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二十年来中国城市与建筑发展更新的数量与速度远远超过了中国有史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特别是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大量的传统街区被推平,代之以毫无地域和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传统建筑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城市传统空间的丧失和文化的断裂,取而代之的是各地雷同的环境形象。梧州骑楼城是中西文化水融的传奇建筑,荟萃中外经典设计。骑楼城士贾云集,最风光时街上有大小商号1500多家,造就了上万富商,人称“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如何更好地保护改造 “梧州骑楼城”,使骑楼文化得以延续的同时文化价值得以更充分的利用,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关键词:梧州 骑楼城 文化 传承 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1、梧州骑楼城的历史沿革

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骑楼这个名字描述的是它沿街部分的建筑形态。它的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骑楼建筑是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而设计建造,这样既可以替行人遮阳挡雨,又可以为商铺营造舒适环境。

与别的地方的骑楼有不同之处,梧州骑楼楼房二层一般设有水门,是为备洪水浸街时楼上方便出入用的,临街砖柱上镶嵌铁环高低各一只,亦为备拴泊船艇系缆绳用的,这些都是因为梧州地处三江水口,几乎年年有几次洪水淹街的特殊需要。这一铁环和水门都是梧州水都的标志。目前,梧州已修建好防洪堤,每年屡遭洪涝灾害影响的现象已成为历史,但骑楼这一独特的建筑风格已作为历史的见证保存下来。

2、梧州骑楼城的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质

2.1 岭南传统建筑与西式建筑风格结合

梧州的骑楼建筑主要是前铺后宅,下铺上宅、住商合一。楼下是人行交通通道,骑楼建筑柱廊外侧是车辆交通通道。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柱间距一般为3米到5米左右。顶饰、阳台、柱头等形式各异,或庄重大方、或精巧别致,或典雅高贵。

骑楼城的建筑风格大致分为四类,一是仿巴洛克式,这种形式在东南亚和我国南方城市的骑楼中被普遍使用,梧州的骑楼中,巴洛克的建筑装饰符号更加简练,多运用在山花装饰及女儿墙的曲线中。二是混合式这种形式骑楼建筑风格不明显,建筑造型和立面装饰兼有多种风格。三是中国传统式这种形式骑楼延续了我国南方传统居民的特点,底层沿街挑出,长廊跨越人行道沿街布置,楼层正面墙上并排开着两只三扇窗户,立面基本无装饰。最普遍的是现代式,在尺度、结构、材料、造型风格等方面与传统骑楼区别明显。立面处理上舍弃了复杂的装饰,运用了简洁、明快、实用的功能主义的处理手法。

2.2 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内涵

历史街区和建筑是城镇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时期城镇的传统风貌,很好的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特质。

一是独特的建筑文化。骑楼汲取了西方敞廊式建筑特征,并与中国内地传统的“檐廊式”建筑形式相融合,杂糅了中西建筑各具特点的立面造型风格,形成了中西结合的建筑特色。二是珍贵的古迹文化。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许多城市是比较失败的,很多珍贵文物和古迹都被拆掉了,但梧州骑楼城的旧城改造是比较成功的,不仅保护了许多著名的古迹,同时更没有割断我们和祖先之间的文化传承。骑楼城区的新旧建筑,都因骑楼而结缘。三是亲切的市井文化。骑楼城在孕育繁华商业贸易的同时,也诞生了独具韵味的市井文化。这种市井风情成为当时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深地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3、梧州骑楼城发展面临的制约问题

3.1 物质条件不佳,基础设施不完善。

骑楼城梧州城市文化建设一个很关键的部分,更是代表着梧州的形象。但是骑楼城内商铺的商品档次低、各种三轮车横穿、卫生状况堪忧、商业功能少,以至很多本市市民都不会去骑楼城休闲购物。而骑楼城经过多年发展还是没有当年“百年商埠”的感觉,而且也只有靠近中山路那一段人气比较旺。

