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民居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民居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民居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类建筑的根源和基础。在中国几千年营造活动进程中,从历史之悠久、分布之广阔、类型之多样、文化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等诸多方面来看,民居建筑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其文化与艺术价值在建筑学科中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关键词:民居;建筑;特征

中国木构架体系的房屋萌芽于新石器时代后期。公元前五千年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反映出当时木构技术水平。公元前五千年的中国中西部的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遗址显示了当时村落布局和建筑情况,说明依南北向轴线、用房屋围成院落的中国建筑布局方式已经萌芽。先秦(公元前二二一)时代,“帝居”或“民舍”都称为“宫室”;从秦汉起,“宫室”专指帝王居所,而“第宅”专指贵族住宅。汉代规定,列侯公卿食禄万户以上、门当大道的住宅称“第”,食禄不满万户、出入里门的称“舍”。近代则将宫殿、官署以外的居住建筑统称为民居。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都不同,另外,中国南北地区气候、建筑材料资源和地理条件也存在差异,所以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各民族就出现了不同的民间住宅类型,各有各自的特征。这些民居类型都与他们所生活的空间和他们的生活习惯紧密相关,在中国的建筑学科中有着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1 中国民居的式样及特征

(一)中国传统民居形式

1.1 合院式房屋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习惯以大家族为主的居住方式,所以都喜欢四合院。合院房屋构造均以木结构为主体,砖墙为围护构造。整体建筑布局井然有序,坐北向南,呈轴线对称。合院的空间布局做的紧凑而不拥挤,一般都做得很朴素,给人一种亲切感。

1.2 井干式房屋

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这种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

1.3 干阑式房屋

干阑式房屋也是木结构建筑的一种。这种房屋,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木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干阑式民居是一种非常能适应环境需要的民居建筑形式。

1.4 窑洞式房屋

中国的窑洞民居是在黄土高原天然黄土层下孕育生长的。人们依靠山体斜坡,利用黄土不易倒塌的特性,挖出拱形的洞穴来居住。窑洞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从认识到利用和改造黄土的智慧的结晶。窑洞民居具有取之方便,获之易得,经久耐用,利于安全,冬暖夏凉,节能环保,节约土地等特点。窑洞的发展甚早,而且一直沿续至今。

1.5 穹庐式房屋

穹庐式房屋即是圆型的毡包,人们习惯称之为蒙古包。毡包平面呈圆型,是用木枝条编成可开可合的木栅做壁体的骨架,用时展开,搬运时合拢。小型的毡帐直径为4~6米,内部无支撑,大型的则需在内部立2~4根柱子支撑。毡帐的地面铺有很厚的毡毯,顶上开天窗,地面的火塘、炉灶正对天窗。

1.6 土楼房屋

客家土楼(民居),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方形、五角形等多种形态,各具特色。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是中国几种常见的民居类型,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民居,譬如碉房式、捆绑式、独座式民居等等,都各具特色。

(二)我国民居的主要特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民居建筑分布也十分广泛,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也不相同。民居中的特征,总体来说主要是指民居在历史实践中反映出本民族地区最具有本质的和代表性的东西,特别是要反映出与各族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习俗、审美观念密切相关的特征。民族的经验,则主要指民居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如何满足生活生产需要和向自然环境斗的经验,就是通常所说的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的经验。不同的民族,其传统风俗、生活习惯、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思想观念等也不相同,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对房屋的平面布局、结构、造型等进行布置,使房屋呈现出自己民族独特的建筑风格,显示了民族特色。

2 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居实例

2.1 北京四合院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

2.2 安徽古民居

安徽省的南部,保留着许多古代的民居。这些古民宅大都用砖木作建筑材料,周围建有高大的围墙。围墙内的房屋,一般是三开间或五开间的两层小楼。比较大的住宅有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庭院。

2.3 客家土楼

土楼是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家人的住宅。为了防范骚扰,保护家族的安全,客家人创造了这种庞大的民居――土楼。土楼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圆形土楼。客家土楼的高大、奇特,受到了世界各国建筑大师的称赞。

2.4 蒙古包

蒙古包也称“毡包”。蒙古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牧区。一种用厚羊毛毡制成的圆形凸顶蒙古包房屋。分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牧区多建移动式。通常高约2.5米,直径4米。包顶有圆形天空,通烟气。包门小,朝南或朝东南。具有制做简便,便于搬运、耐御风寒,适于游牧等特点。

2.5 黄土窑洞

窑洞民居历史久远,是一种独特的居住形式。窑洞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对黄土的利用的典型。黄土窑洞民居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人们依山靠崖、随坡就势,然后开挖洞穴。通过简单的工具和人力获得居住处所。挖出的土方还可以铺垫场地,筑墙,土尽其用,既能节省材料,又经济适用。

2.6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古城中保存有400多处近代民居,典型地体现着我国近代北方民居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3 结语

中国疆域辽阔,历史悠远,各地自然和人文环境不尽相同,因而中国民居的多样性在世界建筑史也较为鲜见。中国的传统民居是我国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在研究传统民居建筑时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今天要创造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新建筑,从传统民居可以找到一些原始资料、技术、经验等,因而传统民居的研究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敦桢.中国住宅概说[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2]左满常.白宪臣.河南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