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素质教育根在哪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素质教育根在哪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人才奠基工程,是本中之本。但是素质教育在哪里?根在课堂,根在教学,根在手握教书育人大权的教师那里。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力量。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自然也不能例外。本文笔者着重来谈谈素质教育的根应该在哪里。

关键词:素质教育 素质 实践

随着教育事业改革和深入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和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并拥有“一技之长”成为“合格加特长”的合格人才,是现代教育的热点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人才奠基工程,是本中之本。但是素质教育根在哪里?根在课堂,根在教学,根在手握教书育人大权的教师那里。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力量。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自然也不能例外。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改革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就当前形势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身教胜于言教。教师首先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1.增强素质教育使命感

教师要把握时展大局,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的必然性和迫切性。素质教育成功与否,关系到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能否巩固,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能否落实,关系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中国梦”能否成真。教师要站在祖国未来的高度上,适应时代潮流,敢于担当重任,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增强素质教育的使命感和事业心。

2.树立科学素质教育观

教师要认清学校教育的地位和现状,认清自身的时代价值和责任,树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观。我认为,全面、切实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就是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为长成主动型、创新型人才奠定牢固基础,就是素质教育。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的“六个学会”,就是素质教育目标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表述:“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交友。”

3.正确认识教与学关系

教师要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上,落实在教学上,落实在一次次的教学活动上。

教与学的关系有多种说法。诸如“教为主体,学为客体”,“教与学都是主体”,“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等。只有最后一种说法才是科学的,严谨的。它准确表达了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关系。学习是一种主体认识活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成功的内因,即关键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教不过是外部因素,是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

4.自觉提升综合素质

教师要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座右铭,在工作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自觉提升综合素质,自觉提升业务能力和教育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能“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能严于自律,自善其身;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能善于研究,无研不教;能先学后教,教学相长;能“积跬步致千里”,以汗水换成功;在教学中能高屋建瓴,驾驭自如,知识和能力能满足学生需要,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能告别教书匠,勇当教育家。

二.主动探行素质教育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探行素质教育,逐步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积累素质教育经验。

1.努力探索实践

受应试教育传统和社会环境制约,素质教育目前正处在“百花齐放”的理解探行阶段,尚无系统模式可循。担当素质教育重任、身处教学改革最前沿的教师,要自觉行动起来,正确处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外学习活动指导等教学环节中,积极进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并善于总结发现,注重创造积累,在探索中寻求突破,形成经验,收获成功。

2.面向全体学生

如前所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是素质教育。而关键则在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促进并达成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的原则,课堂上要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活动、展示和发展的机会,使各类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知识能力上首先实现全面发展。

如何对待后进生,是检验一个教师能否落实全面发展的试金石。我的体会是,教师要以更大爱心和耐心对待后进生,努力做到“四先”。即课堂先提问,作业先批改,课外先辅导,考后先谈话。以实现学习成功、克服厌学情绪为突破口,从“逼学”到愿学,从愿学到乐学,促进后进生逐步实现全面转化。我初登讲台时,成功转化了一位外号“班大王”的后进生。给我的快乐,给我的动力,十多年来一直都在激励着我,鼓舞着我。鼓舞着我乐教乐学,鼓舞着我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那些暂处困境的所谓的后进学生。

3.培养三种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中,要尽快摈弃“重课本知识传授、轻基本素质培养”的应试教育弊端,承扬传统教学模式精华,积极运用“导学式”、“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多种手段并用,教书育人并重,引导和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从听会到学会,从学会到会学,从会学到会用,逐步形成三种基本能力。为未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一是学习能力,能独立学习和继续学习,离开老师也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二是应用能力,即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发现、发明和实现创造的能力;三是适应能力,能海纳百川,兼容并包,能与任何人,包括反对过自己的人一道工作,能在各种环境下生存、生活和工作,并能做出一定成绩。

4.重视课外教学

教师要像对待课堂教学那样,重视课外教学。这是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达成“会用”的教学目的,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从备课开始,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有结果、有检查、有评说的“六有”原则,避免课堂学习的简单重复,避免有头无尾和花架子式的课外学习,讲求实用,追求实效,以活动内容趣味性和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课外教学。

手握教书育人大权的老师们,只要能把自己面前的一个个孩子,看作承荷民族未来的一株株素质教育幼苗,爱心呵护,耐心浇灌,精心培育。那么,这些幼苗,必能长成素质教育的参天大树,成为祖国栋梁,时代砥柱。

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虽是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仅靠教师一方努力仍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家庭和教育行政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用合力推动,用法制保障,才能促进素质教育早日全面跃登历史舞台,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展示风采,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西郊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