上的幸存者、歌手和舞蹈演员多萝茜・布朗。她穿着逃生时的装具,几乎是以亲身经历向未婚夫和母亲讲述着惊心动魄的遇险经历。

但是,直到40多年后,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才真正成为银幕上的经典。1958年,英国导演贝克根据记述这一悲剧性海难的小说《难忘的一夜》拍摄了《冰海沉船》(原名即《难忘的一夜》),成为迄今仍是最好的泰坦尼克悲剧的记录。40多年的时间或许是必需的。除了电影技术和艺术上的成长外,人们需要时间来沉淀这段惨痛的记忆,而记忆也尚未远离人们而去。影片的制片人迈克・昆蒂就是当年泰坦尼克下水仪式的亲历者之一,他对那一空前的盛况依然记忆犹新。

《冰海沉船》始终令观众难以忘怀的原因之一,在于它对历史的一幕忠实的演绎。在上面提到的女王为巨轮下水剪彩的序幕后,影片以几乎全部剧情展现了泰坦尼克悲剧性的处女航,并在泰坦尼克号和乘客们所遭遇的灾难中,刻画了船长、设计师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而它能够跨越历史和时间向人们诉说的,则是对人类盲目的自大和傲慢的反思;这实际上成为泰坦尼克号及其所有关于它的电影的重要的主题之一。

影片真实地勾勒出“泰坦尼克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在前往起航地的火车上,一位乘客听说片中的主人公查尔斯是这艘梦幻巨轮上的二副后,立刻充满了热情:“啊,我真羡慕你!报纸上说,她是一座真正漂浮在海上的城市,是进步的象征,是人类对于自然和环境的最后胜利!”对于世纪之初对工业文明充满信心的人类来说,此言的确不虚。影片有一个今天看来颇为意味深长的细节:在泰坦尼克号启动处女航后,伴随着全景中行进的巨轮,画面上响起的正是库布里克《2001年漫游太空》中为飞往太空的宇宙飞船选取的施特劳斯华美而恢宏的圆舞曲:那是一种充满自信和快乐的声音。

泰坦尼克的时代是一个人类确信自己已经战胜了大自然的年代,也是一个充满了自大和奢华享受的年代。影片中,查尔斯看着手中的报纸对妻子大发感慨:“世界上最大的船!不仅是规模,还有她的奢华。报纸上说,她在这方面也是第一位的,她将向一等舱的乘客提供薇诺丽娅牌肥皂,领导海上盥洗室的最高标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其实与这种奢华追求不无关联。当前面的弗吉尼亚号向它发出冰山警告时,泰坦尼克给出的回应却是“请勿打搅”,因为其发报室正忙于把一封封诸如买卖股票、请最豪华的汽车来接船等富翁们的信息发往纽约。

泰坦尼克是人们对于战胜大自然深信不疑的神话。没有人相信它会沉没。当设计师告诉船长它将沉没时,船长仍坚持道:“但她是不会沉没的。”甚至当它不断发出求救火箭之时,近在10海里之内的弗吉尼亚号也只是感到莫名其妙:“这也许只是他们自己约定的什么信号吧。”

泰坦尼克沉没了。救生艇上,幸存的查尔斯如梦初醒:“不是因为冰山,是因为我们太自信了。以后我什么也不相信了,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卡梅隆的世纪挽歌

从人类工业文明的奇迹到人类灾难史上的惨痛回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尽管有空前惨烈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泰坦尼克”之痛还是无法被从人类心中抹去。20世纪临近结束的时刻,好莱坞重新捡起了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题材。詹姆斯・卡梅隆在拍摄了一部关于它的纪录片后,转向了故事片的拍摄。1996年,泰坦尼克号上最后一位幸存者离世;1997年,卡梅的超级巨片《泰坦尼克号》完成。该片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11项大奖的同时,也创下了全球1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位居全球卖座片第一位。

