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作文修改现状及对策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作文修改现状及对策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朱光潜先生指出,写作能力难以提高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懒惰。据中学作文现状的调查来看,现阶段中学生尤其懒于修改作文,事实上也不知道从何修改。这就使得教给学生作文修改的对象以及如何修改作文显得尤为重要。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个矮树枝,每位学生都拥有其作文提高的空间与方法。“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被鸟吃”学生只要找到应该努力的方向,终究可以在班级的集体进步中达到“与凤同飞出俊鸟,与虎同眠无善兽”的效果。

关键词:作文修改 作文修改对象 作文修改方法

朱光潜先生指出,写作的问题主要是思想而不是技巧,“一件作品如果有毛病――无论是在命意布局或是在造句用字――仔细穷究,病源都在思想。思想不清楚的人做出来的文章决不会清楚。思想的毛病除了精神失常以外,都起于懒惰。”[1](P52)既然将作文写不好的原因归结于懒惰,那么,到底是懒于干什么呢?笔者认为是懒于修改。“遇着应该分析时不仔细分析,应该斟酌时不仔细斟酌,只图模糊敷衍,囫囵吞枣混将过去”[1](P53)这就是中学生写作能力难以提高的根本原因。

一、现阶段中学生作文修改的情况

通过对省内高中学生的调查,笔者发现,现阶段的高中生少有修改作文的习惯。他们只负责写作文,大多数学生会先列个大概的提纲,然后再动笔。少部分“有能力”的同学甚至直接成文,只要写够要求的字数就算大功告成,改作文的任务就完全交给了老师。

对中学教师而言,教学任务繁重,作业批改量很大,改作文实在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算是被逼无奈。一般中学作文的批改,评语加分数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格式。类似于“本文立意新颖,语句流畅优美,结构布局合理,望继续努力”等几乎适用于所有文章的评语屡见不鲜。翻看同一学生的多次作文,教师评语换汤不换药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么?

学生对于教师程式化的评语当然毫无兴趣,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吸引他们目光的话,恐怕就是教师所打出的分数了。高分者自然喜悦,低分者也不甚难过,因为这样毫无效果可言的作文训练,实在无法给予他们意料之外的分数。每次的作文训练都是“原地起跳”,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会因为上一次作文训练而“螺旋上升”,就更谈不上“台阶式的攀登”了。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里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沦落”到今日这般田地实在是有些难堪,改变现状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朱光潜先生曾提出“多修改,思致愈深入,下笔愈稳妥。”[1](P53)笔者亦深以为然。纵观文坛,哪位大家的初稿不是被涂抹的密密麻麻,哪篇优秀的文章不是作者字斟句酌的结果。可以说,好文章就是改出来的,这对中学生作文同样适用。

二、作文修改的方法

既然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那么如何修改就成了首当其冲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方法,期望对中学作文教学有所裨益。

(一)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个矮树枝

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个矮树枝,教师也应该给水平各异的学生提出一些有所差异的习作要求。对教师而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来制定习作目标,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用鼓励的办法来达到进步目标的实现。如果学生字迹潦草,那么就将字迹工整定为他的习作目标;如果学生文体感不强,写出的作文“四不像”,那么就将文体明确定为他的写作目标;如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那么就将语句通顺定为他的写作目标……一旦他们达到目标,就给予更高的分数以资鼓励。之后,再给他们设立更高的目标,使他们在每一次习作中都有所收获,这样,他们的写作练习过程,就将成为写作能力的提高过程,也就达到了我们写作教学的目的。就算不能达到台阶式的提升,也绝不至于“原地起跳”。

钱梦龙先生说得好,“失败引发的焦虑和成功引发的成就感,都有驱动学生学习的作用。”显然前者所产生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强迫倾向,后者则相反。可惜的是,我们的老师往往习惯使用前一种方法,“因为造成学生的焦虑心理比较容易,而要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则要靠教师细致的工作,靠教师高度的责任感。”[2]对于作文教学如此“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缺乏耐心也在情理之中。即便如此,也请大家再辛苦一点,为班级里的“笨鸟”们准备一根适合他们的“矮树枝”,哪怕不用飞得很高,也可以站在离开地面的地方来看看这个世界。

(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这句话其实告诉我们,勤奋和努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所谓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文章本就是自己的作品,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所以自己能够修改文章才是进步。“严格的说,自己要说的话是否从心所欲地说出,只有自己知道,如果有毛病,也只有自己知道最清楚,所以文章请旁人修改不是一件很合理的事。”[1](P137)那么自己修改文章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读”。朱自清先生主张“将自己写成的文章或改过的文章‘再三朗读’”[3],朗读可以尽可能多地调动我们的感官,只要学生能够克服懒惰,多朗读几遍自己的文章,其中很多不恰当的地方是完全可以发现并改正的。

既然写作是要训练人的思维方式,那么从大处着手,由整体到部分、由宏观到微观的修改可能更加适合逻辑思维的锻炼。也就是说,先从作文的文体入手,看其是否合乎规范;然后研究其整体内容,譬如叙事是否完整,论证是否充分等;再从文章结构来要求,看看顺序安排有无不当,过渡是否自然;最后再达到字斟句酌。经过这样修改出来的文章,就像是一棵大树,虽然会有一些枝枝杈杈,但其主干一定是完整而坚固的。

只有在明白了应该努力的方向以后,所有的付出才能是有用功。当学生已经明确自己是只会飞的鸟之后,早起觅食才能显示出其应有之意。

(三)与凤同飞出俊鸟,与虎同眠无善兽

新课标在表达与交流的课程目标这一版块还提出了“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的要求,由此可见相互交流的重要性。学生之间的互相批改也确实以每学期一次的频率存在于课堂之中,但大多数都是“盲批”(即匿名批改),而且教师并不确切地交给学生批改作文的要求,只是把它当做一次正大光明的“偷懒”行为而已,对学生的作文提高毫无用处可言。

事实上,学生之间的作文批改本应该是极富成效的,他们心灵相通,思维方式相近,而且很容易吸纳别人的长处。如果将这种“盲批”改进为“面批”,即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具体阐释作文批改要求,教给学生由整体到部分的批改方法,再用一节课时间进行学生之间的互批(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批改对象,也可以由教师指定)。这样,学生就会用他所拥有的这把丈量的“尺子”和修改的“剪刀”来“裁剪”手中的“衣服”,以使它更加合体漂亮。同时,也将这些“裁剪”的办法实实在在地操作过了,在自己今后的“制衣过程”中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地运用了。“与凤同飞出俊鸟,与虎同眠无善兽。”只有当学生处在一个积极向上,相互帮助的集体之中时,他的能力才会被这个集体放大,同时又反过来壮大着这个集体。

俗话说:文章三分写七分改。只有教师和学生一起克服掉懒惰的毛病,真正从为了写作水平的提高着手,才有可能打开中学作文教学的新局面。

注释:

[1]朱光潜:《谈文学》,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年版。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钱梦龙与导读艺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9页。

[3]潘新和:《中国现作教育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79页。

(曹方姣 宁夏银川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7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