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语言与思维之关系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语言与思维之关系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关于思维和语言的发生和起源

1 思维和语言在起源上并非同时。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共生论”和“分离论”两种对立观点。“共生论”把两者的关系视为互相依存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产生的关系;而“分离论”则认为思维先于语言,二者相互独立,可以分离。我们认为,“共生论”者主要是由于被人类思维和语言目前发展阶段中密不可分的关系所‘蒙蔽’,忽视了思维和语言的发生和起源历史。据目前研究史料来看,人类的历史较之地球的历史就像地球较之宇宙一样,十分短暂。从广义来说,在发生和起源上,思维和语言都是在人类劳动和工具制造的过程中产生的,都是人类大脑进化的结果。但是,他们的发展过程却并非同步。

另外,从人类个体发展来看,在儿童的有声语言发展中存在前语言阶段,在儿童的思维发展中也存在前语言阶段。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认识先于语言,思维决定语言;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仍然存在无需语言外壳的思维。

2 至于动物是否有思维以及动物思维和人类思维的区别,可以说,动物也有某些属于人类类型的萌芽状态的思维,不过属于刺激反映式的简单思维。从人类思维起源意义上来说,人类也具有动物的一切本能性思维方式,人类的思维也是从这种低级思维发展过来的。人类在创造声音和文字符号之前,与动物还未有很大区别。在劳动和工具制造的社会化过程中,智力和思维得到充分发展,人类最终区别于并超越其他动物,成为自然界的真正主宰。而且,由于有语言的帮助,人类的思维达到了具有抽象能力的、符号化的高级水平。

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1 思维决定语言。有史以来,思维与语言关系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从古希腊柏拉图的“思维就是无声的语言”,到亚里士多德的“语言只是思维的符号,思维不等于语言”观点,一直到现代语言学家提出了语言决定论。Whorf认为,语言支配思维,是思维的塑造者,持不同语言的人对宇宙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的世界观。照此假设,操同一种语言的人会有同一种世界观,进而,就不会产生什么阶级斗争或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劳资纠纷了。可见,这种观点都有不足之处。实际上,WHORF的语言决定论缺乏历史观。从历史的角度看,应该是社会及其文化决定语言,而不是相反。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近年来,认知科学的发展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比如,有人在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结合脑功能图谱证据,探讨思维过程(如运算、推理、顿悟)中语言的作用。

我们认为,在语言和思维的矛盾关系中,思维对语言起着主导作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由思维到语言走向的整体的因果关系。思维总体上促进语言的发展和变化。从认知的角度看,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先于认知能力的发展,但认知能力本身还不足以解释语言发展,因为语言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2 语言影响思维。皮亚杰通过对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发现,语言是象征功能的一种特殊形式,象征功能所包括的范围要比语言广泛得多。实际上,儿童在这个阶段通常利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或图画等方式去表达某种意义,不仅限于语言一种象征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维先于语言,但是,由于语言本身具有对知识和经验的概念化、范畴化和记录功能,它又可以通过抽象化作用反过来强化思维的发展。语言和思维相互依存,思维越精确就越需要语言,但两者都依赖于智力,智力先于语言,而且独立于语言之外。语言从属于思维,它决定不了思维,但却可以影响人们的某些思维方式。例如,说话者“在没有明显话语意图的前提下,说出了自己的感觉和想法,甚至在有明确话语意图的前提下,却无意地表达了自己不想说的感觉和想法”。

三、关于思维的方式

思维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心智活动,是大脑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客观世界反映、概括、记忆、综合、分析、比较、选择、创造等的认知功能。尽管对思维方式的分类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我们认为,语言是思维最主要的工具,而不是惟一工具。思维方式可以划分为语言思维和非语言思维。

语言思维是人类借助语言进行思维活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一种现代文明思维,是语言心智(mind)属性的必然反映。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理性的、有条理的思维。语言思维具有贯通性、构设性和重构性、记忆反射性以及序列性等四个特性。抽象思维多用语言进行,语言思维是思维中最成熟的思维。语言思维不仅包括自然语言思维,也涵盖手语和盲文这两种特殊语言思维以及形式语言思维。其中,自然语言是现代人类进行思维的最重要手段。人们在演讲或文字创作时,对语篇的构建、词语句子的选择推敲就是典型的自然语言思维。语言思维实际是用内化语言处理概念的过程,它具有由简到繁、由形象向理性的信息处理过程。“我们越强调条理性,越想准确的表达思想,我们的思维就越依赖于语言”。

