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香远方来,氤氲拙茶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香远方来,氤氲拙茶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在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中,“焚香”居首。到现在,很多人却说“当今世界上最好的沉香文化在日本”,且不论这句话是否有失公允,沉香文化在中国的没落却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氤氲在拙茶中的缕缕幽香,便显得弥为珍贵了。

拙茶,以它独有的姿态点缀在成都的小南街,店主是一位清雅的台湾女子。这里有“舞鹤佳人”、“东方美人”、“梨山茶”,“阿里山茶”等台湾名茶;这里是窥见传统文化的一块明镜,是发现生活美学的一方净土。于此拜访许文滨先生,问道沉香往事,真是自然而然!

诚恳的践行者

许文滨出身香道世家,父辈所创的岚香斋是不少台湾香客所熟知的品牌。他自幼闻香,视香为知己。游走在海峡两岸,他然而来,然而往,香不离身。

说起第一次来大陆,还是在十年前。以后,他大概每年都会来两次。他父亲和朋友有一个工厂在厦门。在工厂里,做沉香交易,确实会带来不菲的收入,而现在,他和这些工厂却是分开的,他选择了做一个独立的香道文化传播者。他说:“这完全是听从我内心的召唤而做出的选择。我觉得沉香交易太商业化,和我本身的个性、想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

在传播香道文化中,许文滨一直有着自己的坚守。“买卖沉香只是商品的交易,肯定是想把最赚钱的卖给客户。但是,如果是到我的店里,我可能会给他们讲很多关于香的文化,为他们推荐最合适自己的香,而非最贵的。要传递更加多元的文化,包括香的产地、做工和文化渊源等。因为贵不是好,如果你不懂买到的东西,那未必值得,也很难发挥它的价值。”

少年时代的许文滨,每天跟在父辈身后,在工厂里进进出出,听着工厂里的叔叔们说不同的香事,看他们闻不同的香。朦朦胧胧的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一切和自己有多少关系,直到多年以后,香道文化已经融进了他的生活乃至生命,才蓦然发现,世上很多事仿佛真是命中注定。所以,传播香道文化,许文滨不是在嘴上说,也不是做样子“玩儿”沉香,而是在恭恭敬敬地践行自己所信仰的香道文化。笔者不禁感叹,在这个浮华的时代,知行合一如许文滨者,鲜矣!

如今的许文滨,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点香,然后才洗漱、用餐。他笑言:“要是有一天早上不点香,吃饭都不香了。”这个习惯从他少年时期开始,直到现在,二十多年,无论寒暑闲忙,都没有中断过。

香,俨然成了另一种哺育他的精神食粮,成了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寄托。或许正是如此,多年来,无论何时何地,香与他都是形影不离。无论有多大的利益诱惑,他也不愿意陷身沉香的粗放交易中,而是以一颗赤子之心,做一个诚恳的香道文化传播者和践行者。

闻香亦有道

对于美术专业出身的许文滨来说,在沉香之外,水墨丹青也是他的所爱。他习惯在幽幽的馨香中调和色彩、挥笔创作,每次作画前,都要点香、泡茶。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宋时的文人四艺,在许文滨生活里,不用穿越时空,就能触摸得到,真实而细腻。与古人相比,他似乎对香更加痴迷,就连在外出时,也会在车里把香点上,伴他行走。

他对香的痴迷自然不止于生活细节,而在于懂香、识香。他轻轻一嗅,就能辨别出香的分量、比重、材质!在沉香的行业里,他是少有的零判断失误、从没买过假货的高手。问及他为什么能做到百发百中,通过什么方式辨别,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记忆啊,这个没有什么好取巧的。”在许文滨眼里,香味是具象化的,当它从木头里挥发出来以后,有着丰富而具体的内涵。

