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实践轻理论阻碍我国教练员运动训练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实践轻理论阻碍我国教练员运动训练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针对我国教练员培训中普遍出现的重实践理论的现象,通过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分析,指出重实践轻理论阻碍我国教练员运动训练创新,教练员培训课程应纳入理论的实践课程,并通过多层次培训体系,促进教练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关 键 词:运动训练;课程理论与实践;教练员;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5)01-0095-05

Focusing more on practice than on theory hinders innovation on

coach sports training in China

――Dialectical think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ach training curriculum

CAI Duan-we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henomenon of focusing more on practice than on theory, which commonly occurs in coach training in China, by analyzing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e followings: focusing more on practice than on theory hinders innovation on coach sports training in China; coach training curriculum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practice curriculum of theories; bidirectional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vivification of coaches should be promoted via a multilevel training system.

Key words: sports training;curriculum theory and practice;coach;China

教练员的培训工作是各国竞技体育能力提升与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教练员执教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保证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体育总局依据不同项目或内容,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教练员培训。如教练员岗位培训、教练员专题培训、教练员训练创新培训等等。特别是在奥运争光计划指导下,国家加强了对教练员训练创新培训力度,期望通过系列培训,推动训练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发展。纵观我国目前教练员训练创新课程培训内容,主要以理念与技术培训为核心。理念培训侧重于教练员职业定位、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思考与行动模式的改变;技术培训则强调教练员技术训练能力的提升和训练绩效的提高。作者在长期参与项目培训或服务工作中,通过与教练员的深入接触与沟通,发现我国高水平教练员培训工作中出现的如下现象值得关注与思考:第一,“重术轻道”现象。很多教练员重视课程专家所提供“如何做”的模式或范本,对背后蕴含的深层机理及其规律兴趣不高。告诉我“如何”做,但不要告诉我太多的“为什么”,是目前很多教练员在接受训练创新培训中普遍存在的心态。第二,“经验主义”现象。很多教练员重视教训和经验自我隐形知识的积累,对经验形知识的规则化、显性化和传承化重视不够,对隐形知识的理论归纳更是缺乏,由此导致优秀教练模式传承的有限性和不可持续性。第三,“唯结果论”现象。不少教练员认为,管他黑猫白猫,能出成绩就是好猫。

针对教练员课程培训中所出现的问题,本研究进行了如下探讨。首先,探讨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其次,对我国教练员训练中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及其诱因进行分析;再次,从理论一体化角度,提出提升我国教练员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相关建议;最后,借鉴国外教练员培训体系的经验,为提高我国教练员培训水平提供参考。

1 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现实生活中,每当人们谈起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时,就有人认为,理论太抽象、空洞,少谈理论,多行实践,最终也能达到预期目标;也有人认为,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认为,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同时又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理论产生于实践,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践,能够使我们更好掌握知识应用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互相促进,这是课程理论一直关注的焦点。

课程理论是依据其研究对象和内容,建立相关概念和假设,通过科学的论证,构建本课程系统化理论阐述。这种阐述可以能有效说明研究现象的本质,并提出实践工作中相关原则。理论代表着对实践工作中的事实理解,其实在理论没有产生以前,实践的工作过程中本身就有很多预期的假设,这些假设本身就蕴含着理论的存在[1]。尽管这样,也不能认为,课程理论就是对实践工作中实际发生事件综合阐述,理论并不能为实践工作的人提供完整行动模板或标准,它的作用在于使人们理解实践工作中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人们具有导向性的开展实践工作[2]。在教练员训练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特定环境下出现的特定问题,如果教练员试图寻找到理论的具体方法来解决具体问题,往往会对理论的价值产生怀疑,以这种态度看待理论必将产生理论无用论观点。实质上,这种观点是对理论和实践工作辩证关系的误解。课程理论与实践工作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4种形式:(1)课程理论和实践工作分属于不同领域范畴,课程理论研究成果只有通过实践工作才能得到具体运用;(2)通过实践工作验证的理论研究成果才能形成正确的理论;(3)通过对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界定与解决,才能产生相关知识或理论;(4)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之间彼此联系,并在各自领域中看到自身出现的问题[3]。也就是说,实践工作本身就包含理论,理论会随着实践工作的发展变化不断的自我调整。

