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繁弦急管,星光乍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繁弦急管,星光乍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都市冒险:纽约爱乐青年音乐会

这是今年MISA的第二场音乐会,取名为“都市冒险”,也许正贴合了“纽约”和“青年”这两个关键词。于是,纽约爱乐乐团除了为上海观众带来古典音乐作品《彼得与狼》和《蒂尔的恶作剧》外,还将上演两部新鲜的作品:卢卡斯・亚历山大的《来自纽约》以及钱怡冰的《弦・击》。这两位作曲者分别来自纽约和上海,钱怡冰目前还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弦・击》是一部为弦乐五重奏与打击乐(钢片琴、马林巴)而作的作品,作品的总谱上写道“作者不仅追求‘弦乐’与‘打击’音色之间的对置与融合,而且勾勒出彼此相对独立的发展脉络,更在作品中体现出打击乐音色越发凸显的动态过程”。这更让人期待谱面被演奏出来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音乐会将由乔舒亚・格尔森(Joshua Gerson)指挥,并由中国观众都特别熟悉的加拿大中国通大山担任主持和朗诵。 指挥乔舒亚・格尔森

乔舒亚・格尔森是纽约青年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自2015年9月,他同时开始担任纽约爱乐乐团的助理指挥。格尔森虽然年轻,但履历极其漂亮:毕业于科蒂斯音乐学院,师从指挥大师奥托-温纳・缪勒(Otto-Werner Mueller),还曾经作为新世界交响乐团(New World Symphony)艺术总监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Michael Tilson Thomas)的助理指挥,担任艺术教育和家庭音乐会的指挥。格尔森的首次登台是在2013年秋季,之后他多次与旧金山交响乐团合作,其中包括一次临时替换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的演出。格尔森合作过的乐团包括匹茨堡交响乐团、印第安纳波利斯交响乐团、杰克逊维尔交响乐团等。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作曲家,这使他更偏爱指挥现代作品。或许,对于音乐会中的两部新作,年轻的他更能表达出作曲家的思想。

音乐会的另一个亮点,可说是Mark Rowswell――也许在中国没几个人知道这个名字,但说到“大山”就亲切许多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大山的评价非常有意思:“大山虽然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想必中国观众都对大山是怎样结缘中国相声的有些了解:1988年在北京大学留学的时候,他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表演小品,一夜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洋笑星”。1989年,他拜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先生为师,正式成为中国第一位外籍相声演员。但是大山的事业并不仅仅是在舞台上将欢乐带给观众,他更是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中西方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大山与音乐也有多次交点――他曾与中国爱乐乐团、多伦多交响乐团以及加拿大皇家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同台合作。这次是大山与纽约爱乐乐团的首次合作。

年轻的指挥、年轻的作品,再加上大山的“跨界”合作,这场音乐会着实让人等不及了! 主持人大山

梦想舞台:小作曲家工作坊作品音乐会

“小作曲家工作坊”系列活动是MISA特别有意义,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项目。由上海交响乐团与纽约爱乐乐团联合策划的该活动,不仅挖掘有创作天赋和潜力的青少年,也给予他们学习和展示的机会。活动从2016年3月初开始征集学生作品,从前期海选到5月26日最终选出六名“小作曲家”,参与7月2日至8日举办的为期一周的工作坊。这些青少年将在一周时间内学习作曲并且写出一首完整的作品,最终由中美两国的音乐家上演于MISA的舞台。

“小作曲家工作坊”的国际导师阵容相当强大,从本土音乐家到纽约爱乐的音乐家,从西洋乐器演奏家到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家,更有数位集创作、演奏、理论、项目管理等才华于一体的全能型音乐人。他们将在纽约爱乐乐团小作曲家工作坊的创始人及艺术总监乔恩・迪克(Jon Deak)先生的带领下,与六位参与工作坊的青少年分享自己的音乐之路。

2016年5月26日,当获悉六位小作曲家脱颖而出入围工作坊后,我对其中的五位进行了邮件采访。虽然只是文字的往来,但小作曲家们的形象仿佛已经跃然纸上。那些鲜活的思想和古灵精怪的念头充满了他们的小脑袋,可想而知他们的作品会是多么的奇幻异彩!虽然我们现在对音乐会的作品全然无法预测,但不如先从这些小奇才的音乐经历和选送的作品中来了解一些点滴吧。