聋哑人的手语和盲人的盲文,虽然不具备形音义结合的自然语言特征,但对于特殊人群而言在功能上类似于自然语言思维,而且区别于非语言思维。这些特殊语言符号系统同样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复杂思维。

形式语言专指构造数学与逻辑学等学科的形式化符号系统(如数字、逻辑符号、c语言等),我们将建立这些人工形式符号之上的思维统称为形式语言思维。人们在进行数学演算、归纳和演绎推理、信息处理时通常会使用这种理性的逻辑思维,一般不受人的直觉所控制。它的基本形式主要有概念、命题和推理。一般来说,逻辑思维都是建立在自我完善的、严密的人工符号系统之上,思维过程中的心理表征为形式化符号;人们有时可以用自然语言来表达,但语言是可以省略的,而逻辑则不能省略。对形式语言思维的研究有利于现代人工智能的发展。

非语言思维是指独立于语言思维之外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形象思维和副语言思维。形象思维就是把各种感官所获得并储存在大脑的客观事物形象的信息,运用比较、分析、抽象等方法,加工成为反映事物共性或本质的一系列意象,并以这些意象为基本单位,通过联想、类比、想象等形式,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或)规律的思维活动。人们的视觉印象、听觉印象、嗅觉印象、味觉印象和触觉印象所构成的心理表征成为形象思维活动的基础。形象思维不是简单的思维、具体的思维或动物的思维,它也具有抽象功能,是整个思维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如音乐家运用音符思维,画家运用线条或色彩进行思维,品酒师使用味觉进行感知,借具有抽象性和创造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在认知经历中正是将各种感觉的“完形意象”作为认知参照点储存于人的大脑,以便以后的认知经历提供典型经验,从而达到对事物的完型感知(gestalt perception)。因此,-“完形感知”就是“整体感知”,它在概念范畴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这也正是人工智能难以突破的瓶颈之一。

副语言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可以传递信息的面部表情、手势

以及其他身体动作构成的身势语进行的思维交际活动。由于身势语没有自成系统,没有严密、完备的规则,因而有别于哑语,但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用来进行简单的交际。这种交际活动方式同样受思维的支配,因而被定位为一种非语言思维形式。

四、关于语言、符号与思维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活动遵循认识活动的基本模式和框架。认识的基本工具是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形象符号和抽象符号。

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提出了“语言是符号系统”的系统语言学论断。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系统都是根据意义来发挥思维作用的。语义是一个词与其他词的关系和界限,语言符号的价值是由它们在系统中的相互区别和相互关系中体现的。同样,特殊语言、身势语、图像、数字、c语言等都具有符号的能指作用。手语和盲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身势语、图像可以简单地认为是一种形象符号,数字、c语言等被看作是抽象符号。虽然这种说法未免过于简单或有失缜密,但它们的符号性却无庸质疑。在符号学体系中,我们将符号的能指作用称为“标识”的作用,而“所指”就是随着人类认识程度的深化而不断变化着的客观事物。符号的能指在外在形态上是固定不变的,而其所指却是变化的。全部人类认识是符号标记式的,是语言符号、形象符号和抽象符号及客观世界的形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说,人类用自己所创造的符号系统标识了全部世界。凡是被认识的,都是被标识的,而标识界限的不确定性和无限性共同构成人类对未知世界认识无限发展的创造性源泉和认知基础。思维的基本功能是认知功能。思维是通过符号来进行心理表征的。因而说,思维离不开符号。自然语言在人类认知思维的范畴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思维活动是对上述全部要素进行整合的活动。

总之,正象桂诗春先生所言,“在语言和思维这对矛盾中,思维起主导的作用,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先于认知能力的发展,但认知能力本身还不能解释语言发展,因为语言有其本身的发展规律;语言从属于思维,它决定不了思维,但却可以影响人们的某种思维方式”。另外,思维基本单元的认知表现为不同的水平,由低到高包括状态水平、形态水平、形象水平、抽象水平和辩证水平五种基本认知水平。思维不仅仅借助于语言符号,其他符号也促成思维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整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