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艾滋病腹部超声表现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艾滋病腹部超声表现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本文探讨了艾滋病(AIDS)腹部超声的声像图改变特征。方法: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对29例艾滋病患者腹部脏器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中有26例腹部超声有异常发现。结论:艾滋病患者腹部超声常见多器官异常,最常见的异常表现为肝回声异常,脾肿大,胆囊回声异常。超声检查可发现腹部脏器的隐匿性病变,超声表现与临床症状呈正相关。

关键词:艾滋病 腹部超声 声像图表现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11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87-01

艾滋病(AIDS)是一种慢性致死性疾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感染后导致人体免疫功能缺陷,从而发生机会性感染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其病程长短不一,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多变,早期不易察觉,各脏器受累程度也不尽相同,到了晚期常因严重的免疫缺陷引起机会性感染或因主要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本文对29例艾滋病患者腹部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加强超声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9例,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38岁,均为确诊艾滋病在我院治疗的病例,其中10例有明显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疲劳、食欲不振、消瘦等,4例伴有皮肤疱疹,其中9例无明显临床症状。

1.2 仪器与方法。使用仪器为西门子SNOLINE Premire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空腹8h以上,常规超声检查肝胆胰脾肾及腹腔。观察各脏器形态、大小、边界,回声情况,结合5.0~7.5MHz探头观察腹腔及腹膜后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参照肝胆脾正常值标准,肝大:肝右叶最大斜径>14.3cm,脾大:脾厚男>4.0cm,女>3.8cm,胆囊壁厚>0.3cm。

2 结果

29例中有26例超声有异常发现,其余3例超声无明显异常发现,同时具有四个脏器超声异常的4例(肝胆脾淋巴结超声异常),同时具有三个脏器超声异常的22例(肝胆脾超声异常),同时具有两个以上脏器超声异常的24例(肝胆超声异常或肝脾超声异常)。其中肝脏回声异常26例,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密集、增粗、增强,肝内管壁回声增多、增强,其中脂肪肝16例,合并肝大15例,肝内局灶性结节4例,见图1,肝内钙化灶2例。胆囊回声异常22例,表现为胆囊壁增厚、毛糙20例,增厚的胆囊壁呈双边影,胆囊息肉样病变10例,胆囊壁胆固醇沉着8例,胆结石4例,同一患者可同时出现以上一种或多种超声表现,脾脏超声异常24例,均表现为脾肿大,部分呈巨脾,其中6例脾实质内见多发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多呈类圆形,内部回声多不均匀,部分可伴有钙化,肾脏超声异常3例,表现为肾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0例,多在肝门部、腹主动脉旁等部位,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可融合成团,见图2。腹腔积液4例,其中3例伴有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3 讨论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致死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皮肤粘膜、淋巴结、眼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除免疫系统病变外,还包括多系统机会性感染(如病毒、细菌、真菌和原虫)和恶性肿瘤(包括卡波氏肉瘤、恶性淋巴瘤和子宫颈癌),构成了艾滋病复杂的临床病理变化[1]。腹部超声检查多有异常发现,本组病例显示,虽然艾滋病的腹部超声表现多无特异性,但仍有其特点。①艾滋病腹部超声异常最常见表现为肝回声异常和脾肿大,本组病例中同时具有两个以上脏器异常的共24例(83%),与艾滋病晚期多系统、多器官同时受累相关。肝回声异常26例(90%),胆囊超声回声异常22例(76%)和脾肿大24例(83%)。肝回声异常主要表现肝实质回声密集、增粗、增强,脂肪肝16例(55%),可同时伴有肝大15例(52%),肝内钙化灶2例(0.7%),上述肝超声异常表现是由于艾滋病表现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脂肪变,或因营养不良、药物的肝毒副作用以及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等[2]。艾滋病患者中肝局灶性高回声病变也较常见4例(14%),为单发或多发的类圆形高回声结节,直径多在1~3cm之间。在声像图上与肝血管瘤和高回声型小肝癌不易鉴别,多考虑为肝内局灶性的炎性病变[2],也可能为肉芽肿病变或肿瘤性病变。肝脏是人体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也是清除HIV感染细胞的主要部位,也是HIV复制并发机会性感染的地发,所以,人体在感染HIV后,肝细胞交易发生变性、坏死。②胆道系统也是艾滋病患者较常累及的部位,多表现为胆囊壁水肿型增厚,与HIV感染直接受侵犯和合并机会性感染相关。③脾肿大可能与合并病毒性肝炎、脾淤血和机会性感染有关。脾脏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在艾滋病病程各期均可累及,急性感染期,部分病人可出现脾肿大,中度肿大多见,少数形成巨脾,脾脏的病变往往与全身淋巴细胞的改变相一致。本组病例中有6例脾实质内见多发低回声结节,考虑为结核性或鸟型分支杆菌脓肿[3],也不除外淋巴瘤。④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结构正常,皮髓质清晰,晚期可见淋巴结相互融合成团。在艾滋病早期即可出现林巴结改变,多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到了艾滋病期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综上所述,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艾滋病患者腹部脏器的隐匿性病变,虽然声像图改变无明确特异性,但阳性发现与临床症状呈正相关,而且超声检查无创、简便、价廉,结合临床病史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分期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培福,李晓春,杨秀梅,等.滋病多脏器损害的超声表现[J].地方病通报,2010,25(4):88

[2] 刘晓莹.艾滋病139例腹部超声表现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2,33(7):55-56

[3] 杨钧.艾滋病腹部合并症的影像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9,24(10):1056-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