那么,就一个初学者来说,最开始应该怎样做,才能与香亲近一些?对此,他做出一个手拿东西放到鼻子前闻的动作,然后说:“很多教品香的人,都不知道如何教人闻香,对味道的描述模糊是很重要的原因。如果是我,会让初学先想象一下,手上有一根香蕉,刚摘好的,青的,只有淡淡的清香味儿。放上几天,熟了,甜味儿开始出现了。再过几天,香蕉变得更熟了,发酵的味道就出来了。同一根香蕉在不同的时期,散发的气味是不同的,不同的香也一样。因为香之所以会香,是因为里面有油脂,加温以后,油脂的香味挥发出来了。但不同的沉香散发出的香味是不同的,同一块沉香,在不同的挥发程度上所散发的味道也有差别。所以,只有仔细去类比,用嗅觉去捕捉,去触摸,才能体会出来。”

怎样“闻香”,许文滨颇有心得。“学习品香不是前、中、后的分开,而是立体的。比如威士忌,要品鉴它,感受花香、果香、皮革香、矿物类这是基本的。先闻到一种香气,发现它是果香味,再细分一下,辨别出这是香蕉或荔枝的味道。再去细分,了解到它是带酸的、带甜的、带腥味、带苦的。其实香的气味不是那么难记,关键是我们有没有用心去记。不要硬记某种气味,这样反而容易忘记,要把香当成一个人,从不同方面了解它的个性,直到有一天,我们听到它的声音,就能轻松的认出她来。”

在研习美术专业后,他下意识地就把美术的原理嫁接到了香的品鉴中。比如黄色加蓝色等于绿色,黄色加红色等于橙色,香味也可以这样类比。“有规则后,记忆就不神秘了。”他说,“当你点一种香,闻到一种味道,你的感官开始被俘虏,大脑里便不自觉的充盈着不同的色彩,组合成不同的画面,至美之境的美好就会在意念中徐徐展开,绵延不绝,铺天盖地而来……”

识香人,在拙茶

从台湾到成都,许文滨一路走来,始终把传播香文化作为人生的主轴。他说:“大陆的很多地方,喜欢香的人很多,但多数人和沉香接触不是在香道馆,而是在商店。在他们的眼中,沉香只是一块会散发香味,而且价值不菲的木头。但是你闻的不是价格,而是品味。”在熙熙攘攘的都市中,藏身小南街的拙茶馆,却被许文滨视为“香”的道场。

他轻轻地拿出香席,把它铺平,再把香灰罐、储香罐、余炭罐、薄云架、银叶、羽扫、灰压、银叶夹和火筷等品香用具一丝不苟地陈列好。当这些器具一件件在桌子上被陈列出来时,干净、拙朴、优雅,还未闻到香味,心已经澄澈了。 许文滨在拙茶品香、做冷香丸。

他告诉笔者,品香是有仪轨的,不能乱。而且,在品香的过程中,要安静,最好不要有言语。“‘静’字是品香的关键。身静,放下手中的事,使自己的身体得到轻松;心静,放下心中的事,使自己的心得到安宁。”

他鞠了一躬,开始品香。先把香灰罐摆到面前,里面埋碳的香灰是用上好的宣纸和松针按一定比例烧制而成,颜色青白,闻之清香。放好香灰罐,他把银针插入香灰中,让里面的水汽慢慢的散发出来,并在香灰中慢慢开出一个深约两厘米的空洞作为炭孔。然后,将一块圆形的火炭放到薄云架,打火点燃后,用火筷夹到香灰中,浅浅的埋起,并用灰压轻轻把香灰垒起来,压成一个锥子形。接着用羽扫把香灰罐边缘的灰清扫干净。待到香灰里水汽已经不多,许文滨拿起银叶夹,夹到香灰的顶端放好,取一小块沉香放到银叶上。

“隔火薰香”,能使油脂含量高的沉香不至于因受火太猛快速燃尽,而慢慢煎烤。隔火材质有用金片、银片,也有选用陶、瓦、云母等制成的叶状薄片。李商隐《烧香曲》中的“兽焰微红隔云母”,就提到了“云母片”。

不久,香味开始散发出来。许文滨一手托起香灰罐,一手稍握,轻罩罐口以聚集香气,靠近香炉缓缓吸气品香。随后,他把香灰罐交给我,我慢慢接过来,模仿着他的动作,幽幽的果香味很快就侵袭了我的鼻腔。闭上眼,那一缕沉香仿佛在我大脑里也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