3.2 商业经营方式单一,弊端明显。

骑楼城沿用传统的经营方式主要是租用沿街的骑楼店面,实行小规模销售。仓储空间的不足迫使大量内街民宅被租用为仓储,容易导致内街的环境混乱同时也带来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

3.3 骑楼文化的式微。

富有特色的骑楼建筑需要修缮整饰,未能充分发掘固有的梧州历史文化内涵使其升华为该区域的标志性景观;骑楼狭小的店面与现代化大型商业经营构成了尖锐矛盾,其界面连续性与传统天际轮廓线被不断插入的大型商厦所打破;狭窄的骑楼街道无法充分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要,有政府代表提出把它列为道路拓宽改造的对象。

4、骑楼城的文化传承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规划

4.1 调整骑楼城产业结构,推动功能转型

多年来河东骑楼城一直凭借位于旧城中心的区位优势拓展大批量的贸易模式,然而近年来随着梧州城市向西向北方向拓展,城市空间结构从原来以老城区为单一中心向多中心跳跃式发展,河东骑楼城向贸易中心这种高级形态发展,从而摆脱大量货流和交通流的聚集,走向集约利用土地,综合使用空间的道路,骑楼城可以很好地结合新的经济形态找到出路,同时又能做到文化传承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4.2 探索文化市场的多元合作模式,大力发展骑楼文化产业

城市民间艺术一般都深藏在城市的历史街区。历史街区孕育了地方民间文化艺术,承载了千百年来的民俗和风情,闪烁着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因而也构成了地方文化旅游景观的精华。

一是建立有影响力的影视摄影基地。梧州骑楼城是全国保存最完整、最具岭南特色的骑楼建筑,其建筑风格和特色具备了拍摄民国时期岭南风貌和现代岭南人文风情影视剧的最佳场景条件。梧州骑楼城影视摄制基地的成立,将为影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搭建一个新的平台,对促进广西影视产业的发展,促进梧州文化、旅游等的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推动作用。二是营销文化旅游和美食一条街。除了一年一度的宝石节期间举办的旅游嘉年华外,骑楼城本身就应融合梧州发达的饮食文化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骑楼城即使再模仿步行街等的商业模式也是无济于事,因为游客已经疲惫不堪,这是需要的不是继续购物打“疲劳仗”,需要静态的具有休闲调剂功能的场所和环境。三是打造民间艺术文化乐园。艺术总是人们追求的对象,只是不同群体所求各异而已。梧州的市民和各地的游客同样希望能找回属于自己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天地,骑楼城就是最好的选择,实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民众回归,是发展民间文化产业的很好途径。

4.3 建立专门部门,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法规

应成立强有力的历史街区保护领导机构,集中协调有关部门的工作,可以仿效欧美的成功经验,设立专门的专家委员会,由来自不同领域包括历史文化保护、文化产业发展、法律、房地产开发等专业人士组成,共同推动骑楼城改造发展的规范化运作。

5、结语

骑楼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环境不仅体现了一种物质空间结构,还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人们特定的社会生活模式和组织交往结构,这些都同当地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联,并作为其所处社会环境的独特映像而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参考文献:

[1]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55

[2]周岚,陈闽齐,王奇志,等.城市空间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231

[3]申洁,许泽凤.城市文化传承视角下对历史建筑保护的思考[J].中国知网.2009.12

[4]郭湘闽.传统骑楼文化延续―广州市一德路传统骑楼商业街区可持续更新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26(3)132-137

[5]邓忠民.试论骑楼商业街的发展和保护―兼谈梧州市旧城改造的一些探索[J]广西土木建筑:2002,27(4)278-279

[6]杨宏烈,徐铭.构建历史街区民间文化产业群―广州恩宁路骑楼街区的保护创意[J].热带地理,2007,27(6)569-574

[7]梧州骑楼城[J].西江月,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