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实现经济稳增长、控通胀与调结构间的动态平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实现经济稳增长、控通胀与调结构间的动态平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我国现行经济体制运行看,稳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三者间既相互关联又是矛盾的统一体,在三者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从稳增长、控通胀与调结构视角出发,阐述了三者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着重分析了调结构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分析了经济稳增长和控通胀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同时针对我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兼顾控通胀和稳增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稳增长;控通胀;调结构;经济转型;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7.001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种依赖增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会带来通胀和经济失衡的隐患。从我国经济体制运行现状看,稳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三者间既相互关联又是矛盾的统一体,只有在三者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兼顾控通胀和稳增长,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1稳增长、控通胀与调结构间的关系

从经济学的角度审视,在一个闭塞的经济背景下,仿佛简单地运用稳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中任一策略都易实现,但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要同时完成这三项任务似乎很难,因这三项工作的举措在经济学上是相悖的。从当今我国经济运行态势看,稳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三者间既相互关联又是矛盾的统一体,只有在三者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才能真正根除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矛盾。稳增长和控通胀能够为调结构构建一个优异的外部环境,但只有经济结构调整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或许在今后能够维系物价企稳和经济增长。

从理论上讲,稳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三重目标都很紧要,任一目标没能达成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而我们要面对的是无法同时达成这三重目标。在现实社会中政府最关注的是经济增长,同时也注重控通胀,而调结构则不被看重。

稳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的焦点是调结构。改革开放至今,国家的经济增长主体趋于外向型,这是我们的外在前提。外在需求d盛时,国家的高投入及居民的高额储蓄不但不会引发产能过剩,反倒会促使我国主动介入全球市场分工。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外在需求显露出紧缩的态势,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氛围下,我国外向型经济结构中的有利因素会逐步演化不利条件。而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构建在利于内需扩张结构调整层面上。从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可以导引我国经济向内需扩张型为主转变的战略,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首。

因此,国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协调稳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关系时,要把结构调整放在首位,否则经济衰退了低通胀也无任何意义。

2稳增长与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控经济的。而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其争议的核心是央行的货币是否中性,即央行的货币供给能否对经济实际产出产生影响。各国央行施行货币政策,大多把货币供给作为主要媒介,效用则由其和经济增长来决定。对我国的启迪:

首先,货币政策媒介目标货币供给量与终极目标间有很大的关联。透过我国几十年的经济运营实践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这充分说明货币供给量能够对国民生产总值产生巨大影响。要维系经济增长,货币的平稳供给是前提。当货币供应量波动幅度大时,会引发经济震荡,相对于经济稳健运行增添了诸多麻烦。要保障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同步运行,须要把控好货币供应的增速,规避通缩及通胀的风险。

其次,对于货币政策媒介标的的货币供给量,其传输功能发生了改变。在央行调控经济时,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工具及时把控货币供应量。货币供给量这个固有的媒介发挥了极大作用,保障了我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但经济发展进程中演变出的问题却无法通过货币供给的调节来处理。

再次,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间的正相关,并非是有利的局势。货币中性论者以为,在经济运营进程中维系货币中性才能规避结构失调、信用扩张和经济失衡,我国数次经济波动也反证了这个观点。唯有市场利率的均衡才能达成货币的中性,促使货币供给发挥应有的效用,所以须加速利率市场化变革的步伐。

最后,经济增长的深层次起因并非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很久以来,大家都觉得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是彼此增进的,即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可以推动经济发展;若要维系一定的经济增速,就需要扩大货币的供给量。我国的经济实践表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增加货币供给的确可以刺激经济高速增长,其后果是通胀压力加大。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与资本投入才是经济增长的根基。

3控通胀与货币政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对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依旧繁杂,各国经济多处于缓慢复苏态势。当经济发展到转轨的关键期间,在金融领域的调控进程中,我们要注重把控通胀风险。

货币学派领军人物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是所有通胀问题的起源。前些年通胀势头的上涨与我国此前实施的宽松的货币政策紧密相关。

M2/GDP是国际上权衡某个经济体是否稳健运营的重要的指标。若其比值小于1.2,说明此时的货币供应量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若其比值大于1.2,则说明近些年的货币供给超出实际需求。如何界定货币供给是否相宜?各国公认的货币供给的增速准则是GDP的增速加上当年的通胀率水平。若货币供给不足,就会影响经济流转,不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货币超发就会贬值。为什么还要加上通胀率?因为经济学家都认定温和的通胀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我国的通胀压力则主要源于多年来货币的严重超发。笔者以为货币深化是关键的因由,即我国房地产市场能很好的吸收M2,但货币深化能否长期有效令人堪忧。

总之,货币供给与通胀是正相关的,政府可以通过把控货币供给来影响CPI,所以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速,使之维系在一个适宜的区间,既保障经济日常运转所需的货币资金,又要避免供给过量形成通胀压力。

4调结构与货币政策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维系了长期的高速增长。但近年来各国经济的低迷,使得我国经济在发展进程中积蓄的各类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前行。国家需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方能确保经济高质量的平稳发展。货币政策既要重视处置结构性矛盾,又要侧重总量把控,防范经济大幅震荡。

针对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应完成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以应对出口下滑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其次是增进自主创新能力,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应对我国新增劳动力结构和资源环境改变对增长的影响。最后是废除垄断并强化竞争意识,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大力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应对工业增速回落对民生产生的影响。

