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解莉芬以善为美以物比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莉芬以善为美以物比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云髻峨峨,仙袂飘飘,初见解老师笔下的仕女图不似传统的那般纤弱文静,有的端庄秀丽、有的艳丽妖娆,还有的忧思难忘,有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其题材丰富,人物鲜活多姿,不少仕女似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仙女,长长的飘带迎风舒卷,使她们的体态显得更加轻盈飘逸

此外,她还画水墨淋漓的山水、含苞待放的花朵、温厚质朴的老农、还有留守山村的儿童……“我觉得美术就应该给人以美的享受,赏心悦目的感觉,我不主张那些求拙求丑的艺术。中国画的精髓、精神在于“善”,以善为美,以物比德。”我们看到的这几幅来自解莉芬的国画都集中了真善美的意蕴,恰如其人。

2016年6月的一天,《时代人物》的记者来到陕西省政协文教委采访了既有诗情画意,又有现实情怀的解莉芬女士。60岁的解老师温和儒雅,对待晚辈十分亲切。

1957年解莉芬出生在陕西榆林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教师,自小她便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办板报、画连环画信手拈来。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政策,17岁那年她到了陕北农村。

刚去农村一时间并不适应,“当时年龄小只知道要积极劳动,要跟农民打成一片,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有一次两只手都被磨破了,我们的生产队长望着我的手就掉下了眼泪,用手帕撕开给我包扎,一直照料着我,还时常带我去他家吃饭。”这让身处异乡的她倍感温暖。农民的善良质朴至今仍令她难忘,并创作了许多以此为题材的作品。

她画的工笔画《期盼》中,两位农村老人坐在门槛上望着远方略有所思,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沧桑质朴,一个稚嫩的小女孩玩耍着,几只在地上啄米的鸡形态各异,以及老人布鞋上的灰尘,每个细节都是农村真实生活的再现。

解老师说:“这是有一次我去农村考察,看见很多这样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的儿女大都外出打工了,老人们盼望的不光是儿女早归,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的老友告诉记者:“她这个人就是这样,富有德善心,去哪里看到一些情景总生恻隐之心,心头一酸就把它们画出来,也是希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世间还有许多需要温暖的人吧。”

“虽然苦,但是那几年受到的磨练给我一生都带来了很多财富,让我学会了吃苦耐劳!”解老师说道。插队期间解老师依然继续着她的爱好,用纸板贴起来画出了一系列的连环画作品, 村民艰苦向上的作风、积极劳动的画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被她以画作记录下来在各村巡展,激发着大家劳动学习的劲头。其中有一幅反映农民修河堤、造稻田的作品《训蛟龙》获得了当时农民画展的优秀创作奖,年轻的解莉芬一时间成为了乡里知名的小画家。

从小受家庭熏陶的解莉芬坚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落后、充实人生,“那会儿就想着只要有机会我还是要上学。”插队4年后不断努力的她被推荐到农科院(如今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始了美工工作。“那应该是我最快乐的几年,因为终于可以专心做自己的理想事业了,我从小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和画家。”

一个人能在专业环境下坚持一件事不难,但在身兼多种职务的时候还能坚持业余爱好,几十年如一日就十分不易。1990年解老师来到陕西政协工作, 26年来,这里许多文案、讲话都出自她之手,但是政务繁忙之余她从未间断过艺术创作,并屡次获奖。

“你瞧我们办公室的这几幅字画都是解老师的作品。平时出差她还总用手机写作,一有灵感她就随时记下来,成为回来创作的源泉。”来到解老师的办公室,她身边的同事这样告诉记者。此外,记者还看到解老师的书柜里有她创作的描写延安贫困地区改造的剧作《清凉山之梦》;还有很多孙思邈的书,她告诉记者:“孙思邈是我国古代医学的集大成者,然而却没有一部关于他的影视剧,我希望能够在我有生之年把他写成剧本,未来能够拍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伟人。”

“古人说赖得水墨玄妙生,绘画和写作都是我心里由衷热爱的事情。这些作品不能说尽善尽美,更不敢与大家媲美,但却为我带来了不少乐趣。未来我还要继续创作10年,到70岁!”从解老师富有朝气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心中不断晕染的美丽画卷,以及一个时代造就出的特有的那股“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