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探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探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古典诗歌的教学要“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能感受形象,品位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从而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精神。如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中学 古典诗歌 现状 对策

中国古典诗歌犹如空谷幽兰,散发着浓淡相宜的幽香。面对先辈创作的美丽文字时,能驰骋于他们的内心世界,谛听他们倾吐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往往能产生一种心灵上的感悟和共鸣,继而产生情感上的愉悦与哀伤。可教学实践中并非如此,学生碰到古典诗歌往往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教授时,教师抱着十二分的热忱去引领学生走入古典诗歌的情景,可面对的是学生漠然的眼光,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诗的世界,艺术的世界、文化的世界。这正是中学诗歌教学的困惑,也是众多语文教师正在不懈探索,共同研究的问题。

1.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探析

新课标对中学诗歌教学作了明确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内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同时还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的创作”。它明确了诗歌教学的宗旨,也确立了诗歌教学的新思路,从而突破了传统教学“读、析”的老路,在理念上为诗歌教学改革作了充分的准备。

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深感中学诗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有着十分令人担忧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模式单一造成教学上的失败

新课标、新理念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具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积累,学习只是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通过诗歌丰厚学生的文学内涵与文化底蕴,然而事实上教师依然以传统教育观念为理论指导,注重诗歌的意象分析,注重对词句的挖掘,注重对诗歌思想内涵的揭示,而恰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感悟,忽视了学生的个人阅读、鉴赏体验,导致诗歌教学本末倒置。

教材编写者用意是注重学生对诗歌意象,意境的整体感悟,是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体会品味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感受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象、美的意境。然而在目前的诗歌教学和教改中,许多教师仍然只对诗歌作“分解式”的意象分析和“叠加式”的意境重组,这种“抽刀断水式”的教学方式,完全破坏了诗的整体性和整体美感,以及学生对诗的整体感悟。

1.2 古典诗歌本身语言精练,情感深沉丰富造就的深奥

古典诗歌离学生生活的时代久远,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学生学习的障碍比较多。一是古典诗歌文字含义存在不确定性,如《诗经o蒹葭》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义就有多重性。二是古典诗歌具有其意境的含蓄性。诗歌蕴含的情感需要鉴赏者直接或间接地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对照自己的人生去体会诗人的喜怒哀乐。可正值新时代花季的学生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这方面积累比较少,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很难理解古人“断肠人在天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情怀。所以学生在阅读时,往往会停留在诗歌表层意象的感知上,难以进一步挖掘其深层的含义,从而无法捕捉到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1.3 社会环境因素给诗歌教学带来的困境

当前商品经济给传统的价值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人们面对物质化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实际了,把现实功利需求置于首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符号信息时代向音像信息时代加速转变,音像信息的直观性、易容性、趣味性呈现出更多的优势,学生们也更喜欢音像信息,特别是电视、漫画、卡通、电脑游戏等,外加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略加沉重的学习负担,学生变得较为浮躁,只想从阅读中得到调节身心疲惫、缓解学习压力的乐趣,很少有人会主动静下心来去钻研古人留下来的文字。

2.古典诗歌教学的应对策略

2.1 能读善诵,培养阅读诗歌的语感

吟诵对于诗歌的欣赏具有很大的作用。我国古典诗歌在形式上具有声律顿挫的特点,是声情并茂的产物。诗人在进行创作时,随着情感的兴会,神思的涌起,“言泉流于唇齿”,“吐纳珠玉之声”,诗人内心的情感伴随着声吻吟诵自然涌出,刘勰在其《声律》篇中说:“故言语者文章,神明枢机,吐纳律吕,唇吻而已。”“是以声画妍蚩,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所以古人作诗又称吟诗。吟咏随诗人的感情而出,吟咏同时又生发着诗人的感情,声情相随,声情相生,而最后的作品则是诗人声与情的文字记录。那么,读者在阅读时则可通过吟诵揣摩诗人的声气口吻,通过声音达到自己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相互交流的境界。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代先贤已指明了方法。要求诗歌学习多读多背。只有反复诵读,“情读”、“美读”,才能真正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味、情趣和诗气。

2.2 捕捉意象,打开诗歌学习的突破口

意象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题往往存在惧怕心理,常感到诗歌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无从下手,或不知所云,答非所问。那么我们理解诗歌形象,可以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从而整体上去把握诗歌所呈现出的意境和思想。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曲中的九个名词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诗是思维的艺术,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等多种思维方式,激发“移情”的思维心理,达到对诗的深层解读,并形成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诗的境界是情与景的契合,宇宙中的事物常在变动生长中,无绝对相同的情趣,也无绝对相同的景象。譬如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飘逸;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阔达;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悼,表面上意象(景)皆是“江、河”,而实际上却因所贯注的情趣不同,各有一种境界。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想像与联想,同时也应该给学生营造更为广阔的想像与联想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反复揣摩,体味意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

2.3 巧设情境,情感融入,引发阅读诗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如教学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可以向学生介绍李清照和赵明诚打赌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待。

古典诗歌本身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散发着巨大的魅力,教师引领学生去感受诗歌作品中的情感,还可以运用音乐烘托、PPT展示、漫画表现、小品亲历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思考挖掘作品中的深意。如教杜甫《登高》,教师要“哀”,让学生体会到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哀情;教柳永《雨霖铃》,要“愁”,让学生感受离情,感受婉约派词的特点;教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要“豪放”,让学生感受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感受豪放派词的特点。教师深入文本去体验,引导学生把作家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情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奠定语文教学的关键和基础。

对于目前中学古典诗歌的教学而言,只有不断的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上做到真正的改革与变化,才能在中学的教育中彻底的改变现今教学现状,让古典诗歌文学得以顺利的传承。同时,中学语文教师也要不断的对课本中的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要让学生能够在诗中找到真正的古人思想意境,让学生可以在古典诗歌中学到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学生可以得到真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