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1”模式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1”模式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2+1”模式是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开设数学选修课等。

关键词: 教学内容 数学建模 数学选修课

“2+1”模式是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职学生理论学习时间缩短。高等数学作为高职理论基础课,有必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一、什么是“2+1”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接受专业技术教育,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理论、基本技能,培养职业素质,最后一年到企业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习接受职业培训。实行“2+1”模式后,高职学生的理论学习时间缩短,实践时间延长。因此,必须对高职数学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二、“2+1”模式模式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学生理论学习时间缩短,因此,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也必须有所取舍。

1. 结合专业对高职数学内容有所取舍。高等数学课的首要内容就是数学概念,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专业相结合的概念详细地讲述,效果会更好。例如:在讲导数时,对管理类专业介绍产品总产量对时间的导数就是总产量的变化率;产品总成本对产量的导数就是产品总成本的变化率(边际成本)。对机电类专业授课时就重点介绍质量非均匀分布细杆的线密度、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等变化率问题。函数的极限的定义,它不过是无限逼近的一种非常严谨的学术性描述,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毫无必要,可以对其进行删简。

2. 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推导。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学生不必对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的来龙去脉搞得清清楚楚,而是要能用这些公式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必要的、用时较多的理论推导、公式证明都可删减。例如,用导数定义求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导数公式时,讲其中一个足矣,一个都不讲也可以。把用于推导公式的时间用来让学生反复利用这些公式作更多的练习,解决具体问题,效果会更好,更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数学建模,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相应的数学模型,使产生的模型能有效地用于对实际问题的求解。至于对模型的求解和结果的验证,可通过计算机完成。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设数学建模课,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向数学课程的渗透,将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分析过程在计算机上以动态方式显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微机室里完成求函数值、导数、定积分等数值计算等。数学实验课从问题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为主,利用合适的软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学生的独立参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开设数学选修课。

为了缓解课时少的矛盾,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应提倡开设数学选修课。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开展教育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难免给数学课造成一定冲击。学生的数学基础过于薄弱,必定影响其专业知识的学习。我们还看到不少的高职学生有“专升本”的愿望,他们都渴望在理论课上能有比较完整的专科知识的学习,以利于将来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为对高等数学有兴趣、有要求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开设数学选修课,不失为解决当前高职数学中教与学矛盾的方法。像微分方程、多元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积分变换等课程,都可以开设并提供给学生选择。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又不能盲目地冒进,这就需要广大高职数学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努力,力求最大限度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杨大春.高职教育强势发展状态下的冷思考[J].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王信峰.汪国强.高职数学课的进一步探[M].2001年海峡两岸高职教育研讨会论文.

[3]杨晓春.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4(7).

[4]李艳丽.对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总450期.

[5]云连英.职业院校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总2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