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围绕内容建设提高高校计算机教材质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围绕内容建设提高高校计算机教材质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19-0152-02

摘 要:目前高校计算机教材低水平重复或同质化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高校计算机教材质量,内容质量是基础。作者和编辑应该相互配合,从教材的选题、大纲编写、书稿审定、编辑加工到出版,紧紧围绕内容建设开展工作。

关键词:计算机教材;内容质量;作者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1 教材质量的构成元素

什么是教材质量?它由哪些元素构成?我们可以先从图书“质量”说起。《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质量”的定义是:产品、工作等的优劣程度;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第三条中对图书质量的管理范围作了规定,包括选题、内容、编辑加工、校对、装帧设计、印刷等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图书的质量概括地说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和装帧质量三个方面。

一本合格的图书在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和装帧质量这三个方面都是合格的,三者缺一不可。但从这三者的关系来看,内容质量是核心,是根本,其他两个方面都是围绕内容质量开展并为其服务的。图书的内容质量主要表现为图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原创性、学术规范性等,其最低要求是对社会和读者无害。若一本书内容平庸、陈旧,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即使它的编校和装帧质量很好,也是一本不合格的书。那些经典名著之所以能够经久流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内容质量高,且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出版社进行的编校、装帧等工作是以内容作为对象的,目的是使在内容表达上更加准确、规范和完善,其呈现形式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目前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和做法,这就是只重视图书的编校质量和装帧质量,而不重视图书的内容质量;有的甚至只重视图书的装帧,忽视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这样的图书可谓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显然这种认识和做法将严重影响到图书的质量,也很难出版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图书。

高校计算机教材作为图书的一类,对其质量的要求既有一般图书的共性,这就是以内容质量为基础,与编校质量、装帧质量一起构成图书质量;同时又有别于普通图书的属性,即它对内容质量的要求比一般图书更高。因而,提高教材本身的内容质量是提高教材质量的基础和关键。

2 高校计算机教材质量问题

通过1999年以来的连续扩招,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的数量和招生规模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型。而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在校学生数量,计算机专业目前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大专业。

随着计算机教育的快速发展,各类高校对计算机相关专业以及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拓宽专业口径、优化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改革,与之对应的是大量计算机教材需要改革或改编。除传统的计算机教材出版社外,很多科技类出版社和大学出版社也纷纷挺进计算机教材出版领域,高校计算机教材出版在激烈竞争中得到长足发展,市场上涌现出一大批经过教学检验的优秀教材,这些教材在满足需要的同时,也为出版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高校计算机教材的低水平重复或同质化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实际上这些问题主要是内容质量问题,概括起来说,高校计算机教材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低水平重复。无论是专业课程教材还是基础课程教材,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材,一门课程往往有多达几十种甚至超过百种可供选择的教材。例如,像“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甚至超过千种。虽然其中不乏有些优秀教材,但大部分教材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没有任何创新,简单地说就是同类教材低水平重复。

二是内容陈旧。很多计算机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应用发展的步伐。例如,在目前出版的各类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中,有些教材甚至对正在试验的下一代网络核心技术IPv6不作介绍,对迅速发展起来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无线网络技术也不提及。

三是内容粗糙。有些教材内容粗糙,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讲解不到位;有的教材东拼西凑,很难反映计算机课程的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内容上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有些教材不恰当地引用、甚至抄袭其他作者的教材内容,使得全书的内容风格很不一致;有些教材的习题甚至和章节内容不一致。

四是语言文字水平低。有的教材语言水平较低,虽然没有什么错别字和语法错误,但句子很拗口,晦涩难懂。例如,有些作者在编写教材时,需要翻译引用国外文献,但在没有完全消化理解原文献的基础上直译引用,致使基本语句不通,从而导致内容难以理解。

3 以内容为核心提高高校计算机教材质量

教材直接反映课程教学内容,它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此,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把课程和教材建设作为重点建设的六大项目之一。而教材建设的重点是教材内容以及相关辅助教学资源,显然提高高校教材质量,内容质量是关键。

