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房地产发展应注意学龄前儿童教育资源公益化配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据统计,有80%以上的购房者在购买房产时会将教育资源考虑在内。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我国的学龄前教育资源更匮乏。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有:房地产的短视化和趋利化、新建房地产区域学龄前儿童教育资源匮乏。推动落实学龄前儿童教育资源公益化可从完善新建住宅区学龄前儿童教育体系、完善社区教育、强化政府扶持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学龄前教育;社区教育;教育地产;公益化;资源配置
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在很多购房者中,除了考虑价格、地段等因素外,其次就是考虑教育资源。根据我们的调查,80%的置业者购房时会考虑在教育设施较好的学校附近。这一方面反映买房人在买房投资的同时也注意到教育设施的完善对房产的保值增值作用;同时也说明,教育在提升家庭文化素质,保证个人在社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因此,房地产开发时注意从最基础的学龄前儿童教育开始构筑资源配置,不但可以提升房地产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更能满足购房者对基础教育的刚性需求,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而当今政府主要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投入,忽视学龄前儿童的合理配置,使很多城市出现学龄前儿童入学难的问题。这不仅是增加了社会抚养成本,加重居民生活负担,更是影响国民素质教育的关键,使全民素质教育输在起跑线上,是全社会必须努力解决的问题。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
1 房地产开发规划和建成后的管理趋于功利化,注重开发商的短期利益,忽视国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直接导致了学龄前儿童的入学难问题。政府应引导房地产企业在开发房产时不应过于重视短期利益,而应合理配置学龄前儿童教育资源,从而实现房产开发企业和居民的双赢。
2 新建房地产区域学龄前儿童教育资源匮乏,房地产开发规划对相应的设施设置不足。与旧城区的学龄前儿童入学难问题相比,很多新建房产区域的学龄前儿童入学则是难上加难。应考虑从社区一级的房地产开发建设就配置学龄前儿童教育设施和场地,与基本义务教育相结合,加大师资投入,使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人性化、公益化。
促进学龄前儿童教育资源公益化是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实现房地产开发科学化的一大举措。但完全由房地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是不合理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做起,推动落实学龄前儿童教育资源公益化:
2.1 政府政策扶持。
解决学龄前儿童入学难问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单依靠房产开放商的力量并不能达成这一目的,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政策引导。解决学龄前儿童入学难问题政府应担负责任。对于新建居住区规划配套教育设施,土地可由政府无偿划拨或给予政策优惠,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实施,建成后产权归属无偿划转教育部门管理。这样,房地产开发企业无须再为此缴纳高额的土地出让金,只需多掏一点基础设施配套费,并且明确了“代建”配套教育设施可减免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房地产商的“包袱”放下了,将有更多的积极性搞好代建,并交给教育部门来办学,实现教育的公益投入和产权确认。
新建居住区规划配套教育设施用地,由房地产企业在土地购入阶段配套购入,其中教育用地征地费用计入居住区土地开发成本。建设经费纳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统一征收,实行专户储存,在新建教育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建设成本结转到房地产开发企业。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由教育主管部门作为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实施与责任主体,产权归教育主管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代建配套教育设施可按规定减免相应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
2.2 完善新建住宅区学龄前儿童教育体系。城市规划都在新建住宅区规定配套一定比例教育使用面积,但这主要针对义务阶段教育,对学龄前阶段儿童的入学并没做出相关强制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受投入资金利益最大化的驱动,在运营和管理阶段利用垄断地位和产权优势,将该部分定位不明确的公益性教育资源变为企业盈利的来源。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政策法律支持,在新建住宅区学龄前阶段儿童教育师资力量投入和后期配套、维护方面投入不足,造成政府服务管理的缺失。这是加剧此项矛盾的诱因。在这种情况下,完善新建住宅区学龄前儿童教育体系势在必行。应以人为本,使学龄前阶段儿童教育与义务教育享受同等待遇。
2.3 突出公益性。教育地产重点在低龄化的基础阶段,是由现行教育制度和购房者实际需求决定的。现在中学阶段的选择已趋向多元化,但相比较而言,幼儿园、小学阶段就近入学,划分学区的政策制约了家长和孩子的选择范围,同时孩子年龄小需要接送的现实,也向家长提出了就近优质幼儿园或小学置业的要求。
目前在新建房地产开发中学龄前儿童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由三种:一是开发商自建幼儿园自我经营;二是开发商提供设施,由各名牌幼儿园负责经营;三是直接在拿地时就相中名牌幼儿园资源或者力邀名牌幼儿园到楼盘周边开设分校。以上方式都不属于公益性教育。
在我国教育系统投入不均衡的情况下,虽然房地产企业愿意花钱办教育,但没有身份地位等配套政策的肯定,高运营收费以及开发商资金链出现问题,都直接影响到学龄前教育的公益化和教学质量。且新建学校是一个投资巨大且投资周期很长的事情,需要大约30年才能收回成本,这就决定了房地产企业办教育不是社会的需求。若想真正实现教育服务于民生,必须把学龄前儿童教育与政府义务教育相结合,真正覆盖社会基层,才能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在这种现实环境下,如何满足居民的学龄前教育需求,又不增加居民的经济负担,成为政府和房地产企业推行学龄前儿童教育资源公益化的主要着力点。
2.4 完善社区教育、会所教育等学龄前教育。
努力提高 3―5岁婴幼儿入托率、学龄前儿童3年入园率是提高社区成员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但是学龄前教育,除了幼儿园及一些早教机构外,还可以依托社区的大平台进行。一个结构完善的社区,除了有学校外,还有教育会所、社区活动中心等各种学龄前教育平台。可以通过组织多种有意义的活动,来发展孩子们各种兴趣。
逐步完善以社区活动中心为主要平台、开放式社区学龄前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一个多元化、社区化、多功能、实用型、服务型的教育培训层次。 以社区学前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共享为原则,充分挖掘和发现社区教育文化资源的潜力和作用,开辟多途径的社区教育通道,促进各类教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并最大限度地向社区所有学龄前儿童开放。除了场地、设备等硬件的供应外,还应进一步社区学龄前教育软环境。比如加强社区学龄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建立一支稳定的、以兼职为主的社区学龄前教育志愿者队伍,广泛吸纳社区内教育专家和离退休老同志等社区成员,充分发挥他们一技之长,开展社区学龄前教育公益行动。
现今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好产品和好教育的联姻才会产生价值。我国的学龄前教育还未纳入义务教育的行列,政府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太小了,要提高全民素质,首先要从学龄前教育开始。学龄前教育培养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和健康的性格,孩子长大之后才能适应各种环境,有一个正确的心理来面对社会的挑战。这是学龄前教育的社会属性。
当房地产业为其产品不断地添加了会所、园林、综合配套等之后,现在置业者又把‘添加学龄前教育’提上了日程。这是购房者的要求,也是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了使所开发产品更有竞争力,而自觉地为社区引进高品质学龄前教育,使其产品功能更加完善,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这是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政府教育发展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房地产新热点:地产教育.房地产导刊.2009
[2] 新时期下幼儿教育的资源分布.教育导刊.2011
[3] 刘薇.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李燕华.姚建军.房地产开发经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