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制造: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制造: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历了入世后十年大浪淘沙的“中国制造”,

就像一只被孵化十天的鸡蛋。

在它过去十年的成长中,受精固然幸运,发展当然可喜,

破壳而出却不是板上钉钉。

“中国制造”品牌的孵化,下面十年是关键,其间的制造业生态环境保护,

尤赖政策的引导和企业家的努力。

在《从优秀到卓越》中,畅销书作家吉姆・柯林斯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媒体和社会对一个伟大公司从优秀到卓越之转变的认识往往滞后,滞后的时间常达10年甚至更久。他形象地比喻道:“想象一下有一只从来没有引起人注意的鸡蛋,突然有一天蛋裂壳破,从里面跳出一只小鸡来!所有的知名媒体蜂拥而至,竞相报道这一重大新闻,特写文章接踵而至:‘鸡蛋变成了小鸡!’‘不可思议的鸡蛋革命!’‘鸡蛋的凤凰涅磐新生!’,好像这一变化都是在蛋裂壳破那一瞬间产生。可是当我们用同理心从那只小鸡的角度去观察时,却是一个大相径庭的故事:当整个世界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只相貌平平的普通鸡蛋时,那只小鸡的生命经历了形成-发育-成长-发展-成熟的孵化过程。虽然破壳而出毋庸置疑是极其关键的一步,但绝不是外界世界所津津乐道的不可思议的突变,它是一个遵循生命发展规律的渐变。”

把柯林斯的这个比喻用到“中国制造”过去十年和未来十年的变化上,其实非常贴切。人们对中国制造业的认识,似乎一直都是柯林斯所说的马后炮式的报道和总结,深入到蛋壳里的进行式观察几乎没有,所以对“中国制造”的未来,仅限于少许的憧憬和面对西方媒体指手画脚和横加指责所作的被动的辩解。这不仅仅会导致认识滞后,甚至会带来悲剧性的结果―把已经受精成形甚至正在健康发育的小鸡当作旺鸡蛋出局!

如果把“中国制造”这个具有无限价值的品牌比作一只将要出世的雏鸡,那么,过去十年的中国制造业就是一只被孵化了十天的鸡蛋(鸡蛋的孵化全过程是21天)。其受精固然幸运,发展当然可喜,破壳而出却不是板上钉钉,“中国制造”品牌的诞生,下面十年是关键。

发育、成长和告别的十年

2001年,中国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终于加入世贸组织。入世对中国是一个标杆性的事件,这不仅是中国市场经济属性获得肯定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闸门被打开的一瞬间,是全球化大潮涌入中国的瞬间。“中国制造”这个世界上最有潜力、含金量最高的品牌,也在这一瞬间获得了生命。

十年来,“中国制造”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呵护下,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与合作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种进步首先表现在规模和品质这两个制造业最基本的评估面上。世界市场对中国物美价廉商品的需求和中国内需市场的成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对制造的拉力,练就了闻名世界的“中国制造”蚂蚁雄兵。

美国经济咨询机构HIS环球透视(IHS Global Insight) 2011年的一项研究认为,中国取代了美国长达110年的最大商品生产国的霸主地位,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比美国的19.4% 略胜一筹。在这个团体冠军的头衔下,“中国制造”在众多行业都向规模要效益,以量变带动质变,改写了历史。

纺织服装业:在入世前两年,中国就以服装产量116亿件、出口361亿美元的业绩成为第一大服装制造和出口国。随着入世和配额制度的逐步取消,中国纺织服装业的霸主地位愈加巩固。更让人欣慰的是,在全球服装品牌群狼逐羊的角逐中,一批本土品牌在夹缝中脱颖而出。

鞋业:中国生产各种鞋类100多亿双,成为世界最大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除了留给本国老百姓每人自用的两三双鞋,出口78亿双,老外人均两双。

