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要今时代,世界各国面对 21 世纪国际人才竞争的挑战,相继确定和实施了新一轮的教育发展和人才资源开发战略。我国传统的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教育体制改革被提上了日程,新课程改革也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展开,它是中国教育的一场革命,也是教育界的一件大善事,我们渴望中国的教育从此进入新时代。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与教学中,由于传统教育根深蒂固,在很多方面与新课程的宗旨相矛盾、相冲突,作为新课程的施行者,根据本人多年的经历和对现行教育弊端的思考,我认为新课程改革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新 心理健康 养成教育

一、课程改革要把养成教育放在关键的地位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钢琴教师在收学生时,问第一位孩子:"你原来学过什么?""我什么都不会。""好!你的学费是 500 元。"第二位学生说:"我已经学了一年的钢琴。""好!你的学费是 1000 元。"家长不明白,问:"为什么我的孩子已经有一年的基础了,却要付双倍的学费?"那位老师很肯定地说:"是的。因为我要花双倍的时间来纠正他在那一年中养成的不良习惯和错误动作。"

由此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境,需要从点滴的养成教育做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见到谁的自行车被风刮倒主动上前扶起来,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红领巾,放学站路队 …….. 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质的飞跃量的积累,良好的道德素质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最佳时机。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就有利于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辞海》中关于“创新”的解释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特点及其指导思想均有了初步的认识。带着对新课改的美好的憧憬,以及对新课程理念下的终身学习观、人才观、情感道德价值观的初步理解,我又一次迎来了一批新生。面对着的是他们纯真的笑脸,充满新奇与希望的眼神,我深深感受到今后工作的压力和身负的责任与重担。

经过半年来的教育教学,我和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久前,我执教了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以植物为主题的《一粒种子》一课,听到学生们精彩的发言,大胆的质疑,使我感受颇深。学生们有今天的学习状况,完全是我和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只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迎春来。”回想刚开学时的课堂上,班级40多名学生中只有几个男孩发言比较积极,大多数学生只是坐在下面听。他们在回答问题时,也常会在前面加上这样一句话:“老师,我有一个想法,也不知道对不对,我能说吗?”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孩子们才把自己的话说出来,说完后有时还会有一个缩脖的动作。我不禁皱起了眉头,今天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说话这么小心翼翼?这哪像一个6岁孩子的语言。在我的感觉中,6岁的孩子应该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年龄,是一个不会顾及别人说什么的年龄,他们是怎么回事?究其原因,我想有两点:一是因为我们刚刚接触,彼此间还不是很熟悉,怕说错了让人笑话。另一方面我自检我的课堂教学要继续改进才行。在不断学习感受新课改的理念中,我体会到在培养习惯常规的同时,应该给学生们更多的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们大胆地想象、质疑、发现、创新,从点滴人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的课堂教学为主动的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种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就比如在课堂中的突发问题的解决:一堂课当中,总不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等待着你,有时会让你啼笑皆非;有时会让你会心地微笑;有时会让你措手不及;有时会让你受益匪浅;有时又会让你大吃一惊。因为我们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进发出什么样的奇思妙想,抑或是种种你所未想象到、未涉及到的问题,但如果这时老师只是简单地应付或直接给予其一个答案,长此以往,必然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削弱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失去动脑思考这一有利的契机的同时,学生们便会形成一种等待给予的惰性,这是有悖于我们的新课改的初衷的,这更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而今天,在进行《一粒种子》一课教学时,我看到了新课改理念下教育教学后的希望,我为我的学生们的奇妙思维感动,非常自豪,也更加坚定了今后的教育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一粒种子》一课是篇说明科学知识的童话,先写在春风的吹拂下,地里的一粒种子苏醒过来;再写种子与蚯蚓之间关于外面世界的问答;最后,种子终于勇敢地冲破土层,跃出地面,欢快地迎接一个通体光明的世界。同时还说明了种子发芽的条件:合适的温度(春天)、土壤、水、空气(借蚯蚓松土)。而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科学知识及其所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又要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小种子的那种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尊重、默契、交流、互动便显得极为重要。

经过课前一番准备,我们的学习便开始了。课堂教学一直是在教师与学生间的感情交流中缓缓地进行着:种子由于有春风的吹拂,并且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因此她感觉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种子觉得有点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多么充满情趣的文章啊!学生由于认真预习,正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朗读着短文,适时的板书,及时的引导,这些都是在教师的意料之中。突然,有一个孩子举起了手:“种子从哪儿喝着水的?”突然的提问,我不禁觉得有点好笑,这么简单的问题也值得提出。但是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我已经养成了不包办代替的习惯。我的学生们亦是立即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且很快有了以下的答案:“是有人给它浇的水”、“是冬天的冰雪融化的水渗进了泥土”、“是下的春雨为种子提供的水”。

二、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

现在全国进行课改了,轰轰烈烈的,形势一片大好,许多教师都动开了,但嘴上喊“改”的多。口头喊“创新”的多,一节课,重表象,轻实质,教师只是简单的,生硬地套用一些模式,多媒体展示早己设置好的程式,学生精彩的对答,这里还谈什么课改,这是对课改的谬解!是做秀!根本谈不上创新!

因而,我们教师必须加强新课改理论的学习,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发展的理念,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我们教师就应当在教学方面要创新

我们知道,一名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赢得学生,就在于他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这实际就是这位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且以这种创新精神为基础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学生,没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也就是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富有个性的学生,怎么让学生的创新,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就是一种“青出于蓝而胜而于蓝”,时间长了,学生自然会潜移默化的被熏陶,成为敢于突破惯常的学生。

因为教师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学习资源,教师的行为更是他们常读的生动教材,教师身上创新的内容,学生自然会读懂,读精。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辞海》里说:创新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东西。首创是要突破惯常思维。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作为教师在课堂就必须鼓励学生要敢于打破通常之说。

三、学习,反思与创新相结合,培育创新苗子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不是首创前所未有的新东西,而且还有更多的内容和更丰富的内涵,在学生行为上,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知识,喜欢出“新点子”我问学生们,为什么要这样,学生回答:“是我们学习《未选择的路》这首外国诗后,老师留给我们的那句反思的话。”没有人选择的路,往往更美丽!启迪了我们。

从那以后,我每学完一课,都要设计一个环节,那就是反思,许多学生从反思中,突破了惯常思维。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与怀疑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我们教师上课,就更从课的内容入手,尽力挖掘出具有创新倾向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然要培养出创新苗子,课堂上还得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使学生有积极参与,这是课堂创新出发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教师在上课时,除了抓住课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抓学生,把学生心思抓到课堂,主动参与到课中,这就是创新的出发点。

(二)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的勇气

有人说:“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还跪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要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平等的学术气氛,让学生相信自己具备巨大的创新潜力。罗丹说:“珍惜每一次激情的冲动吧,这便是生命的意义!”我想这就是创新的勇气,而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新。“怀疑一切”这种可贵的锐气,我们教师要发现和保护。

四、慎于评价,使学生放心创新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思维,不仅要“言者无罪”,而且教师要以尊重欣赏的态度,忠诚帮助的心愿意,辩证的思维,恰当的评语来评价学生。这样学生会感到老师是真正的帮助他,从而下次会更出色。

五、课程改革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小学中,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多达近 30% 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 " 问题家庭 " 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是学校教育不当。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是采用不当的方法,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所以应该多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总之,平时,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要记住,创新精神培养很重要,这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我们应深刻知道,时代在不断创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把观念紧跟,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我,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之冲动,庇护好学生创新之芽,使学生从课堂走向创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