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思考与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得到了显著和长足的发展。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环,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小学教育仍存在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境。本研究以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管理方面的思考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功在于生;家庭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322-01

一、引言

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也是增强我国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始端,而其中的小学教育更是最为基础的一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小学教育的城乡差距问题也愈加显露,如何解决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问题和困境成为实现社会公平,主要是教育公平的一个最为基础的着力点。

二、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现状

尽管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小学教育的投入,取得了整体性的提升。但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城乡教育投入和教育资源的分配也相应地不平衡,这一方面体现的尤为突出的便是农村的小学教育。

首先,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城乡教育现状的情况不同,使得农村小学在国家资源配比、社会援助中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体制和管理上的不足导致基础教育经费不能具体落实到实处,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发展,具体表现在校舍和教学设备的落后、图书馆、运动场等的缺失、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教育)难以有效开展等方面。

其次,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中,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生所占比重偏低;教师年龄普遍老龄化;青年教师、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缺乏晋升渠道和激励机制。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农村小学整体教育水平的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新需要。

再次,农村小学生源的减少。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进城务工的农民逐渐增多,一部分农民工孩子也转移到城市。一些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父母教育意识较强的农村孩子转入城市就读。再加上农村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导致这一情况与上面谈到的两点互为因果,恶性循环,也是农村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最后,家庭教育的匮乏与缺失。农村家长受自身教育水平、文化素质、思想意识方面的限制,无法在学校教育以外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形成家庭教育方面的有效支撑。因此,在家庭教育缺失的前提下,学校几乎承担了全部的教育重任,这也导致了学校和教师的不堪重负。

三、针对目前困境的思考和建议

1、合理布局,寻求特色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要发展,除了依赖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和倾斜,加大财政投入以外,积极寻找自身发展出路势在必行。在贯彻国家基础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和条件,合理布局,制定战略发展目标。

充分分析内因素,明确自身在当地教育体系中的定位,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环境、人文、生源等因素,寻求可以深入发展的切入点,逐步做强,形成竞争优势。

锐意创新,引入社会资源。受教育现状和体系的影响,目前农村小学的发展主要处于“食物链”的末端,是大格局资源下的“挤出”式教育。鉴于此种情况,需要农村小学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风物长宜放眼量”,主动出击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形成长效的支援机制,避免被动消极等待,为学校发展提供财力物力保障。在保证教育质量,符合本校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可灵活配置资源,大胆创新,不必拘泥于陈规和形式。

2 、加强校际合作、形成教育资源良性互动

农村环境相对封闭,信息流通性较差,因此农村小学在获得各种教学资源、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意识方面存在着滞后性。在寻求地方政府政策扶持的基础上,与县城小学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形成合作机制,促进教育资源的良性互动。如利用农村自然风景和民风民俗,农村小学可建立“实践教育基地”,为县城小学提供实践方面的平台;通过互派教师、双向交流、对口帮扶、挂职任教、走教等多种方式展开合作,有利于农村小学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自身的不断提升,尽量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3、建立切实有效的家庭联系

著名教学家陶行知说过:“学校教育的功效,一部分要靠着学校和家庭的联络。”这一点,恰恰是农村小学教育中所缺乏的。

定期召开家长会是沟通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通过家长会加深交流,共同制定学生的教育计划,合理分配责任。

农村小学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定期开展家长培训会。在充分尊重家长的基础上,就更新教育观念、如何科学开展家庭教育、学习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如何有效沟通等方面对家长进行基本的培训,努力强化农村家庭教育这一薄弱环节。

提高参与意识,成立家长委员会。农村小学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素质较好、积极性较高、责任感强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中来,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纽带关系,也利于提升学校、家庭、学生三者之间的凝聚力。

四、结论

农村小学教育的困难现实是客观存在的,此种状况的改善是一个勉力攻坚的过程。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教育改革深入所必须直面的,因此机遇与挑战并存,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必定会大有所为,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 燕 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基点与归宿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4(2)。

[2] 李 威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研究报告[J]现代教育科学,2014(2)。

[3] 张 硕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3)。

[4] 胡亦军 梁燎原/农村小学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

[5] 胡 琴,杨雪琴/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主要困境及对策探讨[J]学生教育,2013(2)。

[6] 胡亦军 基础教育研究[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