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小城市门户区城市设计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小城市门户区城市设计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小城市门户城市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云南省安宁市和平片区城市设计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城市 门户 设计 规划 空间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mall city portal area urban desig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AnNingShi peace area of yunnan province of urban design related content.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space design portal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者:林海波

作者单位:云南元泰规划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引言

城市门户地区是一个城市出入和内外交往的地区。地理位置上,门户地区必须是城市某一较大交通枢纽所在地。门户地区的建设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磁场”作用,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推动城市的功能升级与形象塑造,特别是对门户周边腹地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和牵引作用。但是门户地区的规划建设也面临着挑战,比如与城市整体的互动发展、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交通流线的组织等方面,城市门户区标志性景观塑造等,都值得我们在规划设计层面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以如云南省安宁市和平片区城市设计为例,积极探索此类门户地区城市设计的策略及方法,以期对同类地区的城市设计有借鉴意义。

1、现状分析

1.1现状交通

以云南省安宁市和平片区城市设计为例。该区域与周边区域的联系较为方便,并且对外交通联系便捷。但是其内部的交通设施不是很完善,并且区域内的系统处于不成熟阶段。

1.2用地构成

――建设用地中,以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

本次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292.06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155.88公顷,占总用地53.4%;非建设用地面积约136.18公顷,占总用地46.6%。建设用地主要为居住用地、工业用地、村镇建设用地。如下所示为现状用地汇总表:

1.3现状地形地貌

1.3.1高程分析

规划区为低丘地貌,东西部分别为两低丘,形成东西部高、中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的地形特点。用地海拔处于1830-1890M之间;最高点位于规划区东部山头,最低点位于规划区南部320国道。

1.3.2坡度分析

规划区内15%坡度以下的区域主要集中在320国道与和平大道两侧,山体的北部和西北部坡度较大,不利于开发建设。

1.3.3坡向分析

规划区内坡向主要为东向和南向,集中在320国道北侧与和平大道西侧。

2.实施策略

2.1开发原则

顺应城市发展趋势,从城市发展需求与开发建设时序出发,统筹规划区用地开发.以点带面,以城市节点作为引爆点,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以道路为带,依托道路带动,推动城市各项功能滚动开发,逐步实现整体开发目标。

21.2旧改地块复建规模分析

①安置复建量

在产权情况未明的情况下,旧建按1:1复建,并按复建量的6%计算配套公建量得村民的安置复建量约为22.2万平方米。

②安置复建成本

借鉴广州市三旧改造成本测算方式,成本包括拆除成本和复建成本,计算得安置复建成本约为8.3亿元。

③融资建设量

在政府不出资的情况下,开发商出资建设村民安置房(住宅、物业),同时获得相应规模建设量以抵付安置复建的建设成本。因此,确定楼面地价后,便可计算得融资建设量。

楼面地价按安宁目前一般商品住宅市价的30%计(参照2008年国土资源部商品房土地成本调查结论),本区楼面地价约为1200元/平方米,从而可得融资建设量约为69.5万平方米。

④改造地块毛容积率

改造地块安置与融资总建筑量合计91.7万平,改造地块面积约为42公顷,得改造达到盈亏平衡点的毛容积率为2.2。

⑤落实发展定位要求,整合策划近期较有条件实施的若干重点项目,推动旧城更新和新区建设。

3、总体风貌与空间形态设计

3.1城市空间与交通空间设计

3.1.1城市空间的基本要素

城市空间是城市生活的物质载体。人们通常将城市空间分为交通空间、广场空间、绿地空间、水系空间;影响城市空间的实体要素则有地面、建筑物、构筑物、植被、各种设施、自然资源以及人的活动等。城市空间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其中的各要素既是开放的,又是密切关联的。各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结合,共同形成城市空间。城市空间是一个由关联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3.2、以交通为核心的城市空间的系统整合

3.2.1交通空间与建筑群体空间的整合

人们在功能日益复杂的城市中活动,不断创造出多样化的交通空间,目的仍是为了方便地到达各个活动空间。交通空间与建筑群体空间的整合是塑造富有活力的城市空间的关键。交通换乘枢纽与各类客运中心本身就是交通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结合点。商业步行街、建筑空间开放化处理形成的城市“灰空间”、以及室内街道和中庭广场都是交通空间与建筑空间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空间。

3.2.2交通空间与城市景观体系的整合

将交通空间与城市景观结合起来可以创造富有魅力的城市空间。城市广场、公园以及绿地系统会给单调的交通空间带来生机,绿化植被可以减低交通噪声、美化道路。慢行交通系统与城市开放空间、绿化景观系统的结合将形成这个城市富有活力的区域。城市所依托的自然山水、绿化系统、老城格局、历史街区、建筑遗产等,应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得到有效保护,并有机地整合起来。历史文化街区的交通空间要进行重点控制和区别对待,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为主导原则。将历史遗产、绿化系统、城市景观、文化资源与公共交通、街巷空间、开放空间充分整合起来。延续城市历史信息,形成富有吸引力的城市空间和景观。

