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独字印的篆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独字印的篆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李刚田,1946年3月生,河南洛阳人。号仓叟,颜其居曰宽斋。其书法篆刻作品及论文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的专业活动,多次被聘为全国重要书法篆刻活动的评审委员。著有《隶书教程》、《篆书教程》、《篆刻教程》,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李刚田篆刻选集》、《篆刻初步》(合著)、《李刚田书法篆刻集》、《李刚田篆刻精选》、散文随笔集《边缘断想》、论文集《书印文丛》,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李刚田篆刻选集》第二卷、《李刚田书法集》、《李刚田书法篆刻作品精选》,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篆刻名家精品集・李刚田卷》,重庆出版社出版《历代印风・黄士陵印风》卷,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李刚田书法篆刻》,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古印评改二百例》等。曾获首届中原书法大赛一等奖,河南书法龙门奖金奖,全国篆刻征评优秀奖,全国四届书展二等奖,河南省首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中国书协授予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河南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书法研究室主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

如果一方印中只有一个字,那么除了印面边栏的作用之外,其篆法结构也就是其章法构成,所以在独字印中,篆法的设计性表现得较为突出,这种特点使作者在创作独字印时往往不能顺应篆法自然书写的结构和刀笔节奏进行,而是要解构原来的篆法之美,依印面形式需要重新塑造篆法结构。本篇列举17方印例,分六组对独字印的入印篆法进行形式分析。

第一组3方印例,篆法随印面或方或圆的形式而变,或可叫作削足适履,使篆法变化为印面形式的“适合纹样”。古印“骀”(图1),其印面形状为异形,印文篆法随印形而变,变得既合于印面的特殊形制,又自然无太多工艺痕迹。古玉印“或”(图2)为汉鸟虫篆印,篆法屈曲回转以填满印面为要,整体看雍容和平,比起上举“骀”印,其工艺化痕迹要明显得多,这是鸟虫篆本身的特点。奚冈25岁时创作“髯”(图3),篆法依圆形印面形制而变化,印面均满具有纹饰之美。这一类独字印篆法变化的方式如水注于器,遇圆则化圆,遇方则化方,其篆法以适合印面形制为要,但对篆书自然美的损害也最为明显。

第二组3方印例中篆法的艺术性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相互穿插揖让,以增强印面的整体联系,使全印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古印“戏”(图4)为长方形印面,故篆法纵向舒展,横向茂密,以适应印面形制,“戈”部窄小且虚悬于右上,“虚”部为梯形结构,层层错落,下边一横穿插于“戈”下,处处变化又团聚一体,印面极富古趣。再看印例“”(图5),篆法已做方化,为秦印特点,结构以严正为基调,左半下部穿插入右半,揖让变化之中富于条理。沙孟海所作“静”(图6),篆法结构移位分解作横列三部分,中间以一条长弧曲线将左右界开,印面既有绘画般的“经营位置”,刀笔间又不失书法意味。

第三组的3方印例,将篆法结构左右分开,中部留出空余之地,这种印面四周茂密、中心空灵的章法安排多见于古玺印之中。古玺印“”(图7)即用此法,篆法结构左右分解为二,皆依边栏而排,使印心空阔。此印为玉印,有信手刻画、逸笔草草之趣,但又古趣盎然,不可再造。唐源邺所刻“刘”(图8),字法亦隶亦篆,左右两半上部援手相联,下部分开,留出大块空间,印面巧思妙构而不失篆隶古意,刀笔轻灵而不失稳重。韩天衡所刻“沈”(图9)字同上举印例“刘”篆法变化同出一法,但用刀用笔各具个性,“沈”字左右两半上部相依,下部相离,分合之间,使印面中下部留出大片空地,其章法具有画意,刀笔依然是自家草篆特点。

第四组印例举出4方,皆变化篆法,形成印面轻重相映之势。简经纶所刻“张”(图10)取宋元押印意,字法古拙可爱,“弓”部极简略轻灵,“长”部繁复厚重,形成印面轻重疏密反差,使章法具有势态之美。经亨颐所作“颐”(图11),左半上提,留出左下空处,造成全印重心虚悬的感觉,打破严正生出势态。笔者所刻“寿”(图12),篆法结构参考古代砖文,重心集中在左下,留出右上一块空间,形成印面右上的空灵与左下的茂密之间的对比,印文线条的横斜感与边框的方正也成为势态的依存关系。邓散木所作“瑷”(图13),篆法自身轻重斜正变化并不十分明显,基本上是方正的汉印篆法,但边框左重右轻的对比十分强烈,以边框的变化打破了字势的刻板,形成印面轻重对比之中的势态美。

第五组举两方印例,一方是古玺印“敬”(图14),另一方是高络园所刻“仁”(图15)。这两方印共同的特点是以纵横斜正舒展开阔的线条来分割方寸印面,将篆法结构转化为几何形的构图。“敬”印在信手刻画之间古趣十足,“仁”印印文与边框合成一体,章法构图具有现代意味。高络园平素之作谨守古法,此印在他的作品中为特例,这也说明独字印,尤其是篆法结构较疏简的独字印,往往会打破传统印式的章法,以求形式之美。

第六组印例是两方古印,一方是“绸”(图16),篆法圆意多,当为战国古玺,另一方“”(图17),篆法方意多,有秦印特点。这两方印似乎没有对章法进行认真安排,其篆法并不顾及印面形制或方或圆,而是一任自然地刻画而成,两印线条本身很简单,并无轻重变化,但结构却极具趣味。“绸”印篆法结构左大右小,一反常态,体势一任斜行,自由不羁;“”印篆法错落天真,如童稚学书,大小斜正变化出人意外,不可再造。这两方印中印面与篆法的关系,如章法给篆法提供了一个宽阔的舞台,任篆法无拘无束地跳着独舞。这是独字印中无为而治的章法,是纯任自然的境界。

独字印的篆法章法安排,不仅需要技巧方面的功力,更需要作者创作中的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