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东竹西果”山绿民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东竹西果”山绿民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进浙江省临安市,到处都能感受到绿意,不管是茂密的满山竹林,还是香榧、核桃等经济林,都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正是临安市围绕 “调结构、上档次、创品牌”的工作思路,积极提升“东竹西果”等传统特色经济林产业,大力拓展“香榧”等新兴特色经济林产业的结果。通过几年的布局,临安已经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共兴、绿山与富民双赢”之路。

临安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临杭州,西接黄山,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惟一紧靠大中城市的重点林区县级市。全市市域面积3126.8平方公里,下辖5个街道13个乡镇298个行政村,人口52.6万,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90.6万亩,森林总蓄积量102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6.55%,境内拥有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

近年来,临安市本着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原则,围绕 “调结构、上档次、创品牌”的工作思路,积极提升“东竹西果”等传统特色经济林产业,走出了一条符合全市实际的“生态与产业共兴、绿山与富民双赢”之路。现全市拥有各类名特优经济林面积150余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38%。东部以发展竹等经济林为主,目前已发展竹林100万亩,年产竹笋20余万吨,竹产业总产值突破了30亿元,是“江南最大的菜竹园”。 西部以发展山核桃等经济林为主,现有山核桃面积46万亩,年产量达到1万多吨,山核桃产业总产值近30亿元,面积、产量、加工和效益均居全国首位。全市同时还有香榧、银杏、茶桑水果等其它经济林近8万亩。2013年全市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1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61元中有近50%来自林业收入,其色经济林产业的贡献率达85%以上,全市涌现出林产品年收入超亿元的镇(街道)8个,超5万元的户3万多个。临安市也先后取得了中国山核桃之都、中国竹子之乡、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多项荣誉。

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倍增

临安市大力开展林业科技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集中攻克了一批制约林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并建立了以公益性林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新型林技推广体系,极大地推进了现代林业建设。全市林业科技贡献率和成果转化率均达到了60%以上。科技创新和推广对促进临安市特色经济林产业倍增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是加强产研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同浙江农林大学、亚林所、省林科院开展科技合作,建立山核桃、竹产业等省级科创中心2个,企业研发中心7家。先后完成了雷笋早出覆盖技术研究、山核桃丰产稳产技术等科研项目25项,获部、省级奖10项。

二是加大示范推广。全市建立了以首席专家、技术带头人和农民科技骨干为基础的林业科技推广网,大力推广运用山核桃生态化经营、雷竹覆盖和测土配方施肥等经营技术。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以上各类特色经济林示范点61个、示范镇街7个、示范户1000余户,示范点面积达8万余亩;每年举办各类经济林技术培训班110期以上,受训农民10000人次以上。临安市仅雷笋早出覆盖技术推广一项,就使竹笋经济效益提高了近10倍,为林农增收8亿元以上。

三是加快标准建设。主持或参与修订各级林业地方标准规范达19个,累计认证绿色食品基地、森林食品基地、无公害基地50万亩以上,有25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或无公害产品认证,通过认证的林产品数量和基地面积均居浙江省首位。

舞活龙头提升产业水平

龙头企业与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它们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基地,具有很强的市场把握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有效地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拉动产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全力建设中国坚果炒货食品城、清凉峰和岛石山核桃加工集聚区、环青山湖笋竹产品加工集聚区等,切实消除了林产品生产的后顾之忧。

一是大力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培育了松友、康鑫、林佳、山妹子等一大批规模大、效益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市特色经济林产业的蓬勃发展。现全市有笋竹加工企业185家,加工产品达14个系列、500多个品种,加工产值近20亿元,出口创汇9000万美元,是全国最大的水煮笋和天目笋干加工销售中心,仅松友食品公司一家企业,出口的水煮笋就占到全国出口量的四分之一。坚果炒货食品城集中了炒货生产企业135家,规模炒货企业16家,约占全市炒货企业的38%,全市坚果加工总产值达到50余亿元。

二是积极培育经济合作组织。在市竹产业协会、竹文化研究会及山核桃产业协会的基础上,培育各类特色经济林专业合作社134家,其中省级规范化合作组织5家,入社社员达6120户,带动周边农户5万余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新建合作社和规范化合作社分别给予补助,同时对合作社进行“管理规范化”等五大类指标的综合考评,作为组织申报省市示范性、规范化合作社的前置条件。

三是着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健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大户“四位一体”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化经营模式,强化特色经济林产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企业连接基地面积60余万亩,带动农户1.6万

余户。

打造品牌带动产业腾飞

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实现由成本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由制造产品向创造品牌转变。

一是培育特色优势品牌。注重打响临安的“生态品牌”、“特色品牌”、“原产地品牌”。 现已成功注册了“天目雷笋”、“天目笋干”、“临安山核桃”等三个国家原产地域保护证明商标,获得“浙江名牌”产品9个、杭州市名牌产品12个。“临安山核桃”被授予了浙江省区域名牌产品。

二是加大市场拓展力度。连续举办了六届“中国杭州临安山核桃文化节”,积极组团参加“浙江笋竹产品全国行”和义博会、省农博会等各种展销,积极鼓励企业到杭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设立专卖店,探索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网上交易等现代物流方式,拓展林产品市场,并提升品牌知名度。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带动,全市坚果炒货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2013年坚果炒货网上销售产值突破了10亿元。

三是推动特色产业文化融合。深入挖掘临安的历史社会文化,通过建设山核桃文化体验馆,举办百笋宴等措施,着力提升竹笋、山核桃等的品牌文化,促进文化与特色经济林产业的有效融合。现临安山核桃、天目雷笋、天目笋干三大区域品牌已初步

形成。

多措并举优化发展环境

从规划、政策、改革等方面为着力点优化全市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

环境。

一是科学规划。立足全市林业发展水平和区域特色,衔接现代林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市域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园区建设、产业集聚、企业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科学规划了苕溪、天目溪和昌化溪三大流域的特色经济林产业示范区和精品园,形成了主导产业明确、三次产业融合、循环林业配套的特色经济林产业集聚区。目前,全市特色经济林产业示范区已形成了以省级为主导,杭州市级为促进,本级建设为基础的基地建设体系,其中建成省级特色林业产业示范区3个、精品园3个,面积近2万亩,经营辐射面积近100余万亩。

二是政策引导。先后制定出台了竹笋、山核桃、香榧等特色经济林产业的扶持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竹笋、山核桃、香榧等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发展;组织实施了《临安市千里富民林道建设规划》,每年安排600万元以上补助资金,重点支持经济林区林业生产道路建设。

三是改革助推。通过林改放活经营权有效促进了全市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主体改革方面全市集体林地确权面积292.4万亩,完成林权证换发10万余本。加大林地流转力度,积极引导林业资源要素向现代林业经营主体集聚,通过出台临安市鼓励扶持山核桃等经济林地流转的相关扶持政策,引导农民依法通过转包、互换、转让、入股、抵押等方式进行流转,让林地资源向龙头企业、园区、项目集聚,全市流转集体山林面积已达40余万亩。同时,积极深化配套改革,已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8亿元,为临安市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

未来,临安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将结合全市农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根本出发点,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着力构建三大效益兼顾、生态与产业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现代林业产业,推动全市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