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的批判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的批判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美国翻译家韦努蒂提出的异化翻译理论引起了新一轮的对译者地位,以及对异化归化翻译策略的讨论。本文对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作出一定的分析,认为虽然异化翻译观有它一定的进步性,有助于译者地位的提高和文化的交流和补充,但是更有很大的局限性,从而总结出在翻译中应该采取异化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 韦努蒂 异化翻译 批判性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翻译者对文化交流与传播重要性的认识的逐渐加强,美国翻译家韦努蒂的翻译理论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他批判了以往翻译中占主导地位的归化翻译策略,主张翻译应该“存异”而非“求同”,要让译者在翻译中现身,提出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国内外很多人士都已经对韦努蒂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作了大量的研究。有的对他的翻译理论著作进行解读,总结其翻译思想,肯定了其理论的先进性;有的从他的翻译理论的基础入手,分析其解构主义的理论基础;有的将韦努蒂与其他翻译家的翻译观进行对比研究;有的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讨论其翻译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最初大家似乎都是跟随韦努蒂的翻译思想,认为异化翻译的确优于归化翻译,都赞异化贬归化,大家讨论的都是异化翻译策略的长处,但是慢慢地有人站出来对韦努蒂的异化观提出了质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分析。

一、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

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1995)和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1998)中。他的异化翻译主要是建立在解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理论上的。他用“隐身”一词来描述英美文化下译者的地位。韦努蒂(1995:20)认为译者“隐形”是由于归化翻译是英美翻译界的主流翻译方法所致。该种翻译使“外国文本的种族中心让位于英美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an ethnocentric reduction of the foreign text to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values)”,而透明、流畅等要求使译者风格“隐形”,译文几乎没有“异味”。他认为让译者处于次要地位是不公平的,在他看来译者应该在翻译中现身。为了揭开透明性的神秘面纱,让译者在翻译中现身,并抵抗由流畅翻译带来的种族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韦努蒂提倡异化的翻译策略。

用韦努蒂(1995:20)的话来说,异化翻译是“对译入语文化价值观施加种族离心的压力,以在翻译作品种体现外国文本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从而把读者送到国外”。他认为,异化翻译能够“抑制翻译中种族中心的暴力(to restrain the ethnocentric violence of translation)”,抑制英语国家“暴力”地归化翻译文化价值观。因而异化翻译又被称作是抵抗翻译(resistant translation),即译者通过采用不“流畅”的翻译手法,突出翻译作品中外国文本的外来身份,并保护原文本不受译入语文化意识形态的控制,从而使自己不再是翻译的“隐形人”(venuti,1995:305—306)。在1998年所著的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中,韦努蒂又将异化翻译称为少数化翻译(minoritizing translation),认为这种翻译能够创造出一种富有变化的、“含有异质成分的话语”。以上就是韦努蒂所倡导的异化翻译的主要观点。

二、异化翻译理论的进步性

韦努蒂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点。他对传统的流畅翻译理论提出了挑战,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韦努蒂的翻译研究方法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进行的。他将翻译放在社会和文化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考虑,对用归化的方法把外国文学用目的语文化同化的方式进行了批判。他提出并提倡以异化翻译策略或“抵抗策略”来抵制归化、流畅和透明的翻译,强调译文应该要保持外语文本的风味,让读者感受异国风情。这种翻译策略不但有助于提高译者的地位,让译者在翻译中“显形”,而且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补充。

1.提高译者地位

异化论者一反传统观点,认为异化翻译是一种再创造,创作、翻译与研究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原创并不是自生的,而是作者利用久己存在的文化素材,经过重新整理,按照某种价值观重新写就的。译本应是不同文化出现的场所,是本国读者了解异国文化的场所。因此,韦努蒂认为翻译不应在“求同”的借口下否定“存异”的必要性。他认为异化的翻译不可能带来忠实度的提高,相反却是对忠实的妄用(abusive fidelity)。不仅原语的某些特点会失去,而且会将新的东西增加进去。译者由此得以现身,翻译的独立地位得以显现。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故意用“抵抗式”翻译策略,故意保留原文的表达和句式,避免译文通顺,让读者明显感觉到所读的是译品,从而感觉到译者的存在,体现了译者的创造性,彰显了译者的角色。

2.有助于文化的交流和补充

韦努蒂认为要翻译出好的作品,译者必须消除自身的种族文化优越感,尽量把原文文本的语言风格保留下来,让目的语读者能够接触到最原汁原味的外国语言和文化,以此来推动国与国之间的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他的异化翻译策略能够更好地使读者领略到外国的语言特色、异域的文化、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与审美习惯等。通过阅读国外译本,读者能够学习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由此扩大视野,丰富自身的语言文化知识。正是因为异化翻译,很多外来词汇,如沙发(sofa)、沙龙(salon)、幽默(humor)等,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语言和文化。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这种翻译策略更是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补充。

三、异化翻译理论的局限性

虽然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确实对提高译者地位和促进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抵抗文化霸权的有限性

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是将弱势文化翻译成强势文化时,可以抵制文化霸权。但是在将强势文化翻译成弱势文化时,这一策略是否能起到相同的作用呢?从强势文化到弱势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归化的翻译有时却能对强势文化之文化霸权形成一种抵抗,而异化的翻译却可能颠覆译语规范,破坏本来也许就不堪一击的译语和译语文化,也许是在不经意中,沦为文化殖民主义者的同谋。

2.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和审美需求

异化的翻译实践就是要通过保留外国文本中异的成份,破坏和毁谤目的语文化的规范,故意用不通顺、不流畅、不透明的非惯用表达方式并通过填补和解释文本中的沉默、空缺、不在场之处来进行颠覆。这种翻译的可接受性究竟有多大?如果译文晦涩难懂,不符合目的语读者的审美需求,其读者群是否会缩小,这种翻译是否能达到其目的。读者读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或为了获取某方面的知识,或为了消遣,并且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一味异化翻译的译文,行文古怪,无疑像是在阅读中设下了种种障碍,最终会导致读者失去耐心而放弃阅读。甚至韦努蒂自己也承认异化翻译策略不适用于科技翻译,因为科技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对内容的理解和交流。然而,所有的翻译最终的目的不都是为了理解和交流吗?

3.意识形态操纵下的不可行性

意识形态对译本的操控可以体现在赞助商和出版社对译本的选择上。翻译无法脱离商业而存在。正是上面两个原因的存在使异化的文本读者群受到了限制,同样销量也会受到限制。很显然没有哪个赞助商和出版社会选择出版销量不好的译本。译者如果想要自己的译本得到出版,在翻译中所享用的自由实际上是很少的。这也正是造成异化翻译不可行性的主要原因。

四、结语

翻译所采用的策略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最终会产什么样的译本。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最终取决于目的语文化的意识形态与赞助人的力量,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对象。没有哪种翻译策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以根据

参考文献:

[1]gentzler,e.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2ed.)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press,2004.

[2]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routledge,1995.

[3]venuti,lawrence.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manchester:st.lerome publishing,1998.

[4]venuti,l.rethinking translation,london routledge,1992.

[5]venuti,lawrence(ed.).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c].london:routledge,2000.

[6]邓红风,王莉莉.翻译的窘境还是文化的窘境——评韦努蒂《翻译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