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浅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农村教育中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农村留守学生。他们泛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务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由他人教育管理的未成年学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的直接教育,对孩子在心理成长和个性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导致孩子在心理健康和品行等方面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心理健康问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孩子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交流,首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留守儿童经常看到其他同学朝夕与父母相伴,有人关心和疼爱,而自己却没有,相比之下必然会感到失落和自卑,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自卑内向。其次是逆反心理。留守儿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其内心对一切比其他儿童更敏感,对老师及监护人的管教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总感到有人在欺负他,压抑难平。再次是任性。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总觉得在心理欠孩子的,孩子无论提什么要求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再者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出于天然的血缘亲情关系,爷爷奶奶大多过分溺爱孩子,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过度的溺爱、放纵造成孩子的任性。
二、道德品行欠缺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暇照顾孩子,总觉得自己对不住孩子,对孩子产生了比较强烈的愧疚感。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本身文化素质就不高,教育孩子的方式欠妥,他们认为只要用“金钱+物质”的方式来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就可以了。这就造成了他们去索取爱,不知道去施爱,对家人、师长、邻居、朋友表现冷漠,缺乏社会责任感。再次,由于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年龄较大加上忙于农活,精力有限,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对留守儿童出于物质上关心多而对孩子的精神需求缺乏了解,对孩子过分放纵,没有正确教育引导孩子,使得留守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难以养成。由于长期缺少有效的管教,有些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行处于自然放任的状态,缺乏必要的自律性和自觉性,道德意志薄弱,容易沾染―些不良习气。
作为一名农村的教育工作者,要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一、转变教育方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人格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对农民工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首先,要在思想上使父母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教育孩子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改变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观念,在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多的关注是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应教育孩子正视现实,理解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分离的无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气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建立有效的留守儿童管理机制
学校是留守儿童教育的第二阵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起主导作用的。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局限性,教师要切实增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度。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而言,教师与其亲密程度越高、越有信赖感,对其的影响就越大。在家长与留守儿童产生隔阂或较为疏远的情况下,教师理应担当起主要教育者的角色。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尤其是了解清楚其父母的详细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信息,经常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以信件或短信等方式向其父母反映,让其在工作之余多教育其子女。这样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家长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地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开展“体谅父母”活动、“交往辅导”活动,将心理咨询室引入农村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三、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体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留守儿童问题,仅凭家庭或学校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首先要加大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留给青少年学生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其次是学校在做好校内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争取校外教育资源。如争取校外教育力量实施教育,比如聘请校外辅导员、发挥留守孩子身边的老党员、老教师等的作用,请他们帮助管理照看等。还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努力形成政府、村委、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出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因此,破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相互配合。让我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弥补父母未能给他们的爱,让我们共同携手为他们创建一片美好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