对于又将跨入一个新世纪的人类来说,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应该是一个极具纪念意义的重大题材。卡梅隆也在大众娱乐的层面上,把《泰坦尼克号》打造成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隐喻。他说:"1912年4月10日,工业技术已经给人们带来了将近20年的连续不断的奇迹。人们开始对这没有止境的进步想当然,有什么能比泰坦尼克号――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最豪华的可以移动的物体来更好地代表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呢?但是,4天半后,整个世界改变了――这艘'梦之船'的处女航以噩梦般的结果而告终。人类的独特的劣根性:傲慢、自满和贪婪就这样永远地摧毁了人类拥有不可战胜力量的信念。”

在象征着人类工业文明神话的“泰坦尼克”上,卡梅隆创造的“神话”是加入了另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故事:迪卡普里奥和温斯莱特扮演的一对恋人,在这座豪华、分成不同阶层的海上城市中,演绎出跨越阶级界限的永恒的爱情。作为工业时代奇迹的“泰坦尼克号”虽然成为这一爱情的触媒和舞台,但却不足以承载这一人类文明的永恒性。卡梅隆聪明地延续着《冰海沉船》有关泰坦尼克号的描写,许多细节甚至和《冰海沉船》完全一致。但是,他去掉了关于弗吉尼亚号的故事,而使“泰坦尼克号”成为一座海上孤舟,从而更具有寓言的特征。生命随着工业时代的奇迹在冰冷的海水中逝去,但爱情的力量依然永恒。正如卡梅隆所说:“泰坦尼克号不只是一个警告性的故事――一个关于人类的不幸的神话、寓言和隐喻,它还是一个关于信念、勇气、牺牲和爱情的故事。”

早在十九世纪中叶,爱伦・坡在《未来故事》中就已开始幻想未来机器世界的交通体系。那是一个以动力气球与高速火车构成的机器交通体系:“你记得我们在横贯加拿大的铁路线上的那次飞驰吗?――每小时整整三百英里……”但是,人们在经历了无数悲剧后才意识到,充满了奇迹的工业文明同时也是更为脆弱的文明。在大自然面前,它永远不堪一击。

另一个机器时代

机器时代的工业文明在带给人类巨大福祉的同时,其另一面则是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与此相关的另一类电影是关于机器人的故事。80年代初引进我国的希腊故事片《机器时代》,就描写了机器人杀手对人类的威胁。1984年,还没有拍摄《泰坦尼克号》的卡梅隆推出了使其名声大振的科幻动作片《终结者》,在这部影片及其同样成功的续集中,卡梅隆为观众带来T-800和T-1000等人类几乎难以战胜的机器人杀手。尽管这是个充满商业意味的故事……来自未来世界的杀手,要找到并杀死将拯救人类的英雄,但影片和其后荷兰籍好莱坞导演沃尔霍温拍摄的著名系列片《机器战警》一样,充满了后现代的色彩。在这个充满了机器搏杀的世界中,是一个人的特征逐渐模糊的世界,人类的存在被淹没在机器的冰冷、阴暗和暴力中。而其中阴险和几乎无法战胜的液态金属机器人T-1000,则无疑是未来人类最黑暗的恶梦。

这一后现代的机器时代的恶梦正在今天的电影中延续。卡拉卓夫兄弟拍摄的名作《黑客帝国》及其续集中,机器和电子时代的混合更强化了人类恶梦的黑暗感。在影片里,一个被称为“矩阵”的计算机网络已暗中控制了人类。而这场惊心动魄的搏杀,则是一场人或半人与貌似人类形象的机器之间的大战。人类能否冲破自己“制造”的这张天网?我们不得而知。而事实上,与此相对比,世纪初那个大机器的时代在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影片中已经成为人们怀旧的对象。在《风之谷》《天空之城》等影片中,宫崎骏热衷打造的那些粗壮沉重的巨型运输机,高架铁轨上的旧式火车将观众重新带回到一个神奇的年代。当《终结者》《黑客帝国》中的“天网”、“矩阵”真正在人间织就时,我们此刻可能更会分外怀念那个“粗笨”的机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