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心理变化尤为明显,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各种心理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着手,探讨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 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35-01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心理变化尤为明显,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各种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中职生学习成绩大多不是很好,属于学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容易被社会忽视,导致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越发突出,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已经刻不容缓。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1)学习态度不好,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厌学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中职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自制能力都比较弱,厌学的情况更为严重。在学校里他们不爱学习,学习都是被动接受,消极对待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上课开小差、睡觉、说话种种恶习,让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

(2)追求个性,做事易情绪化,控制能力差。中职生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喜欢标新立异,对事物充满好奇,张扬个性,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同时对待学习和处理事情上,喜欢感情用事,不能冷静作出判断,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控制能力差,两极化比较严重,容易作出极端的事情,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

(3)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自信,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仍然有偏见和歧视,导致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只有上大学才能有出息,才能成才,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舆论导向。中职生多为中考没考好的学生,被迫选择职业教育,自己在心理上否定了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是没有出路的,同时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影响,让中职生更加否定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遇到挫折和困难会望而却步,不敢迎难而上,缺乏自信。长此以往,会产生自卑心理。

(4)人际关系紧张,不能很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快速发展时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希望能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然而由于初中生的不成熟的心理特征,不能够正确地分清什么是友情,什么是爱情,容易错把友情当情,使两性的关系变得很尴尬。另外还有一部分中职生由于自身的性格原因,不愿意与人交流,人际交往能力差,过于封闭在自己的世界,沉迷于网络上的虚拟世界,整天打游戏,荒废学业,不仅严重影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还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措施

(1)从社会的角度讲,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提高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现阶段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然而现行的教育体制仍然注重考试的分数和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变成学习的工具,违背了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教育部门应该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出台相关政策,重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明白心理健康不仅是健康的需要,也是塑造完整人格的需要。

(2)从学校的角度讲,需加强教师心理素质培训,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是学生接受系统性教育的最主要的场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积极、乐观地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同时,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学校要积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培训。

(3)从家庭的角度讲,家庭作为学生第二重要的教育场所,要积极地去影响孩子,提高孩子各方面的心理素|,与孩子保持长久融洽的关系。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洋溢的生活态度,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4)从自身的角度讲,中职生应该保持谦逊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完成自身的学业,发挥主观能动性,遇事沉着、冷静、理性地解决问题。中职生处于青春期,生活阅历少,社会经验不足,要努力提高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有意义的社交活动,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自身的语言交流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全面的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方芳.浅析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措施[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2).

[2]李国强,王旭红.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综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