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化学课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化学课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从评价标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权威、对学生疑问处理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学生问题意识失落的原因。探索了传授思维方法、善待提问行为、进行提问训练、尝试角色转换等对策。

关键词 化学教学 问题意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在一些公开观摩课或学校的日常的一些课堂教学中,往往课堂气氛活跃,精彩,媒体的使用创设了更为良好的课堂氛围,但很少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看法,即使有问题也是做不出的习题。渐渐地,学生的问题意识转化为“问习题”。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为什么学生往日强烈的问题意识,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受学校教育时间的增长、个人知识的增多而失落了呢?

1教师问题意识失落的原因与分析

1.1评价标准谈化了问题意识

从现实的教学评价中,衡量教育成功的主流标准还是,比较单一,以书面的笔试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其他的一些诸如: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问题意识等的评价,只是作为一种点缀,淡化了问题意识的评价和培养。同时由于主流评价标准的单一性及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导致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淡化,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

1.2传统的教学方式催眠了问题意识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但是现在一些优质课观摩活动,虽然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良好,再加上媒体的使用,使得课堂气氛精彩纷呈,但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都在教师的课堂设计中,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与答的教学模式,即使有学生提出问题也是一些围绕教师课堂设计中的一些点缀。很难得看见有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质疑或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重视的是研究如何设计问题,来启发学生回答,而忽视了培养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催眠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有些公开课、观摩课,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作秀,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缺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识与理念。

1.3教师的权威窒息了问题意识

家长每天在对孩子所说有话最多的一句是“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了教师的权威,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学校或教师自身赋与的权力更提高了教师的权威性。学生之所以敢于质疑父母而信奉教师,是因为教师在孩子心中比父母具有更大权威。孩子对事物的判断并没有从事物本身去分析,而是服从了权威。那么在学习上,学生心中长期有太大的权威驻守,会使他们敢于质疑的问题意识失去存在的土壤。

1.4对学生疑问处理不当扼杀了问题意识

学生大胆地提出了问题,由于课堂上各种因素的限制,教师暂r不可能帮他解决,则往往以各种方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提问行为成了没有意义的行为,学生产生问题的动机和提问行为一再受到挫伤,那么学生再次生发新的疑问的心理动力也就会逐步减弱。

2学生问题意识与能力的相关调查

通过对学生“提问能力”与“问题意识”现状问卷调查,发现主要有这些原因:

不敢问。这主要是一些学业水平一般的学生,怕提的问题太简单,别人说自己水平低,怕说错了被人讥笑,怕教师说自己插“嘴”。

不知道如何问: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识较淡薄,学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长期接受一问一答式教学,淡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受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往往对孩子说:不懂要多问老师,所以学生的意识中,只是到不会做习题时才问老师,缺乏提问能力,没形成提问习惯,同时提问的思维较为狭窄。

没机会问:教师在课堂上忙于传授教学所必需的知识,学生忙于“听课”,同时学校的评价制度也制约了教师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淡化,课堂上教师较少设计安排提问时间等等一些现象与问题,渐渐使学生缺失了“问题意识”。

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分析

3.1化学教师要传授思维方法

授以思路,让学生的思维更富条理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有条理,首先思维要有条理性,即思路要清晰。要使学生的思路清晰,首先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条理性,要能够让学生摸准思路,能够让学生沿着几个连续性的问题把思维引向深处。设计问题要有梯度,不能出得太大、太空、太繁;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路子。比如,“为什么”的问题,一般是先考虑原因,后考虑结果;“哪几方面”、“哪几点”的问题,一般先要一方面一方面地考虑,然后考虑哪一方面先说,哪一方面后说,怎么连起来说。另外,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组织语言,并要提示学生不要急于抢答;最后,教师要消除学生的心里障碍,要鼓励学生敢于说,然后达到善于说的境界。

由表及里,让学生的思维更富深刻性。认识事物深刻与否,在于思维的深浅程度。学生认识事物往往只看表面,不善于由现象去抓本质。如在演示实验室制CH2=CH2气体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常规现象外,还应让学生注意反应体系的溶液颜色变黑了这一事实,为此一系列探究性的追问即可展开:为什么变黑?黑色的物质是谁?因其而存在哪些副反应?如何证明这副反应的存在?制得的CH2=CH2气体如何净化?经常如此训练,必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富深刻性。

架设桥梁,让学生的思维更富完整性。学生回答问题,往往是直接从问题通向答案,而缺少问题到答案之间的分析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教会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过程。如在分析Na2O2与H2O的反应中注意把握生成H2O2这一中间环节,则CO2与Na2O2的反应需要H2O的参与也顺理成章;分析了Al与NaOH溶液的反应中注意把握Al先与H2O发(下转第109页)(上接第92页)生置换反应这一中间环节,则这个反应真正的氧化剂是谁也一目了然。

求异质疑,让学生的思维更富独创性。学生回答问题,往往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缺少主见。如果教师不积极引导再思,而是一锤定音,那将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形成传统刻板式的一问一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既要肯定,又要引导多方面地去考虑问题。当学生回答后,可追问学生,你对这个问题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要鼓励学生敢于否定对方的意见,摆出自己独特的意见,造成互相争辩的气氛。

3.2化学教师要善待提问行为

学生在一种专制的、高度紧张的环境中谈培养其问题意识,哪是不可想象的。思考、设问需要有其自由的空间。故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做到:一是积极提倡独立思考,教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独立思考。欢迎学生质疑,欢迎学生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欢迎学生发表与答案不同的见解;二是充分体谅学生的“幼稚、无知”,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稚嫩、浅显的问题不必大惊小怪,应教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三是要充分肯定、激励学生的提问行为,教师在教学中要热情肯定每一个学生的提问行为,用欣赏、赞美的眼光和口气去激励他们的提问行为。因为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有着一颗渴望探究未知世界的心灵。

3.3化学老师要进行提问训练

学生问题意识的失落不仅与学生的情感、知识基础、学习环境有关,还与学生的提问技巧缺乏有关。故教师还应重视学生提问技巧的训练。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可以:一是问原因,每看到一种现象,看到一种事物,均可以生疑提问,问一问产生这些现象(事物)的原因是什么?一般说来,事物发展总是有因有果,因果是互相联系的。 寻找到原因,就为解决问题(结果)提供了前提条件。如:干燥的Cl2为什么没有漂白作用?热的碱液洗涤效果为什么比较好?钢笔在使用另一种墨水时为什么需要洗干净?用海边井水洗衣服为什么不容易洗干净?等等。二是问结果,由于因果是紧密相联的,所以,问原因之后,自然也可以问结果。换而言之,在思考问题,认识事物时,要养成一种思维习惯,即想一想“这样作,会导致什么新的结果呢?”在思考时,尽量不要受旧的事物结果的束缚,要敢于提出新的看法。甚至有时看起来是荒诞的看法,也可能会导致新的有价值的结果。 三是问规律,因果有联系,是因为事物有规律所决定的。找到这种联系,就找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通过问规律,就会获得有价值成果来。四是问发展,世界总要前进的,事物也总是在发展。所以,在思考问题时,可以运用上述技巧,设想某些事物的发展前景或趋势。这样,也有可能导致产生新观念、新想法、新理论。

3.4化学老师要尝试角色转换

面对教学现状,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在学习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当然,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也不是光靠某个教师的努力就能独立完成,因为现代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攻坚战,需要教师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