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与区域收入差距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与区域收入差距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出口贸易是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重要力量。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区域收入差距的扩大伴随着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差距的扩大。以平衡地区收入差距为目标,应在立法、激发企业家精神、完善对落后地区出口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上做出更多的改进。

【关键词】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收入差距;要素禀赋

一、引言

在中国,中小企业创造了60%的GDP,贡献了50%的税收,占据60%的社会总销售额,吸纳了80%的城镇就业。2011年,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共316498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7.2%,其主营业务收入达48.3亿元,占比57.4%,而吸纳就业量为5935.7万人,占比64.7%。发展中小企业不仅对中国宏观经济企稳向好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平衡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现状

1、中小企业出口占较大比重,且集中在传统行业

根据《中国中小企业统计年鉴2011》的统计,2010年,中国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出货值49194.9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出货值的54.7%,可以说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占据半壁江山,但从这一比值在近年呈现下降趋势(见图1)。从中小企业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出货值前五名行业分别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9075.8亿元)、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006.1亿元)、纺织业(3730.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937.7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909.7亿元)。但是从行业内部中小企业出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货值比重来看,传统行业,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88.8%)、纺织业(80.7%)、金属制品业(87.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8.7%)等,是中小企业出口倾向较高的行业;而在代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行业中,中小企业出口所占份额相对较小,这反映中国中小企业总体上在高技术产品制造领域还不具备足够的国际竞争实力。

2、出口额较多的中小企业以现代制造业为主

根据《中国工业类中小企业出口额最大500家分析报告2010》显示,在2009年出口排名前500家的工业类中小企业中,体现现代技术水平的制造业,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器材制造业、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有较大出口份额,分别为50.73%和22.53%,而代表传统出口项目的纺织服装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却只占有相对较少的份额,分别为3.41%和2.04%,这说明出口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现代制造业领域,或者说,传统制造业行业的中小型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3、中小企业出口的区域不均衡性显著

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经济发展在地域上的非均衡性,这也体现在中小企业出口的地域分布上。2009年,占企业总数65.3%的中小企业处于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数量占比不到30%,这一数据与2005年的情况相比没有实质性变化。而从各省中小企业出货值情况来看,东部沿海各省出口状况要明显好于内陆省份,2010年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五省中小企业出货值之和占全国中小企业出货值总额的77.3%,这一比率与近年水平相当(2008年、2009年分别为76.2%、77.8%)。

4、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占有较大比重

根据《中国中小企业统计年鉴2011》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小企业出货值为49194.9亿元,其中私营中小企业(包括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有股份有限公司)出货值达11090.3亿元,占比22.5%;而三资类中小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出货值达18546.2亿元,占比37.7%;涉及港、澳、台出资的中小企业出货值达13164.1亿元,占比26.8%。由此可见,在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中,境外出资企业因其熟悉国际市场、产品试销对路等原因,占据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一半以上份额,而内资私营中小企业则是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与平衡地区收入差距

按照S-S定理,自由贸易会使贸易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出现同化趋势。就区域贸易而言,贸易增长同样能够来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并使不同区域要素收入差距呈现收敛。相反,如果同一国家不同地区对外贸易的差距较大,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也会呈现较大差距。以安徽省和江苏省为例(见图2),从1999年到2010年间,安徽与江苏的中小企业出货值之差和两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差基本上保持相同的增长趋势。在1999年,安徽省中小企业出货值为78.4亿元,比江苏省中小企业出货值少1209.2亿元,同年,安徽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5064.6元,比江苏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少1473.4元。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到2010年,江苏省中小企业出货值比安徽多8208.6亿元,10年间增长了578.8%,而同期江苏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安徽多7155.9元,增长了385.7%。通过简单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在安徽与江苏两省之间,中小企业出口业绩上的差距扩大伴随着两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的扩大。

出口贸易作为增长的重要引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出口贸易增长较快的地区通常伴随着较快的经济增长,但是地区间要素禀赋的差距又是造成地区间出口贸易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安徽与江苏两省毗邻,但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省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形成这一局面一方面有着“长三角”经济地缘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着经济发展自身要素积累因素的影响。在欠发达经济中,出口贸易优先发展的地区可以较早的启动经济增长,通过出口商品价格的提高和规模生产带来的成本先行优势,可以使得区域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快速增长。当这种增长通过产品链、资金链等因素波及到中小企业并拉动中小企业出口时,区域内的中小企业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并引起区域内生产要素的积累。在过去的20多年中,苏、浙、粤等沿海省份利用早期的政策优持,发展外向型经济,拉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开展出口贸易,这些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不仅依靠真身力量积累着资金、技术与人才要素,而且通过产业集群等方式为区域吸引全国资金、技术、人才要素的集聚以推动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这样,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差距通过区域要素积累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会放大区域间要素收入差距。