家电业:如今总产值达到9642亿元,比十年前翻了近四番,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家电产销中心。这也是唯一一个打造了一批拿得出手、走得出去的品牌(海尔、美的、格力、格兰仕、创维)的行业。中国人告别了酷暑之夜万民空巷在大马路上纳凉的壮观时代。

汽车制造业:中国汽车产量从十年前的200多万辆激增到今天的1800多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国和消费国的中国,为此失去了一大世界奇观:每天早晚,数以亿计的自行车大潮既汹涌澎湃又有条不紊地在城市中穿行,没有污染,没有堵塞。

2007年,美国记者萨拉以一本《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轰动了世界,她在书中记述了一家人一年里拒用“中国制造”产品所遭遇的种种不便,以家人最终与“中国制造”言归于好而结束,从此,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成为家喻户晓的共识。

浮躁和大浪淘沙的十年

在进入21世纪以前,中国的一位经济学家曾经作了一个令人不安的预言:“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非常痛苦,我估计再过十年,现在的民营企业200个中间有一个保留下来就不简单,的,成长的成长。”我没有数据,无法点评这个预言在数据上的准确,但是就预言的灵魂而言,我们不得不佩服他当年眼光的深邃。这就是吉姆・柯林斯谈的前瞻性预言,这些预言常常具有让预言成为事实的推动力,这恰恰是我们所缺少和期盼的。

我们常用“躁动在母腹中的婴儿”来形容快速成长的事物,“中国制造”这块具有极大含金量的品牌,在过去的十年恰恰是这样一个躁动的婴儿。太多的公司向往品牌,倾注心血打造品牌,但又无法挡住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暴利的诱惑;太多的企业家崇尚品牌,无时无刻不以打造民族品牌为己任,以跻身世界品牌100强为目标,却无法克服自己血液中急功近利和好大喜功的基因。他们无法抵御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狂欢激流,或是急不可待地下水,或是身不由己地被卷入,有的已经葬身水底,有的尚在拼命挣扎,有的赚得盆满钵满自鸣得意。但是不知不觉地,中国企业在浮躁中失去了或是从来就没有觅得打造品牌的灵魂―专注,这为“中国制造”蒙上了一层深深的阴影:爱多、秦池、飞龙、三株、太阳神、南德、亚细亚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健力宝、科龙、德隆、中科、华晨、顺驰、铁本、三九和托普也只不过是MBA课堂上的教案;就连三鹿奶粉,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7.23温州高铁事故后,“高速”这个词终于让中国人开始把“最快”和“最好”这一对孪生兄弟对立起来观察和思考。

下一个十年:

不变的将是继续和永无终止的多变

几乎所有人,无论企业家还是政治家,都意识到一个愈来愈明显的趋势―世界越来越多变,而每一个地区和国家的事件都是不同形式的国际事件,牵一发而动全身。

过去的十年,无疑是多变和多事的十年:从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和随之引发的阿富汗战争、中国入世,到2002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谴责伊拉克提案,为伊拉克战争拉开序幕;从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和萨达姆被俘,到2004年的亚洲海啸;从2005年第一个德国女总理默克尔当选,到2006年萨达姆被绞死;从2007年朝鲜同意公布核设施地点,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和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从2009年澳大利亚导致181人死亡的森林野火、墨西哥造成世界恐慌的“猪流感”,到2010年的BP石油泄漏事件;2011年尚未结束,但是,日本海啸和核泄漏、中东和北非动乱、中国7.23高铁事件已经为这个动荡的世界又多添了几抹黯淡的色彩。同样是在这个十年的最后一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得到了空前的满足。

下一个十年毫无疑问又将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几乎所有的事物都会变:政局在变,经济格局在变,矛盾越来越突出且难以调和,利益越来越难以一致,竞争越来越激烈。虽然我们无法预见自然灾害、恐怖事件或其他重大政治和经济事件的发生,但我们都意识到:变化这个世界主旋律,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

