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改革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改革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无论在学校数量上,还是学校规模上,高职教育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故此,在高职教育数量规模基本定型的今天,各高职院校围绕提升质量的教育教学改革此起彼伏。高职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而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改革世界上没有先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些问题主要有;其一,高职非专业教育边缘化严重;其二,专业教育受到高度重视,但人文教育缺失;其三,非专业教育课程设置随意,目标不明;其四,在国际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教育国际化思想理念及其举措、目标不明,不能适应实际发展的需要。总结以上的问题,开展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如何改革进行一系列研究。

一、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改革的实现途径

1.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

课堂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以开设相关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第一课堂,则是重中之重。第一课堂有专职教师的教学、讲解、熏陶与影响,有合乎培养目标需要且赋予一定价值取向的教材,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第一课堂教学,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是大学生拓宽视野、丰富学习生活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第二课堂主要是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名曲名画欣赏、影视评论、文艺汇演、课外阅读、体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此外,社会实践也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2.必修综合课程为主,选修课程为辅

开设好相关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是决定第一课堂有效性的关键。首先,课程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以提升素质为追求,精心选择课程及其教学内容;其次,由于高职教育学制短,课堂上的时间极为珍贵,而培养目标任务繁重,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课时少与目标重之间的矛盾,精心编制综合性教材,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再次,选修课程也必须高度重视,要有开设意义,远离培养目标的课程坚决删除,以节约学生的课堂时间,提升课程的针对性。

3.全员参与、全程渗透

加强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体现,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或分类。因此,高职院校通识教育部门全体成员必须共同参与进来,不仅是学校专任教师,学校领导更应如此,哪怕是后勤服务人员,只多方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人才观,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4.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尽管说通识教育肩负着重大的素质教育培养任务,但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部分,专业教育同样必须渗透素质教育思想,与通识教育共同完成“五人”的培养目标,只有二者有机结合,目标实现才更为科学、合理、便捷。为此,学校高层领导必须将通识教育目标同事落实到专业教育之中,借专业教育之力共同完成培养目标的任务。学生在校的全方位空间里,学习与生活占了绝大部分时空,因此,学校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形成一贯的教育力量,使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课堂中的学习所得,生活是一个重要的体验过程,为此,学校应加强学生的生活管理,提升学生生活体验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二、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改革的主要建议

1.提升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地位,全面认识通识教育的价值追求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边缘化现状,努力提升通识教育地位,必须改变通识教育附属地位,提升到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位置上来。通识教育肩负着培养“双高”——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方面,与旨在培养学生高技能的专业教育一样,应受到学校高层管理的重视。高职通识教育存在的价值即在于它要培养学习者“高素质”,要充分发挥专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上的功能,素质教育思想必须全面渗透专业教育。

2.全面贯彻国际化和全面服务思想

教育国际化,不仅在于培养目标上的“国际人”,教育国际化也包括培养过程国际化,如师生评价、师生国际交流等,教育国际化还包括教育资源输入上的国际化,如合作办学、聘用外教、借鉴国外教育教学及管理方法等。综合来看,教育国际化有二层含义,其一为与国际接轨,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等;其二为资源国际化,利用信息国际化等便利条件,努力汲取可供利用的各类办学资源,为我所用。作为一类社会组织,高职院校能立足并获得良好发展,有赖于它的能否作出应有社会贡献及其程度高低。只有在全面服务的思想指引下,高职院校才能突破平庸的办学行为。

3.精心编制教材,打造优质课程体系

课程与教材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托,而且,由于可用于教学的时间少而教学任务重的矛盾,决定了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必须精心编制教材,合理、科学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打造优质课程体系。按照前述分析,结合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培养目标,通识教育可开设如下必修综合课程,身心健康课程、思政哲学课程、职业英语与外国文学、职业素养与发展、大学语文课、专业公共基础与认知等。

4.引进或培训专任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由于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边缘化,能胜任通识教育的教师在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都比较缺乏,而且大多为兼职教师,师资力量极为薄弱,特别是从事人文类课程教学的教师,为此,必须依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全面提升通识教育师资水平。一是引进优秀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二是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努力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不断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重点并不在于教师的学科知识,而在于提升教学从事素质教育的能力,能通过教材中提供的大量信息,充分发掘其中可提升学生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的素材,正面或渗透。

参考文献:

[1]陈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探索[M].教育研究,2007(3):87-91

[2]杜志强.高职教育视域下的通识教育探索[M].职业技术教育,2010(16):37-40.

[3]李长友.浅谈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M].职教论坛,2012(2):35-37.

[4]朱景建.高职院校强化通识教育势在必行[M].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40-41.

[5]张红霞.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文化思考——兼谈通识教育课程改革[M].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91-96.

作者:胡英敏 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