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朱淑真诗词中女性意识凸显的原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朱淑真诗词中女性意识凸显的原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朱淑真的诗词多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体现出一定的女性意识。朱淑真女性意识觉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几点展开论述:宋朝女性地位的提高;出身于一个受理学思想影响的仕宦家庭;身处清新秀丽的杭州;才情高。

关键词:朱淑真;诗词;女性意识;原因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019-01

朱淑真与李清照齐名,是宋代文坛上交相辉映的两颗耀眼的明珠。南宋・魏仲恭给朱淑真诗编集时在序中说她“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诗中多有忧愁怨恨之语”,“乃名其诗为《断肠集》”。与李清照相比,朱淑真是为当代大学生所不熟悉的。朱淑真诗词中女性意识的主要体现在:反叛婚姻,追求平等,大胆追逐爱情;强调自我,渴望独立;打破性别,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写诗。本文主要就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意识凸显原因展开论述。

一、宋朝女性地位的提高

宋朝的商品经济达到封建社会的空前繁荣时期。《梦粱录》:“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前所罕有者悉皆有之。”宋朝繁荣的商业给宋朝女人带来更多的出路。南宋妇女有自己的集会、自己的商店。即使是贫下之家的女人也有更多的出路,《宋裨类钞》记载:“京师中下之户,不重生男;每育女,则爱护之如擎珠捧璧。稍长,则随其资质,教以艺夜,用备士大夫采择娱侍。名目不一。” 宋朝政府颁行了又一些新的有利于女性的法规,如有关离婚的宋代法律规定:妻子从娘家带来的陪嫁财产、及婚后得自娘家、及自己陪嫁财产的增值部分、当改嫁时可以带走。南宋与周边的少数民族的通商往来也对女性地位的提高有一定影响。这种时代背景为朱淑真叛逆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相当肥沃的滋养土壤和开放的文化氛围。

二、出身于一个受理学思想影响的仕宦家庭

朱淑真出身于一个受理学思想影响的仕宦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无忧的生长环境,但也深受理学思想的毒害。她的悲剧婚姻就是父母遵从理学思想的产物。因此她由对婚姻家庭的依赖到抵触再到抗争她的诗词中中虽然满含对现存秩序的不满,对家长礼教制度的嘲弄,但表现手法是隐忍含蓄的。或者说,这是含泪的抗争。父母对她的娇宠养成了她任性、胆大的性格。但她的性格特别是爱情观与传统对女性的要求实在存在抵触。她在诗词作品中大胆地展现对家庭的不满,以及对美好恋情、理想婚姻的强烈追求,甚至极有可能存在的婚外恋情,这些无疑是对命运的公然挑战。

三、身处清新秀丽的杭州

朱淑真出生于风景秀丽的杭州,得天独厚的环境使她具有一种清纯灵秀、敏感纤柔的气质,影响到她的审美情趣上倾向于柔美凄婉,诗作整体上闺阁气较浓。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杭州的西湖与江南独具特色的秀丽景色都为朱淑真抒发悲伤情感提供了再适合不过环境。而且可以肯定的说,朱淑真如果生于北方,是绝对写不出这么多“断肠”诗篇的。杭州人杰地灵,商品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淳朴,文人骚客往来频繁,从整体上营造出较为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这些都对朱淑真的个人觉醒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爱情、婚姻的不幸

朱淑真诗词的主要内容是婚姻和爱情,而婚姻与爱情的不幸则成为她思想情感的主要来源。最初朱淑真也是依赖婚姻与爱情的,但两者的相继失败,使她对此失去了希望。一般来讲,人对于什么失去希望,也就越敢反抗什么。我想朱淑真与封建礼教大概就是这种关系。再者朱淑真作为封建礼教的受害者,所适非偶的爱情婚姻悲剧造成她柔弱忧郁和哀婉感伤的性格。长居闺中又不愿婚嫁的她,更能更能体会到封建女性的寂寞与悲凉。物极必反,我个人认为,朱淑真的女性意识有很大程度上是被逼迫出来的。

五、是“才也纵横,泪也纵横”的多情才女

朱淑真被称为“才也纵横,泪也纵横”的多情才女,并以“劲直忠臣节,孤高烈女心。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为朱淑真品格的写照。她的才情决定了她不甘居于男子之后。正如魏仲恭所说:“天资秀发,性灵钟慧,出言吐句,有奇男子之所不如”。她在诗《自责二首》(其一)中写道:“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这首诗以忿康摹胺从铩保对于当时妇女普遍受歧视的不平现实,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腐儒谬说,作出了石破天惊的大胆的抗议与讽刺。有才能的人都是害怕寂寞的,而生于封建男权社会下的朱淑真注定是寂寞的。

宋代社会造就了朱淑真,让她为爱而生;可这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社会又不能接受她,最后让她也因爱而死。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意识是一种时代与历史的进步。但由于时代的限制,朱淑真的女性意识觉醒与性格叛逆主要体现在爱情方面。与其他朝代的女性相比,她也仅是多了几次外出“放风”的机会,并不能改变知识女性在封建思想统治下的悲剧命运。这是朱淑真的悲哀,也是整个封建社会所有知识女性的悲哀。

参考文献:

[1]郑元佐注、翼勤校点.朱淑真集注[M].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