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书少用论”反抗的是泡沫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书少用论”反抗的是泡沫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重庆今年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区县招生负责人称,高三学生最后放弃高考的原因很复杂,这些考生多数来自农村,有的迫于无奈拿个毕业证外出打工。此外,严峻的就业形势,上完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使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不少家长认为,如果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

我不认同“读书无用论”这个说法,因为不参加高考的孩子已接受了基础教育,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是支持孩子读完基础教育的。高中毕业后才出现弃考现象,这是对“读书无用论”的无奈变通――“读书少用论”,是对高等教育泡沫化的厌弃、逃避。

笔者生于上世纪70年代,小时候,村里出个大学生是全村人的骄傲。因为这些大学生毕业后,就能成为国家干部,好名声、高收入之类的社会认同就是教育诱惑力,牵引更多低层人士通过上大学向上跋涉,改变命运。而且那时上大学也不用掏钱,国家还给补贴。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就是人们向上飞跃的撑杆。

可看看现在的情况,不仅大学本科生不好找工作,博士、硕士找不到工作都是家常便饭。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还没有农民工畅销,成了论斤卖的“大白菜”,缺乏足够的经济收入,缺乏一定的社会地位。而一些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因为过早接触社会、创业,成了管理大学生的老板。2006年年初,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25个省(区、市)的53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做了一项调查,发现他们的月工资平均预期已达到1100多元,而应届大学毕业生对月薪的预期2006年已降至1000元左右。去年,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和高等教育研究所对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令人无法乐观:50%的毕业生月薪在1000元―2000元之间。知识应有的尊严受到了社会愚弄和嘲讽,自然就造成高等教育的边缘化。而且上大学,要缴纳较高的学费,花钱投资了,却不能得到回报,甚至是赔本,“不让孩子读书脱不了贫,让孩子上大学可能穷得更快”。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弃考也就成了必然选择。

群众的普遍性感受和直接判断,是对高等教育最公平、最客观的测评。有些官员总是沾沾自喜于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大学达到了何等规模,入校人数达到了多少万,而且,这些都是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完成的。不可否认,这是一种硬件提升,可如果高校仅仅满足于硬件达标,而忽略软件飞跃,比如学生就业率、教育水平、教育质量的提升总是滞后于时代需要和家长需要,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仍在扩招。这样的教育注定就是贪大求全的“泡沫教育”、“功利教育”,那个虚幻的教育海市蜃楼尽管好看,却是昙花一现,经不住考验。因此作为教育消费者的家长和学生自然会“用脚投票”。“读书少用论”如果成为流行性观点,终将导致民族素质的整体降低。

有人说“弃学打工是一种短视”,这是一种伪崇高,就像前段时间有官员提倡让大学生当商贩一样,会受到一致性批评。如果高等教育的收益仅仅体现在空泛的毕业证书、名校光环或是人格品德优良上,不能带来体面收入,甚至连就业机会也得不到。人们就有理由怀疑它的合理性。在残酷社会压力下,在皓首穷经苦读和就业生存之间选择后者,也是迫不得已啊!

如何将更多青少年吸引到高校呢?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说,中国高等教育出现了结构性问题――不同层次的大学定位一样,都在争夺同样的位置。他认为,一些高校必须转向培养技能型、生产型人才的领域,才会有竞争力。是的,学校更应该摒弃优越感,剔除“泡沫思维”,真正让学生有所得,或者是博览群书的素养,或者是视野开阔的养成,或者是卓尔不群的职业素质。将假大空之类的办学思维和浮躁功利思维扫地出门,真正放下身段,踏踏实实,给学生一个高回报率,给家长更多未来期待。保持必要的教育尊严,“读书少用论”情况才有望得到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