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语文留白艺术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留白”艺术,讲究留白技巧,巧用留白策略,做到实处含虚,虚处探实,让学生在悠远的意境,无穷的意味中驰骋想象,填补留白,感受体会,演绎精彩,从而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留白 想象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48-01
留白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手法,绘画讲究水墨留白,以虚衬实,无画处皆成妙境,如此才能令人遐想万千,余味无穷。书法讲究留白艺术,虚实相生,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如此才能气韵生动,富有灵动感和空灵美。音乐讲究留白艺术,休止或停顿,有张有弛,无声胜有声。同样,在文学作品中,大凡优秀之作,无不讲究留白艺术,“笔中藏锋”,如此才能让读者在空白中凭借想象进行再创造,用心感受作品意境的深邃隽永。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享受美的诗篇,教师要重视“留白”艺术,讲究留白技巧,巧用留白策略,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巧借插图想“留白”,再造想象,探得风雅无穷意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扩展读者的想象。”在现行语文教材中,课文插图是重要的课程教学资源,是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借助形象直观、富有启发和趣味性的插图,巧妙运用留白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比图文,认真揣摩思索,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文本留白,更好地把握文本深层意蕴,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以古诗文教学为例,要想让学生更深刻地、有创造地感受古诗文的诗情画意,领略其深远而韵味无穷的意境美,则需要结合画面,挖掘空白点,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联想,进入诗境,领悟留白所蕴含的空灵与韵味。比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构思巧妙,想象奇特,山光、水色、人情、醉态并于一画,别具匠心,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给读者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在学习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先引导学生欣赏插图:近处是一张石桌,“醉翁”手持折扇,边自酌自饮,边欣赏美景。远处山石层峦,林壑尤美,迤逦连绵,醉翁亭中人影散乱,瀑布飞泉从山谷中倾泻而出,水声潺潺,浪花拍击岩石……然后要求学生找出与图中对应的文字,说一说自己的理解,通过图文对照,想象再造,体味“纵情林木,醉意山水之意”,领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感受文本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
二、挖掘标点补“留白”,联想思索,此时无声胜有声
标点符号作为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细胞,其多样性和丰富性特点为文章增添了内涵,使表情达意更为生动,更具韵味。尤其在有些课文中,作者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会巧妙地运用省略号留下艺术空白,语断意留,语意含蓄,给读者无限的情感想象和思考空间。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标点符合,深入挖掘标点符号的留白艺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联想,积极思索,进行艺术再创作,有效填补留白,将静止的标点符号变为朵朵思维火花,从而发掘文本更深远的意义,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本内涵,把握文本文本思想主旨。例如,鲁迅《故乡》一文中当“我”听母亲说分别二十多年的少年好友闰土要来时,我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好极!他,――怎
样?……”短短七字的一句话,运用了五种标点,表现出了极为复杂的思想感情,颇具艺术张力,让人无限遐想。此时,笔者是这样设置留白的:“我”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请在各标点处加一句话,以反映“我”当时的心情,,从而引导学生对每个标点符号进行分析探究,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这样,通过标点符合填补空白,既激活了学生思维,发展了学生想象力,又深化了学生知识理解,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把握。
三、抓住结尾悟“空白”,拓展延伸,余音绕梁味无穷
在文学作品中,有些结尾戛然而止,发人深思,使读者从未之不尽的余意中受到感染和启迪;或设置悬念,留有余地,意趣无穷,给读者广阔的想象回味和思考探索空间,此时我们可以抓住文本结尾空白点,拓展延伸情节,启发学生想象思考,填补空白内容,充分发挥潜能。另外,对于一堂课堂教学而言,课堂结尾并非意味着教学的终结,而是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的新起点。课已结束,而学生的思维活动仍持续活跃,一曲弹罢,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这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于结尾处讲究留白艺术,巧妙布白,往往可以深化巩固所学知识,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渴求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尾环节,教师要注意巧妙设置留白,引导学生去回味、去想象、去探究,去体验,去感悟,将课堂“留白”、学生思维延伸到课堂之外,从而拓宽学生思考空间,深化学生认知识,达到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比如,鲁迅先生《孔乙己》一文结尾处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此处“大约”与“的确”相互矛盾,孔乙己最终的结局到底如何?让人无限感慨,此时笔者要求学生抓住这一空白处,联系文中孔乙己社会地位、性格特征进行思考,续写结局,或发挥想象,进行故事创编。
总之,留白是一种艺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留白艺术,讲究留白技巧,把握留白方法,巧设留白,给学生创造思维驰骋空间和想象创造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体,从而构建灵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