在务实界,认为5种原因不利于实践人员探讨理论:(1)事实导向。多数教练员重视个别实施,却不留意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2)崇尚权威。对某些获得优异成绩运动队教练员或某方面的训练专家盲目崇拜,仅仅因为他参与了某些成功案例,他说的所有观点都是不允许被人改变的。(3)定义不明。教练员在交流学习过程中,对描述的事件所使用的词汇缺乏统一,以至于在理论的探讨中,经常以同样的词汇得出不同的含义,造成了教练员之间难于进行有效的交流。(4)个人意见与判断。教练员以个人的意见或概念批评其他人或其它概念,难以进行理性辩论。(5)罔顾事实。有些教练员在决定采取某些行为时,主要是观察其它教练员的做法,而不是以相关理论知识作为指导,考量本身的实际情况[5]。在培训实践中,这些理论和实践所存在的诱因不仅影响培训工作的作用,也对被培训者的行为选择产生实际的影响。

4 教练员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是对一般事物概括与抽象,具有普遍性的特征。然而在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如果不关注实践的特性问题,理论往往会成为空谈。教练员的培训课程发展,不能完全依靠理论的抽象和理想化的实施状态,必须依靠实践工作中的具体事例得到证实。这些具体事例是多样的、复杂的、呈现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如果理论和训练实践不能紧密结合,一方面教练员无法深入的理解理论的价值,更无法灵活的应用。教练员培训课程理论实施中,应该把课程理论带入到真实的实践工作中,注重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具体到培训课程。首先,确认培训课程的典型理论与教练员实践工作中真实现象之间的差异;然后,依据典型理论实际运用的过程的特殊性调整理论表述;再次,考量理论中没有涉及到的真实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是对受培训教师的要求,也是对教练员自身的要求。具体实践都有其特殊性,并且是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实践工作中的每一个具体事物,不可能都能得到理论的系统解释。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工作者,不仅要明白相关理论原理或原则,还要视自身的环境的具体情况对理论的运用做适当的调整,不能简单的认为理论可以直接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同时也要理解,作为课程培训的不同专家,因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兴趣及相关经验的不同,其讲解的理论体系实证材料的选择也会有不同的倾向性。换句话说,就是任何单一的培训课程都必须视为一种特殊的理论体系,不能以偏概全。

教练员在培训过程中接受多种培训课程理论,不同理论的学习材料承载着不同的理念和方法,并依据其研究成果,对教练员的执教行为提出自身的主张。面对不同课程理论的研究成果及其行动建议,教练员必须要问自己:不同课程专家希望我们做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通过对相关课程理论的整理和思考,自己梳理出一些概念和理由来引导自己成为培训课程中的主导者,并在随后的实践工作中使用和验证这些理论,把这些理论知识真正的转化成个人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3]。教练员在平时的实践工作中,如果能够重视具体实践知识,并经常反思,整理既有的相关经验和概念,就可以使原本处于隐形的知识显性化,并通过实践工作的不断检验和论证,进而形成密切结合实际的训练实践经验。这些通过实践经验升华的实务理论,使实践经验和理论进行有效相结合,同时检验、批判或修正原有的学术理论。