关于货币政策在结构调整的效用,在业内一直存在纷争。主流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逐年回落,而其用于建设的投资在社会再生产投资中的占比也逐年降低,但信贷资金在国民收入二次分配中的占比愈来愈大,所以在结构调整中,货币政策能够发挥主导作用。这个观点得到了中央决策层的认可。“十五”规划把调结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心,货币政策工具应合理运用,调控好货币供应量,维系人民币汇率及币值稳定,为调结构提供资金支撑。阐明了我国的货币政策承载的使命发生了变革,增添了新的内涵。

5对策建议

在经济学角度看,稳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这三重调控目标无法同时解决,是个“死结”。这是对政府智谋的检验,我们选取的措施是在三者间的博弈与关联中寻求一个动态平衡。当今宏观经济走势是将稳增长放在第一位,因此制定货币政策应留意在稳增长的同时兼顾控通胀,同时改进结构失衡问题。

5.1施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正处于关键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增速存在放缓的势头,通胀压力会长期并存,在各国经济低迷的作用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基于宏观调控的繁杂特性,政府应施行相机抉择和规则相融和的货币政策规则,以相机抉择来处置意外冲击,用规则来稳固经济及预期。

稳投资是稳增长的充要条件。受居民收入增长减缓,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等诸因素的困扰,内需短期内难以振兴;受各国经济不景气的冲击,出口贸易的发展前景黯淡。以稳健投资去防范经济增速下滑趋势,是当前能够采用的必然手段。同时,我国经济增速回落主要源于投资增速的减缓,所以,稳增长须从稳投资着手。在重视政府投资的同时更应侧重对民间资本的引领,在不远的将来,民间投资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国家务必要有切合实际的办法,颁布增强民间投资者信念、保障其收益的政策。

5.2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结构调整原则

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原则。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是治理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的强大手段,也能稳固目前经济企稳的发展态势。当然,要保障政府的结构调整进程兼具可持续性,就须坚定实施市场化为导向的原则。

首先,在结构调整中“稳增长”。消减过剩产能及高污染行业的规模;加大科研支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达成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其次,将“稳增长”与“稳物价”有机结合起来。总的来说,去年的物价水平波动不大,通胀压力略有缓和,但物价稳定的根基尚需巩固,极易发生反弹。最后,要避免地方政府以“稳增长”为借口,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经济增速回落至今,许多地方政府都希望利用放开房地产调控来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若不能严谨掌控,处置好该项工作,则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增长。

5.3把控货币供应量,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要把控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转向,究其原因是通胀压力长期存在,某些使物价上涨的诸如成本上升、输入性价格上涨、流动性过剩等因素还未根除,我们要清醒的认知控通胀的长期性。为了修正货币超发与政策目标的背离,央行对货币政策及时做出调节,这不仅仅是对短期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校正,更是对政策目标长期背离的变革。

前些年由于政府顾虑经济振兴的根基尚未企稳,货币供给一直保持较充裕的态势,主要凭数量优势对通胀进行调控。如何避免通胀预期演变为通胀?在经济学范畴内,通胀预期可以理解为人们的认知和感觉。通胀预期有推进通胀的作用,若公众预期将来通胀率要变大时,那么现在就会去购买某些将来需要用到的东西,这在无形中就扩大了商品的需求,其结果就是商品价格的上涨,反之亦然。所以,通胀预期对物价的变动走向有促进作用。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为稳定物价,在此基础上,央行可以依据通胀预测值的变动进行相应操作,引领通胀预期接近目标区间。若我国要施行通胀目标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是要保持央行的独立性。当前,央行的独立性较差。在通胀目标制执行进程中,要明确央行的权威性,保障其能够独立遴选必需的政策工具。第二是通的目标区间要恰当设置。央行要适时公开某段时间内要达到的通胀率目标,其目标区间的制定要适当并为公众所接纳,要能维系宏观经济稳健发展。第三是要对通胀率进行精准测算。在目标时段内,央行对通胀率的精准预测相对于通胀目标制的操作极为重要,对通胀目标制的实施成效起决定性作用。所以,通胀目标制的国际经验极具借鉴意义,要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

综上所述,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机融合,是当前应对三重目标的最佳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我们只有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原动力。相信我们只要选取合理的政策举措,就一定能够达成三重目标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李艳红.全力以赴为“稳增长、促改革”等政策保驾护航[J].经济管理者,2015,(14):36.

[2]左小蕾.充分发挥调结构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在稳增长中的作用[J].中国发展,2015,(05):7481.

[3]胡少维,杨保城.稳增长、调结构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J].金融与经济,2014,(07):3539.

[4]王靖华.“稳增长”决策的显示背景与政策措施[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3,(01):6365.

[5]夏斌.稳增长与调结构仍是两难[N].经济参考报,20130108(002).

[6]朱益民,庞筑丹.我国经济稳健发展的博弈与平衡――基于调结构、稳增长、控通胀组合视角[J].商业时代,2012,(25):1215.

[7]吴建有.当前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分析[J].江南论坛,2012,(3):2122.

[8]张弛,迟源.“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下的货币政策调整――兼谈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借鉴意义[J].经济体制改革,2011,(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