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最活跃的领域是制造业。制造业出口增长会带动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需求,进而拉动农业、服务业的增长。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内陆省份制造业经济增长较为缓慢,出口贸易额相对较小,而且出口产品多集中在技术相对落后、产品附加价值较低行业,这些行业对农业、服务业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较低,对区域就业机会的创造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作用有限,从而对消减区域间收入差距作用微小。

从制造业内部构成来看,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通常在技术能力上有着较大差距,其生产技术一般呈现劳动密集型偏向。就地区差距来讲,东部地区出口型中小企业多集中于制造业相对较为先进的部门,而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型中小企业多集中于技术相对落后的部门。通过食品加工、手工艺品制造、纺织服装制造等行业出口贸易的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出口拉动居民就业与收入提高成效显著,但是低端制造业难以吸引更多资本的投入,区域内资本与劳动结合率也就相对较低,单位出货值对居民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就相对较小。而对东部较发达省份,尽管加工贸易占据了制造业产品出口的份额较大,但是多年来制造业产品档次和实用技术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并引致资本大量投入与集聚,从而带动劳动就业和区域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东部省份区域集中化经济催生了一大批天生国际化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出口贸易有力的拉动了区域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的广大加工贸易企业就利用“两头在外”的优势占据着中国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这些加工贸易企业,资金来源多样,经营形态灵活,规模大小不一,但它们都有着一个相似的特征,即利用区域行业集中化的优势,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从企业设立的起步阶段就涉足国际市场,以天生的国际化企业形态存在,它们最先接触到国际市场信息,也最先了解国外的技术和管理。虽然这些企业只是通过提供简单劳务的方式获取利润微薄的工缴费,但长期较为庞大的贸易流量仍然为这些企业积累下一定的资金。相比而言,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型中小企业缺少地区集中化优势,而且通常是在企业已经经营多年以后,从零星的委托出口开始涉足国际贸易。这种外向型经营环境的差别给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带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构成不同地区中小企业出口收入效应的悬殊。

四、政策建议

1、加强立法,保护中小企业及其出口贸易的发展

拉动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平衡地区收入差距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在国内经济领域,中国应该强化立法,把中小企业的合理利益上升到法律层面加以保护,尤其是对民营企业的资产性质与地位、经营所得与分配等,要及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明确和保护。在加大《中小企业促进法》执行力度的同时,应明确给予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与投资以同等合法地位,使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与投资有法可依。

2、明确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激发企业家精神

经济的活力在企业,企业的活力在企业家,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中行政命令的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日常经济管理过程中,习惯性地向企业下达各种强制性指标和任务摊派,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但却在客观上对企业的自然发展构成一定的干扰,压抑了企业家精神的自主性发挥。应该进一步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尤其是要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行政干预;同时,应该在工信部、商务部的基础上设立一个更具权威性委员会,专门负责中小企业的管理和中小型跨国公司的贸易与投资促进政策研究与制定,而相关的具体政策由工信部、商务部具体落实。

3、完善政府扶持落后地区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政策系统

国家商务部应专设相关机构并积极组建各种中小企业的企业联合会,尤其是促进落后地区的中小企业与相对较为发达地区企业的互利合作,通过设立的各种机构和联合会向中小企业介绍与国际市场上供求信息、国外法律法规解释信息,并对世界经济走势、特定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新动向等等做专门研究,研究成果应无偿向中小企业。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应该由商务部门牵头实现不同地区中小企业产品链与出口贸易的项目对接,把落后地区的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也能纳入相对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出口的快车道。

4、完善落后地区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财税扶持政策

以平衡地区收入差距为出发点,对落后地区的出口型中小企业给予更多的财税扶持政策是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落后地区出口型中小企业要在技术改造、劳动聘用、融资、结汇、所得税征收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以刺激中小企业通过出口贸易拉动就业,带动区域收入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冯德连.中小企业外向国际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吴翔阳.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影响——以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集群为例[J].社会科学研究,2010(3) :33-38.

[3]刘力.对外贸易、收入分配与区域差距——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贸易成因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5(4),5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