从计算机教材的编写到出版的整个过程来看,教材的质量主要是由作者和编辑共同来把握的。从作者的角度来看,教材是作者智力创作的成果,作者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和课程大纲,通过自己的创作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与科研成果以书稿的形式表现出来,书稿所反映的内容是图书质量的基础。编辑则通过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选题策划、组织书稿、编辑加工等方面对书稿的成书过程进行管理和处理,其目的是使作者的创作成果尽可能准确、完美地向读者呈现,从而满足高校对教材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和编辑不是各自孤立的工作,会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成就一本教材走向市场。但从根本上来说,编辑的工作不能取代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书稿好比是编辑的加工材料,可以使材料加工出来的产品更完美,但无法改变材料本身的属性,也就是说编辑可以影响作者的创作,但不能通过自己的工作改变书稿的内容属性。可以看出,在出版的工作流程中,作者的创作过程是保证教材质量的源头。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高校计算机教材质量,作者与编辑应共同围绕书稿内容从源头上提高书稿质量,具体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材选题的市场调研。编写教材的最主要目的是满足教学需要。因此,编辑与作者需要共同对计算机教材选题做市场调研,调研高校对计算机教材的教学需要。一方面要广泛地了解各高等学校计算机相关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等;另一方面要了解计算机相关专业和计算机课程的发展趋势,了解高校对计算机教学的需求和教材需求。只有充分的市场调研,才可能保证教材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二、教材编写大纲的制定。教材编写大纲,即教材编写目录,对保证教材编写质量非常重要,它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在制定教材编写大纲之前,作者需要参考相关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方面的报告或研究成果,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经验和课程改革成果,对教材所对应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地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写教材大纲。在教材编写大纲最后定稿之前,编辑应找相关专家、教授对编写大纲进行审定,当然作者也可以同时找相关的专家、教授对编写大纲进行审读。作者应充分考虑审定人和审读人的意见,对编写大纲进行修改,目的是使编写大纲在课程内容上能够真正地反映教学需要。

三、作者对写作规范的了解。在教材写作之前,作者应主动了解有关的计算机教材出版规范和要求,例如教材的内容结构、符号与图形规范、体例、出版要求和出版流程。树立出版规范与内容优先,兼顾层次结构和体例等的观念,同时语言表达要简练和流畅。另外,作者应有强烈的版权意识,其中包括不要侵犯他人版权、适当地引用他人的观点和叙述时要说明出处等。

四、书稿写作过程中作者与编辑的交流。为了保证书稿的内容质量,在作者写作期间,编辑应定期与作者交流沟通,向作者索取样章。这样,一方面可掌握书稿的进度,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地了解书稿的内容质量。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反馈给作者,与作者商量尽早把问题消灭在定稿之前。对于由多人合编的教材,编辑应与主编保持联系,促使主编履行主编责任,从总体上把握书稿的编写质量。

五、书稿的内容审定。在作者书稿完成之后,不要急于进入编辑加工的流程,编辑应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教授对书稿内容审定,同时作者也可以找同行对书稿进行审读。教授或专家对书稿内容的审定与审读不同于编辑对书稿的初审,审定或审读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教材所反映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技术内容、教学方法等,简单地说是审定书稿能否满足教学需要。作者应根据审定或审读意见并对书稿进行修改,之后书稿才可以进行编辑加工。

以上几个方面工作的目的是提高高校计算机教材质量,使出版的教材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促进教学发展,而工作重点是围绕在教材本身内容质量上开展的。当然,从教材的选题到出版的整个过程中,还需要作者与编辑的相互配合。总之,质量是教材的生命,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出版社的生命线。要出版高质量的计算机教材,应从选题和编写大纲开始,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做工作,从源头来提高图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济. 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R]. 教育部通报,第3期,200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