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企业所得税征管权问题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企业所得税征管权问题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却没有统一企业所得税征管权,企业所得税仍由国、地税两个税务局分别征管,客观上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笔者认为,在当前企业所得税制完全统一的情况下,应统一企业所得税的征管权。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征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0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为各类企业竞争创造了公平的税收环境。但是对企业所得税征管权的统一问题却没有涉及,企业所得税由国、地税两个税务局征管的格局依旧存在。笔者认为,在当前企业所得税制完全统一的情况下,我国现有的企业所得税征管格局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符合新时期“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治税思想。改革现有的企业所得税征管权,理顺征管关系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显得尤为迫切。

一、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征管权分割的状况

1、2002年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

我国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改革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所得税收入的办法,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实行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享。在企业所得税征管权划分上,规定当时国税、地税征管企业所得税的范围不作变动。自2002年1月1日起新登记注册的企事业单位的所得税,由国税局征收管理。我国企业所得税据此明确了国地税征管范围。为了补充完善,国税总局就企业合并分立、改组改制以及经营形式发生变化后的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新办企业认定等,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2、2009年以后新增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文件,2009年起新增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中,应缴纳增值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税局管理。应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地税局管理。以2008年为基年,2008年底之前国税、地税各自管理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不作调整。同时,企业所得税全额为中央收入的企业和在国税局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税局管理。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由国税局管理,除上述规定外的其他各类金融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由地税局管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企业所得税仍由国税局管理。

二、企业所得税征管权分割存在的问题

1、征管“越位”、“缺位”,争抢税源频繁发生

2002年实行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后,规定新办企业归国税部门管理,对改组改制企业也相应明确了征管权。2006年,又进一步对新办企业界定进行了明确。而正是试图就企业所得税征管权问题进行明确的文件,反而成了两家税务部门征管扯皮的政策依据,争抢税源主要表现在:一是联营企业;二是改组改制企业;三是新办企业;四是企业所得税与流转税存在国地税交叉征管户,尤其以房地产、建筑安装和运输企业为甚。2009年征管范围重新调整后,对于既缴纳增值税又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原则上按照企业自行申报的主营业务缴纳的流转税确定征管范围,这又为纳税人选择主管税务机关,国地税争抢税源带来了方便。实际操作中始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国税和地税争抢税源或出现漏征漏管等不正常现象,影响了企业所得税正常的征管秩序和规范管理,损害了税法的严肃性,降低了征管效率,不利于真正强化企业所得税征管。

2、企业所得税征管权分割不利于纳税人税负公平

税制本身决定了企业所得税是一个弹性较大的税种。对政策理解程度不同、计算方法不同,都可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各不相同的计算结果。同时,目前企业所得税征管方式主要有查帐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采取不同的征收方式,企业的所得税负担都可能会有不同,有的甚至相差很大。而且,各级税务部门结合地方实际制订各类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具体操作办法,而这种操作办法往往会有一定的伸缩性。以上种种客观因素的存在,再加上不同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力度不同,规范管理程度不同,势必会造成同类纳税人因归属不同的税务机关管辖而出现税负“倚重倚轻”的问题。这将给纳税人以可乘之机,从而滋生、蔓延“人往高处走,税往低处流”的不良倾向,不利于纳税人税负的公平。

3、企业所得税征管权分割造成征管成本增高

国地税两家税务局根据管辖税种业务的需要,均设置了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机构。面对同样多的纳税户,设置了两套人马管理,办公经费和人头经费必然增长,导致企业所得税征收成本大大高于其他主体税种。同时,由于分设两套人马,在执行同样的税收政策时两家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重复宣传,重复检查,征税成本增加,而且加大了税务机关之间,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矛盾,降低了征收效率。

4、企业所得税征管权分割的深层次问题――政府税权划分不合理、不稳定

长期以来,我国税权的划分缺乏一个统一的、稳定的规则。税权划分是由中央政府通过颁布行政法规或规范性文件来加以规定的。由中央来决定税权的划分,其结果必然是重视集权。另外,由于不存在稳定的划分规则,中央从维护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可随时改变规则。只有当过度集权的消极影响极为明显时,中央才又考虑向地方适当放权。因此,此种处理方式使得税权划分的过程,成为中央与地方博弈的过程,从而使放权――收权――放权――收权的循环变得不可避免。税权划分不科学,地方税权相对过小。地方的税权与事权不相适应,不利于地方政府开发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培育骨干税源,也势必抑制地方加强税收管理的积极性。而且税收征管权在国地税机关划分不清,调整过于频繁,造成地方税体系不稳定。