“中国制造”呼唤一个品牌诞生的生态环境

中国人其实比柯林斯早2000多年就从鸡蛋的孵化中悟出了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真理:“卵之性为雏,不得良鸡覆伏孚育,积日累久,则不成为雏。”这段话出自汉代韩婴的《韩诗外传》,意思是说,鸡蛋的本性是可以变成小鸡的,但如果没有好的母鸡来孵化,即使时间再长也不会变成小鸡。柯林斯强调的是蛋内发生的变化,而韩婴强调的则是导致发生这些内部变化的外部条件。韩婴的说法用在“中国制造”上,就是“中国制造”最终成为世界品牌所需要的一个生态环境(Ecosystem)。

制造业生态环境,有点像被奉为“世界管理大师”的哈佛教授迈克尔・波特在他的名著《国家竞争力》一书中提到的工业集群效益,但其所包含的范围远远超出企业在区域和地理上的集群,它涵括政府的政策扶持、基础设施的配备、大学和专科学校的对应教育和研究,以及劳动力、土地和原材料等资源,更重要的是,尊重和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

迈克尔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力》,集他对众多国家的竞争力研究之大成,遗憾的是,他没有将中国包括在研究对象中。恰恰是由于符合中国国情的制造业的独特生态环境的初步形成,中国的制造业才得以在过去十年里悄悄开始了从国家比较优势到国家竞争力的转换。虽然其中不乏拔苗助长和杀鸡取卵的教训,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终于有了这样一个莺歌燕舞的制造业生态环境。

下面的十年是中国制造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十年。国内企业和媒体谈得比较多的是如何打造品牌,如何取得核心技术,如何“走出去”,如何创新,如何发展制造业的服务业,如何在产业链的高端占有一席之地,产权制度和体制的改革,融资的改革等。这些都是非常精辟的战略见解,但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高瞻远瞩地扩大企业和行业的视野,从制造业的生态环境这样一个高度来群策群力,非如此,虽“积日累久,则不成为雏”。

那么,中国制造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在下面的10年里最关键也最薄弱的环节在哪里呢?

首先是“良鸡覆伏孚育”,即政府政策的导向和扶持。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和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的比较优势,正在转化为竞争优势,同时,它们又面临生态环境严重污染和失衡的问题,需要各项政策的保护和扶持。眼下的政策虽然有效,但是多变,朝令夕改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和媒体常常自觉和不自觉地在唱衰制造业,其杀伤力极大。中国的制造业在呼唤法制的保护和政府的呵护。企业最怕的是前途渺茫,而现在企业面对的常常是一片渺茫。

英国《金融时报》前驻北京首席记者詹姆斯・金奇在《中国震撼世界》(China Shakes the World)里写道:“从一开始,中国的改革就是一个被自下而上的力量和需求推动的过程,只不过以从上至下的政策改革的方式呈现。”但是,下一个十年,我们需要的是更具前瞻性的思维方式,更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

其次是“卵之性为雏”,即企业家自身所需要的努力、反思和提高,也是这一生态环境保护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大败局》里这样品论中国企业家共同的失败基因:

1.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2.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

3.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

以我对中国企业多年来的近距离观察,这三条失败基因条条符合当今的中国企业家。除非是人的意识转变,否则,“中国制造”中就算不小心出了个世界品牌,也好像姚明在NBA打球一样,虽然挺让我们中国人开心,但和中国篮球在世界篮坛的地位基本无关。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企业接班人计划(succession planning),这是中国制造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解决最差的问题。对很多中国企业家来说,未来的十年是他们交棒的十年,这既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挑战。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是换血和更新基因的历史时刻。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创业者向职业经理人或是“富二代”的交接,常常是企业走下坡路甚至灭亡的开始。成功只属于那些有心人,这也是“良鸡覆伏孚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有人说过:“一年改变不如想象,五年改变难以想象,十年改变不敢想象。”在中国入世十年之际,回顾中国制造业过去崎岖坎坷的十年,展望未来,令人既充满担忧又充满憧憬,我对这句话似乎有了更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