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式过马路:谁之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式过马路:谁之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百度词条多了一个新名词,那就是“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原本一条旨在调侃中国行人集体闯红灯过马路的图文微博“中国式过马路”瞬间引起亿万网民热评,网民感同身受、令人啼笑皆非的评论,背后却折射出百姓对这一问题的极大关注和解决的热切期盼。

曾几何时,“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等一等”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已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一串惊心动魄的数字:据公安部统计,2012年1到10月,全国因闯红灯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4227起,造成798人死亡,其中739人祸起机动车闯红灯,占全部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近30%。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数据比2011年还有显著下降。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式过马路,谁之过?让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交通安全方面有何高招。

美国:人行横道,行人至上

十几只野鸭子排成一队过马路。在人行横道上慢吞吞地一扭一扭,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怡然自得地大摇大摆。正值下班晚高峰,不一会儿公路上的车辆便排成了两条长龙。没有催促的喇叭声,然而当这群伙伴们“发现情况”便开始慌乱起来:走在前面的两只招呼大家快过;围在中间的又挤又叫不知如何是好;还有几只伸着脖子往回奔终于,有几位司机冲下车,截住它们的退路,想要帮这群没了主意的鸭子们过马路。只见鸭子们一惊,呼啦啦扇动着翅膀都飞走了。人们哈哈一笑,各自钻进自家车里,一溜烟地开走。

真的假的?别不信,这是美国新泽西州一个普通镇子上的真实一景。要知道,在美国,斑马线上的行人具有仅次于校车等特种车辆外的最高路权。当然,只要是走在斑马线上,当属行人之列的动物也能享受“特权”。

在我国较为普遍的情形是,当没有明确的指示灯,红灯时车辆仍可以右转。而纽约市的交通规则绝对禁止红灯方向的车辆右转弯,这正是根据过街行人众多这一特点设定的。除了交通法规详细规定了多种情形下的行人“优先权”外,在具体操作中,行人、骑自行车者、汽车驾驶员之间的礼让有一定的惯例。在没有红绿灯的社区街道和公共空间,无论何时,汽车只要遇到行人总是主动减速,或者停车礼让行人。不管是在十字路口、车库门前或是停车场,开车者的习惯动作就是首先注视前后左右是否有行人。由此可见,“行人优先”的约定俗成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一种普遍认同。

德国:闯红灯与个人信用挂钩

德国人以严谨和守秩序著称于世,在交通规则的执行方面也甚是严格。培养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他们主张“从娃娃抓起”。从幼儿园开始,德国政府就开设交通安全教育课程。到了青少年时期,孩子们若想骑自行车,要请警察带领路上“实习”过后才能自行单独上路。同时,夜间骑车还要求打开车灯、穿上反光衣、佩戴安全头盔等。而到了驾车年龄,考驾照就更难了,考官把关非常严格,稍不留神就难以通过。

此外,德国人闯红灯将面临严重的后果,因为此类违规行为会直接与个人信用挂钩。这就意味着闯红灯后,别人可以分期付款、延期支付,而闯红灯者却必须立即支付。别人可以从银行里拿到长期贷款,而闯红灯者却不能,并且银行给闯红灯者的贷款利率远比其他人高。因为德国人认为,闯红灯的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危险的人,难以信赖。

加拿大:对乱闯马路者绝不手软

去过加拿大的朋友会发现,那里信号灯的设置更加人性化,含义也与国内有所不同。在许多马路人行横道的红绿灯柱上,都会设置一个鲜红色的按钮。当行人按动按钮,信号灯就改变按部就班的程序,提前出现行人信号灯,来往的车辆就会停下礼让行人通过。往往在一些长街道,通过按此按钮行人能获得比通常情况更长时间的通行信号;而在一些非主干道,行人只有按下此钮才能启动通行信号,否则你就是呆上一天,也等不到行人信号灯。

完善的交通法规还要靠得力的惩罚措施来树立威信。要知道,在加拿大乱闯马路,最高罚款可达110加元。而且,若是行人不按信号灯指示过马路,一旦出现撞车事故,哪怕你付出生命,司机也概不负责。

日本:高额的驾校学费

日本家庭汽车普及率非常高,因此驾驶已成为一项必需的社会技能,然而在日本你若想考取驾照可并非易事。上驾校,光办入学手续就要一次纳约20万日元(1元人民币约合13日元)。如果没有按时完成课程,还要另交补课费、考试费等,一般人考取驾照要花费约25万日元(相当于近2万元人民币)。

日本的驾校都制定有严格的考试制度。为避免“走后门”,在授课期间教官和学生避免交谈,并且每堂课的教官都几乎不同,考试的考官也基本都是“生面孔”。为了保持公正,考试的过程中还必须有一名学员坐在后座,起到监督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期间,每位教官都会反复灌输一个观点:以人为本,行人第一。因此,保护行人的规则始终是考试的重点。比如看到公共巴士或者有轨电车正在上下人,驾驶员要与巴士、行人保持安全距离,同时慢行;下雨时,司机若把雨水溅在行人身上,也要负责;而在毕业考试时,学员若无视停车避让行人的规则,会立即被取消考试资格。

香港:道路窄、车速快,却少堵车

香港人的文明程度也是经常被国人啧啧称赞的。对于香港交通,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道路窄,车速快,但交通却井然有序、畅通无阻,堵车的壮观场面极少发生。当红灯亮起来,车辆保证齐刷刷停下;但只要绿灯亮起来,司机们往往猛踩油门,一溜烟就消失了,因为在这里你基本不用担心会突然有行人跳出来横穿马路。若你是个细心的人,在香港你定会发现许多贴心的细节。比如在许多路口的地面上都有中英文的提示,一边是“望左”,另一边是“望右”,这是在提醒路人要注意车辆行驶的方向。而在许多人行道的附近,它并未设置红绿灯,也没有安装摄像头,但在人行道中间会竖立两个黄色路桩,机动车在此经过就不得不减慢速度,行人也大可放心地由此通过。

究竟是没素质还是没规则?

不难发现,在任何一个交通秩序良好的国家和地区,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据此制定的规则和规则的严格执行已经渗入到其交通生活的全部。很多时候,当我们一提到闯红灯,动辄就义愤填膺地诉说国人素质差。但反观各个国家和地区特点各异的道路安全制度法规,我们是否应该反思,究竟是我们没素质还是没规则?究竟是没规则还是没有推动规则实施的强制措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仅有规矩,没有切实有效的实施,同样也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每个人都有心存不受任何管束自由驰骋的野性和希望突破规则后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的侥幸,要想有效约束人的这种野性和侥幸,就必须建立一定的规则,通过规则的执行来实现良好的社会秩序。在我国,“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在逐步融入到交通规则中,但却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师倪颖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展示出行人与机动车对马路权益的蔑视——真假特权车横冲直撞、警笛肆意鸣响,规则的制定者在任意地践踏着自己美好的初衷;行人见缝插针、中国式跨栏、招摇过街如入无车之境,管理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建立在行人至上、原则之上的行人与机动车互动的交通秩序,变成了一场场“你死我活”的较量。在如此的纵容之下,规则之于赖以生存的权威消失殆尽,上行下效,规则必然坍塌,还何谈约束力?规则之于秩序,已然成了现代交通文明的遮羞布。

讨论中国式过马路,不能片面地将问题归结于红绿灯时间过长或是中国人素质差,行人至上的理念和文明有序的交通需要靠规则来维护,而规则的有效实施背后应是不可触犯的绝对权威。古有商鞅徙木立信,今天我们只有重新树立规则权威,让遵守规则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才是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