当教练员从事理论探讨,并在实际情境中熟悉某些技巧,就能将因情境变化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教练员会随时自问:我在做什么?为什么?教练员训练创新依据于对运动队或运动员问题的全面思考与理解。教练员必须考虑,不同的过程将会产生何种不同结果,不同策略将导致何种改变,及其所依据的是何种理由等等。教练员在面对培训课程理论时,不是立即学习他人所传授的方法,而是先问课程理论的目的与内涵是什么,希望我们要做哪些改变,这些改变的实质意义是什么。在接受不同理论信息时,应该先问:他的假设是什么?原理何在?是否有意义?还有其它可能吗?在开始采用某些措施时,更应该经常思考:为什么做这些事?它有何意义?有什么问题?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可能的解决途径为何?这些问题的追问,将带领教练员结合实践追溯相关的培训课程理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将会对理论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检验和修正,并提高自身运动训练的创新效益。

5 国外教练员培训体系的启示

从国际教练员培训来看,在田径方面,国际田联教练员培训系统偏重于“教育型”培训,其形式灵活多样,培训内容较为全面,针对性较强。培训考核内容全面,包括理论、实践和执教能力考核,对教练员进行综合评价等。例如,国际田联专门建立了“主教练”和“教练员发展主管”课程。内容强调了高级教练员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巧;美国教练员培训被列入教练员职业生涯中的必备课程,采用菜单式的培训模式,教练员根据自己执教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参加培训;加拿大教练员资格证书制度所规定的课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教练员学院提供训练条件,指导教练通过学员的工作手册观察和评估学员的训练指导情况,以及教练员能力培养、训练哲学和新技术等。选修课包括环境因素与运动能力、高级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教练经营、加拿大体育系统等。并且,教练员协会为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加大能力培养的力度,根据其指导的对象,确定其应达到的培养效果。制度最大的优点是从以往强调知识的学习转变为侧重于能力教育与培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能力评估等多种形式完成培训计划。另外,加拿大各个项目的培训网站均开设了教练员培训网页,实现了培训资源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教练员培训数据库非常完备,培训的情况都可以在数据库中检索和查询。教练员可以多渠道获得相关知识、信息,学习形式、时间也更加灵活。

纵观国外的教练员培训内容,注重教练员执教能力可持续发展,围绕教练员执教理论、实践及其评估,既具有全面性和层次性,又具有针对性的展开。教练员通过培训能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通过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使教练员执教效应可以持续发展。

教练员重实践轻理论的问题,不仅阻碍着我国教练员课程理论培训效果,更无助于改变长期以来我国教练员“师徒传承”的执教模式。这种“师徒传承”执教模式导致教练员的简单技术临摹、行动缺乏理论指引和隐形经验知识无法传承等现实问题,长此下去造成我国运动训练难于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建议:第一,重新审视我国培训课程的内涵、功能与体系设计,构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科学培训课程体系;第二,促进理论研究者与优秀教练员的深度结合,把理论研究成果通俗化、可视化、行动化和系统化,把成功教练员的隐性经验理论化、显性化和模式化,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第三,把理论和实践创新纳入教练员培训课程评价范畴,建立教练员培训课程创新评价体系,规避教练员培训课程的同质化;第四,借鉴国外教练员成功培养体系,针对不同的运动员培养目标,建立多层次培训体系、效果评价体系、双向反馈体系和电子化辅助工具,促进我国教练员培训向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 Barrow R. Giving teaching back to teachersC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theory[M]. New Jersey:Barnes & Noble,1984:6-8.

[2] Beauchamp G. A. Curriculum theory[M]. Illinois:The Kagg Press,1975:21-23.

[3] Connelly F M,Clandinin D J. Teachers as curriculum planners―Narratives of experience[M].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88:34-38.

[4] Grundy S. Curriculum:product or praxis[M]. London:Falmer,1987:17.

[5] Unruh G. G.. Responsive curriculum development―theory and action[M]. Berkeley CA:McCutchan,1975.

[6] Entwistle H.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learning[C]//Hartnett A,Naish 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Vol. 1)CTheory,values and the classroom teacher. London: Heinemann,1976:38-50.

[7] Goodson I F. Studying curriculum:case and methods[M]. 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1994:15-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