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绵城市建设中生态小区的创建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绵城市建设中生态小区的创建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指出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地产行业快速兴起,使得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日益严重,城市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既要保持城市的不断发展又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基于上述情况,提出了把海绵城市技术运用到城市小区建设中,确保区域建设在开发前后当地的水文特征和生态环境维持不变。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环境;水文特征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18202

1引言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原有土地存在形式发生了改变。大量的城市公共绿地如:树林、农耕地、天然草地等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和各种硬化路面。与此同时大量的河流、湖泊也被围填,这些直接导致了当地的水文特征发生巨大改变[1]。由于城市小区的高度集中,住宅小区对雨水的调蓄和入渗能力明显下降,显著加大了地表径流系数,使得径流雨水汇集时间大大减少,这就增加了城市住宅小区出现的内涝几率[2],使得小区的居住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

2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3]的特点是帮助城市适应环境的改变,并且使城市在应对自然灾害等情况下拥有良好的可调节性。同时能有效地保护河流湖泊、沟渠、湿地等原有生态系统,维持所在地的水文特征在开发前后保持一致,还有利于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修复。

3创建生态小区的规划要求

3.1以人为本 生态优先

由于城市小区建设过度集中造成当地的生态环境矛盾突出,所以建设生态小区首先应注重保护当地小区的绿色生态环境,在建设城市住宅小区时应统筹规划小区分布[4]。

高度密集的小区不利于环境保护,小区的绿化覆盖率一般要达到国家规定的30%左右,合理建设小区的人工雨水景观,使小区环境在生态的基础上同时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要求,充分体现人与环境和谐统一。

3.2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

在建设生态小区时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雨水综合利用技g的措施和方法,合理开发小区绿地,确保开发小区所处地域的生态环境和水文循环在开发前后保持基本不变。建立单一的或多样化的生态设施,如:小区路面可采用合适的透水铺装,修建渗水塘,建造下沉式绿地等,利用生态资源创设生态景观的多样化,实现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化。

3.3加强管理 措施到位

小区的发展离不开强有效的管理,小区绿化环境的建设包括小区绿地的浇灌,雨水景观的修护以及地下雨水管网的维护等,为保证小区绿化设施和雨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必须资金到位、职责明确、专人专管,以保证绿色生态小区得以延续。

4创建生态小区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

4.1路面透水性铺装

城市住宅小区路面和小区内休闲绿地以及停车位根据需要可选择性地采用透水性铺装[5],如嵌草砖、透水砖、鹅卵石、细碎石等,这些铺装材料也可结合使用,该铺装能有效降低小区路面的地表雨水径流量,从而有效减轻住宅小区地下排水管网的压力。同时通过透水性铺装也降低了雨水中污染物的含量,而且透水性铺装显著提高了雨水的入渗量,可有效地实现对地下水的补充,维护地下水的平衡。

4.2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主要是利用自然低洼地区或人工开挖的低于周围地面水平的凹地,一般在下沉绿地内种植耐淹、耐涝的草本植物, 通过下沉式绿地可以对地表雨水径流实现有效滞留和调蓄,同时能达到净化雨水和促进雨水下渗的作用。该雨水处理设施对自然雨水入渗的时间受土壤的结构和性质影响,但入渗的效率相对较高[6],可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的补充,也为多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4.3建筑采用绿色屋顶

建筑绿色屋顶的构造通常由屋顶种植的植物、植被土壤层、雨水排水管和防渗漏层等构成,该项雨水处理设施是利用有限空间资源创造城市绿地,它不仅可以截留雨水,降低雨水径流,同时过量的雨水经下水管引入雨水收集池,经净化处理后可作一般的生活用水。屋顶植物可美化小区环境、净化空气质量、调节室温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建筑绿色屋顶[7]雨水处理设施提高了自然雨水的收集利用率,增加了城市绿色覆盖率,改良了小区的生态环境。

4.4景观雨水池

景观雨小池是把雨水收集利用融入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中的一种生物滞留设施。一般情况下,景观雨水池维持在正常水位,当遭遇强降雨时,周边高地的雨水就可以通过地表一部分下渗进入地下,绝大部分汇入雨水池中。通过景观雨水池[8]实现对雨洪的调蓄贮存,减小对小区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又能利用贮存的雨水实现景观水池内动植物的生态平衡,为小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这种技术设施充分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使用率,一方面实现了把雨水设施运用到实际景观设计中的理念,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朱剑平,等:海绵城市建设中生态小区的创建探讨

自然与生态

5结语

传统小区绿地面积少,小区的生态环境落后,由于住宅建筑密集度高,造成小区排水不畅,导致排水系统的技术成本较大且占地面积也相对较大,通过把海绵城市技术运用到小区的建设中,可充分实现小区建筑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实现雨水收集利用和建筑景观设计相融合,从而不但实现了建筑排水低成本、低能耗,而且节约了土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绿地覆盖率,为海绵城市的全面推广赢得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魏立强.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J].长春大学学报,2003,13(6):30~32

[2]朱思诚,任希岩.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1(11):62~66.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

[4]孙玉艳.浅谈城市生态环境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36):332~332.

[5]陈鹏,沈春红,苏墨.生态型透水铺地探研[J].四川建筑,2007,27(3):27~29.

[6]张金龙,张志政.下凹式绿地蓄渗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节水灌溉, 2012(1): 44~47.

[7]陆静丹.建筑屋顶绿化雨水资源绿化利用设计[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2(12):18~20.

[8]车伍,赵杨,李俊奇.城市消极空间的生态化景观改造雨洪控制利用[J].景观设计学,2012,24(4):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