周怡静,十三岁,就读于兴陇中学。小时候,她的表姐在台湾的YAMAHA音乐中心学习钢琴,她跟着表姐一起去上课,看到那些哥哥姐姐们在弹钢琴,她被吸引了。回到上海,周怡静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上海YAMAHA音乐中心报名,当时还是幼儿园大班的她就此开始了自己的学琴生涯。和大部分琴童一样,一开始,上课就是和小伙伴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手拉着手唱唱跳跳,和爸爸妈妈互动、游戏,一起在凳子上打节拍。不过,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周怡静的耳朵在听音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从一开始听的单个音,到旋律,再到和弦,直到现在,她说:“一首简单的曲子我已可以轻易地听奏出来。”不过她要学习的东西也更难了,像视奏、听奏、配伴奏、乐理和即兴等等,好在她有一位好老师,当她在作曲方面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总是会耐心地对她进行指导和讲解。

有时,我会有些担心学习作曲的孩子,那些理论和技术上的束缚,会不会影响他们的想象力?不过在听到周怡静说“我也有去学习弹尤克里里,虽然只懂得皮毛,但是听到喜欢的歌曲,我都会去找谱子,自己练习”后,便不再担心。谈到她的选送作品《舞会前的准备》时,十三岁的女孩便显露出与年龄相符的纯真来――“我曲子的动机是‘fa mi fa la do’。因为我的性格比较开朗,所以我作了一首符合我性格的欢快曲子。这首曲子一共有五段,分别是‘A B A C A’,我给它取名为《舞会前的准备》,想象着我在为参加自己的舞会而做着准备。”

小女孩应该很快就能为自己的作品首秀做准备了。

李元周,十五岁,就读于位育初级中学。从小对音乐有着浓厚兴趣的他,小学时参加了校合唱队,获得了上海市合唱节比赛的团体一等奖,2008年开始学习小提琴。他经常在老师的陪同下去听音乐会,日积月累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音乐素养。2010年,他被免试录取为上海市少年宫交响乐团的成员。2014年,他考入上海青少年交响乐团。对于选送作品《The Melody》的创作,李元周也不加粉饰地说:“我起初写下这首曲子是因为老师的推荐而想去参加这项活动,但后来更希望通过这短短的十六节旋律表达自己对临近中考能取得更佳成绩的心愿。”

音乐一定会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谈今,十五岁,就读于上海西华国际学校。谈起自己的学琴之路,这位照片上看起来特别有主见的女孩很坦诚。看完她滔滔不绝的文字,我虽有些哭笑不得,但也对她心生喜爱――“我四岁开始学习钢琴,一开始是和妈妈学,但是由于我太调皮,妈妈就把我送给张希老师去教了。我钢琴一直练到了十岁,就是小学五年级毕业。之后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放弃了这门乐器。一开始我很高兴,毕竟当时还比较小,觉得不用练琴很自由,但是刚过了一年就后悔了。每次看到有人弹钢琴,我都特别羡慕,想弹,但是已经不会了。好在我‘转行’学了另一件乐器――双簧管。现在我学习双簧管已有两年半了,觉得它很好听,这回我是练得再烦也不想打放弃的念头了。”

“就从小的音乐教育来说,父母对我算是“散养”的吧。并不是说什么都不管,他们也经常带我去听音乐会,但不是强制的。小时候,我并不是那么爱听音乐会,听不出什么味道,觉得蛮无聊的。说实话,一直到十岁(甚至还要长),我对音乐会都不是那么热衷。但好像从十三四岁开始,我喜欢上了交响乐。我很喜欢旋律丰富的音乐,各种旋律互相呼应、交织、融合,粗暴点来说就是,乐器多,音多,旋律多。我其实没啥写曲子的经历(好像连乐理都没学多少),但在喜欢上交响乐之后,有时自己会哼着玩。”

谈今选送的作品名为《Melody》,但是她对作品的解释却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风格是比较紧张的、快速的、激进的风格,如果要贴近生活的话,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你在踏进高考教室一瞬间的感受,对于大人来说就是被老板骂得快气疯时的感受。这次的作品我一开始没打算写成激进风格,我更喜欢纠葛的音乐风格,像是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交响曲》。我只是很羡慕那种交响乐的风格,很想写得丰富一点,就试着写出了这段一闪而过的旋律。我并不是想通过音乐去描述场景,我只是记录下自己突然想到的旋律,再试图拓展而已。”

瞧瞧呀,多么丰富的思绪啊,所以我不忍做过多编辑,就将她原汁原味的表达放上来了!

