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那些精细如丝的日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那些精细如丝的日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千万不要忘记我们曾有的艰难,千万不要吝啬以己之有,济人之无啊!

那天在朋友家,偶然看到两个旧热水瓶壳,还是那种竹制的壳,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我问他:怎么不配两个瓶胆?他说:壳子太旧了,再说,现在谁还买瓶胆啊?我的思绪因这两个竹壳和朋友的话,回到了那个把日子过得精细如丝的时代。

在物质生活非常贫乏,生活用品无一不要凭证凭票供应的年代,不管你愿不愿意,每一个家庭都要把日子盘算又盘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所有的东西都要耗尽它的使用价值。炎热的夏天,吃完西瓜后,母亲用清水把瓜子洗净,放在窗台上晒,然后小心地收藏,待过年时才拿出来炒。父亲则用一把勺子把瓜瓤红的部分刮清,刮到只剩青色的薄薄一层,那就是纯粹的瓜皮了。瓜皮洗净后切成条,与辣椒干子同炒,便成就了夏天异常清爽的一道菜;也可经过几天的曝晒,成了没有一点水分的瓜皮干儿后,切成条,佐以盐、酱油、味精、香油、糖等调料,便是喝稀饭的上好小菜。一个西瓜,在那个年代,就是这样被吃得淋漓尽致,片甲不留,连一丝一毫都不会浪费的。

说那个年代把日子过得精细如丝是毫不夸张的。每当洗被面的时候,总看到母亲把缝被子的线剪开线头,小心翼翼地一段段抽出,卷在线轴上,待被面晾干后,又用原线把被子缝好,这应当是许多家庭当年很经典的一个镜头。用过的包粽子的粽叶,连同扎粽子的棉线,也是被仔细洗净,待来年再用。穿旧了的、不再暖和的毛衣也决不会丢弃的,而是把它拆开,将毛线蒸过,晾干后再织成新衣。

一样东西,不到破旧得实在无法再用,是决不舍得丢掉的,所以,那时专事修修补补的手艺人特别多。大街小巷常常听到“换锅底啊”、“修棕绷”、“坏伞修啊”、“坏雨鞋修啊”的吆喝声。铝锅有个瘪坑,扣在一个专用的粗钉上敲一敲就好;雨伞上有几个小孔,补补后也照用,也不会有人不屑;伞架子散了都没事,照样有精巧的手艺人给你梳理得停停当当,照样成一把结结实实的伞。家家都是这样过日子啊!

用是如此,吃同样如此。剩下的一丁点儿肉汤母亲都会留着,可以下顿烧豆腐用。头天剩下的菜汤,第二天早晨往泡饭上一浇,顿时鲜美无比。无锡人吃空心菜,光吃叶子(我们管它叫蓊菜),不吃菜杆,父亲舍不得扔掉,又不知道怎么吃法,便把菜杆切成段,与红辣椒同炖,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父亲还为自己的这点发明而洋洋得意。多年后我告诉他,这样吃在南京原来是很正常很平常的吃法,父亲算不得尝百草的神农。现在可以当笑话说,但当时过日子的精打细算由此可见一斑。

即使在眼前并看不到有些东西的用途,但父亲也要先积攒下来,以备将来之需。比如,他把用过的牙膏盖都留着,自己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多年以后,你猜怎么着?在装修房子的时候,他用这些小小的盖子做了碗柜的把手!既小巧美观,又省去了买专用把手的费用,可谓一举两得。当前来参观的人交口称赞时,父亲这回是真正得意了!

现在,我们再也不必对生活作如此精细的打算了,但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我们曾有的艰难,千万不要忘记“常将有时想无时”的古训,千万不要吝啬以己之有,济人之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