3.3居住空间设计

3.3.1 整体设计理念:

规划利用现状保留的山体及集中建设的公共绿地,周边集中布局各个类型的居住区,将山体自然景观与公园绿地景观,通过绿化廊道与区内居住区联系,使之成为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背景,空间的组织围绕周边主导自然景观要素组织,同时也是片区特色的主要体现。

3.3.2 居住区分类:

一、普通城市居住小区、拆迁安置小区、居住综合体。

二、普通城市居住小区:从单一走向复合,突出环境场所精神的塑造。

三、拆迁安置区:强化生态环境的营造,弱化群体分异性居住综合体垂直化的用地功能混合、功能复合延伸用地服务时长。

3.4各类建筑空间组合方式

3.5平面布局形态结构

“一带,三廊 五片 多节点”

――一带

沿和平大道的城市发展带

――三廊

以保留山体为载体的绿化廊道和视线通廊

――五片

规划形成宜居和谐、综合服务、特色街景、现代生活、门户形象五个城市风貌片区

――多节点

形成包含城市特色、自然风光等主题的景观节点

3.6公共空间系统设计

3.6.1 城市广场及道路节点空间设计

广场的方案设计从地域的自然和文化变迁、历史、场所的现状以及当地人的生活及休闲方式诸方面入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考虑广场的纪念性、文化与旅游功能,主张设计源于解读地域、历史和生活。同时,设计始终强调广场之于当地人的含义和使用功能,把唤起广场的人性放在第一位。

广场设计从总体到局部都考虑人的使用需要,使广场真正成为人与人交流聚会的场所。为观演式交流、集体自由交流、小群体交流提供了不同的空间。在人性化的体现上也做了很多设计。比如,结合地面铺装和座凳,设计了树阵提供阴凉;提供“嘹望”与“庇护”的机会;避免光滑的地面等。在广场进行了尺度转换,积极创造亲切、宜人的小空间。水景的多样性和可戏性是广场设计的有一特色。玩水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一种,广场进行了可亲可玩的水景设计,把水的亲切与缠绵带给每一个流连广场的人。

3.6.2城市商业空间设计

在商业区中部有绿廊贯穿,并且其塑造自然生态的综合性商业空间。

西南角商业区:自由、大体量的建筑群体,结合绿地、广场、山体形成轴线。塔楼布置在轴线两侧,区内的建筑高度为70米。

南部商业区:线性的建筑组合方式,通过连廊、绿地形成连续的商业步行空间。南侧建筑为底层建筑,北侧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控制在70米内。

中部商业区:大体量的建筑群体,通过绿廊分隔地块,利用建筑围合院落空间,区内建筑限高80米。

3.7城市夜景设计

总体构思――和谐新区、不夜明珠

规划通过灯光颜色、照度、高度、间距和灯具形式等几个方面,在总体分三个层次进行构思设计,从而产生不同的城市夜景效果。

第一层次:近人尺度注意灯具与环境的协调,与人的活动相适应。

第二层次:中远尺度注意各建筑夜景照明相互的协调,突出区域的夜间整体特点。

第三层次:城市尺度强化区域性的天际轮廓线,以及建筑第五立面的重点照明。

3.8城市天际线

320国道立面与天际线:

以西部的商业中心为制高点,中部通过高层住宅建筑过渡,东部为中高层的酒店餐饮建筑群,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

和平大道立面与天际线:

以中部的办公建筑为至高点,通过高层住宅逐渐过渡。

西南综合商业中心立面与天际线:

建筑天际线依托北部的山体形成前后对比,营造“立体”、富有韵律的天际轮廓线。

3.9城市设计整体效果

结束语

云南省安宁市和平片区城市设计设计全面体现了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与地域特色,创造了以城市文化为内涵的多种活动空间环境,承载着城市的传统文化,也展示出城市面向未来、快速发展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商业区与步行街【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0:86―89.

【2】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255―257.

【3】丁洋,张亮.火车站站前广场的城市催化探E[Y1.理想空间,2010.10(35):76―80.

【4】李存东.旋转的火焰,流动的空间――凉山火把广场景观设计随笔【J】.理想空间,2010,10(35):58―61.

【5】熊德安.东北大鼓琐谈【J】.兰台世界,2004,(6):42.

【6】方学斌.谭振山的一千零一夜忉.今日辽宁,2007,(1):42―4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