张乐扬,十六岁,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看了他的自我介绍,一个学霸的形象就出现在脑海里了――小平头,健壮挺拔,行动快速;一个爱好体育的理科男,非常热爱数学、物理、信息等学科,学习成绩优秀;热爱长跑,曾获区一千五百米长跑冠军,被评为区优秀运动员,随学校团队参加“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并获奖;他特别喜欢玩魔方,三阶魔方六面复原的平均时间为10秒左右,最快8.4秒;他也经常玩悠悠球,曾经编写过《悠悠基础四十招》,自绘图解、文字说明,班上的同学们都很喜欢。

张乐扬学习圆号多年,2012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铜管乐团,任圆号首席;2015年加入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交响乐团至今,任圆号首席。他曾参加各类市级公益慈善演出,可谓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小小乐团演奏家了。

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想必拥有一定的天赋外,更重要的是他学习的方式和能力高人一筹。张乐扬自从开始音乐学习,就表现出了对音乐的狂热,并享受着音乐带来的挑战与乐趣。他不仅执着认真地学习圆号吹奏技能,而且利用学习之余,观看大量世界著名乐团的演出视频,向大师们学习。为了让自己的音乐学习充满乐趣,让自己的学习心得能有所呈现,他开始尝试作曲练习。当激情澎湃、灵感呼之欲出的时候,当完成学业、身心舒展的时候,他就会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输入一个个音符,喜爱的旋律由此诞生。目前,张乐扬已经完成了二十四首乐曲的创作,包括铜管五重奏和用钢琴伴奏的圆号协奏曲,其中有些是原创,有些是改编,比如《两只老虎》《荒山之夜》《Mr. Chu》等。他所编的乐曲主题欢快愉悦,积极向上,少年进取的勇气和对自己成长的欣喜透过一个个音符来传递。

张乐扬本次选送的乐曲《On a Trip》创作于暑期旅游之前,表现出了一个少年结束了一学期的辛苦学习,对旅行充满期待、欢快,甚至有些疯狂玩儿一把的心情。全曲延用了他自己的作曲风格:陈述主题,又在不断的主题反复中增加不同的旋律,让曲子具有变化性,给听者更多的新鲜感。他还以鲜明的轻重对照,凸显更为欢快的副主题。乐曲中间段是十二小节的抒情旋律,整首乐曲在此处情绪得到舒缓。在乐器应用上,圆号着重使用上行的琶音与音阶来表现兴奋的心情,钢琴伴奏起到模拟脚步声的效果,显得动感十足,仿佛作者已经踏上期待已久的旅程了。

青春有无限可能,音乐让这些可能锦上添花!

邹韩骄,十四岁,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她五岁开始学习钢琴,九岁就通过上海音乐学院业余钢琴考试十级!(真可以称之为“神童”了!)随后,他加入了松少年管弦乐团,开始学习竖琴。2014年5月,她参加了上海竖琴节,与竖琴大师帕克・斯蒂克利(Park Stickney)即兴合作表演了自己创作的竖琴曲《快乐的水波》;2014年7月,她参加了在悉尼举办的世界竖琴年会,收获良多;2015年,她分别与上海大地之歌室内乐团以及上海爱乐乐团合作演出了迪斯特多夫的《A大调竖琴协奏曲》。

邹韩骄这次选送的作品名为《飘落的花瓣》,当她谈起创作的经历时,仿佛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诗人。“与同学们合唱完爱德华・埃尔加的《雪花》之后,我无意中看到窗外的花瓣伴随着微风簌簌落于树下,心弦触动,脑海里突然就涌出来一段旋律,故题为《飘落的花瓣》。片片花瓣纷纷扬扬地飘洒着,在风中轻颤,几番挣扎之后却又无奈地随风飘散,就如同迟暮美人般落寞,令人心生淡淡忧伤。惆怅间瞥见红花纷纷围簇在树根周围,犹散发着淡淡清香,心中顿时明亮,不禁感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钢琴、竖琴、作曲,又如此情感细腻,着实“音乐才女”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