三、改革企业所得税征管权分割现状的模式选择

改革目前企业所得税征管权现状,可以有三种方案:一是同源共享,分率分征;二是企业所得税作为共享税,由国税统一征管;三是企业所得税是作为地税部门的主体税种,由地税统一征管。

笔者认为,根据我国国情,考虑征管效益最优化,企业所得税征管权统一由一个税务机关行使是最佳选择。“同源共享,分率分征”会加大税务机关的征税成本及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且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征管权分割的问题,可暂不考虑。

当前可考虑由地税部门统一征管,像增值税那样划分收入比例,一票入库,由金库按比例划解。由地税部门统一征管,原因有三:第一,企业所得税是地方税务部门的主要税收来源,也是地税部门的主要税收增长点,由地税部门征收,可提高地方政府组织收入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第二,国税部门主要的征管精力在“两税”的征管上,而两税的征管任务较重,重“两税”轻所得税情况在国税部门普遍存在。地税机关则一直负责着企业所得税的征管,掌握着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积累了丰富的征管经验,因此,分享改革后地税部门作用应进一步增强而不是削弱其管理职能的发挥。第三,国税为完成“两税”任务,把企业所得税调为增值税的不乏其数,由地税部门一票征收,按比例划解可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珍萍. 关于企业所得税征管体制改革的思考 企业所得税国际借鉴研讨会论文集, 2005.

[2] 刘雅佳. 加强税收征管 避免税收流失 山东电大学报, 2006

[3] 陈听丽. 企业所得税国 地税征管浅议 商场现代化, 2004.

[4] 徐勤玲, 蒋铭. 企业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税务研究, 2006.

(上接019页)核心的作用。

三、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教学方面

经管类课程教学用书内容很多,讲课时间太长对于教师来讲很艰苦,对学生来讲很枯燥,这可不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这会使学生依赖于他们的教师,而不会使他们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然而,西方的教学模式缩减了教学学时,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强。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国高校的经济管理类课程也可以采取西方模式,教师讲课时应该解说不容易理解的难点和重点,以及这些知识在实际政策分析中的应用,让学生自己阅读需要掌握的其余部分,教师就没必要一字一句地向学生解说教材里所有的内容。

在西方国家教师偶尔还会承担补习的任务,补习指的是五到十个学生在一组相互讨论课程问题并要求再次解说一些不理解的问题。通常补习的任务是由高年级的学生承担的。补习课上学生也可以作学术报告。

2、科研方面

西方模式还要求学生自己进行研究,并做大量的家庭作业。我国的高校也鼓励学生做家庭作业,但大多数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工作量,布置的作业只是课本里的某个内容或某一道题,根本上不能提高学生独立进行研究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作业是相互抄袭的。

家庭作业通常是解决问题的应用程序或论证。如果学生相互抄袭作业考试时就不能解决和以前做过的作业类似的问题。

在我国高校作业成绩在期末考试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很少超过百分之十,有些老师在计算考试成绩时,还不计算作业成绩。这样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就受到影响,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这样大多数学生还是提高不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讲,我国高校老师薪水较低,因为实行的是课时费制度,为了多代课赚钱,很多老师在没有科研经费的条件下是不会从事科研的。而不管讲课还是从事科研西方的高校所实行的是较高的固定工资制度,所以他们在从事教学的同时也会从事科研。只有通过独立的研究活动,我国的高校老师才能在国际上被认可。更重要的是,教师从事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所以采取西方模式,给学生布置具有实际意义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对某些经济问题进行研究,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3、课程结构方面

效率问题意味着应该避免所设课程的重复,每班的学生人数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管理学和经济学之间的教学区别也是很重要的。其他还要考虑的问题包括对于核心理论课程发展的需要以及在一些课程的选择上争取学生的意见。

4、课程内容改革要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加快教材的更新速度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和人自身需要的变化,课程内容也应加快更新速度。一方面要加大教材选优选新的力度,将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引入课堂。另一方面,应在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上加强实践性。因为一切真理都是源于实践的相对真理, 必须随着实践发展不断检验和提高、逐步接近事物本真面目。同时要关注人才市场发展动态,使课程与市场更贴近,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更密切。

一、 结语

高校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求高校不断改革课程,只有广大教师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课程改革,付诸实践,高校的课程改革才能取得突破进展。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与时俱进,深入长久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