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文赋》到《神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陆机《文赋》,是古代第一篇以艺术构思为中心的创作论;刘勰《神思》是第一篇研究艺术构思的专论。对于它们的渊源关系,清人章学诚说:“刘勰氏出,本陆机氏说而昌论文心。”①从《文赋》到《神思》反映了六朝时期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
关键词:《文赋》;《神思》;艺术构思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155-01
陆机《文赋》在总结前人创作经验和个人创作体会的基础上,首次系统而又完整地探讨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过程。陆机论创作,主要是从物、意、文三者关系入手的。《文赋序》云:“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文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意”如何称“物”、“文”如何逮“意”的问题,即构思之意如何正确反映事物,而文辞如何准确表达构思之意。
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是《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首先,陆机论述了作家在构思前应当具备一些什么条件,才能使艺术构思得以顺利进行。他着重强调了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积累两方面内容。《文赋》开篇就提出要“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即首先要深刻地观察万物以引起文思的萌发,又要钻研古籍以培养高洁的心情和从中汲取丰富的词藻。陆机这里着重讲的是书本知识,而没有涉及到从现实生活中丰富知识的问题,但是书本知识和前人创作经验是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有了这两方面的准备之后,构思活动就能够顺利展开。
《文赋》对艺术想象特征的认识与描述,是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艺术想象作为观念形态的活动,反映了心理的自由性。在描述艺术想象开展情况时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里涉及到了从想象活动开始到艺术形象的构成,当作家进入了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后,就能“收视反听,耽思旁讯”,一心一意开始构思活动,首先要进行丰富的艺术想象,它具有超越时空局限的无限性和广阔性。而在艺术想象的过程中,作家的思维活动始终是与现实中的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感情的逐渐鲜明与艺术形象的逐渐构成,是同步进行的。当作家专心致志凝神之际,古今之事、四海之景,全都显现在头脑中。这就揭示了艺术想象超越现实,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创作主体于须臾之际、于渺小空间而能化身万千,深进万物内心融造一个崭新的形象,领悟其生命内涵与幽微哲理。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陆机十分强调灵感的作用,他称之为“应感之会”,他认为文思之通或塞决定于灵感之有无。但灵感的来去是非常微妙的,“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他重视灵感现象,对它作了如实的描绘,而深感难以把握,这已经是对文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艺术构思不仅是结合物象来进行想象,《文赋》中还接触到艺术构思的另一重要特点:“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艺术构思是完成艺术创造的重要手段。文学艺术的创造性,既不是对抽象理论作逻辑上的安排,也不是对现存材料作技术上的组织。它是从无到有进行创造,通过虚构来实现艺术创造。
宗白华先生说得好:从汉末到六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①艺术构思是进入艺术天国的桥梁,也是打开艺术宝库的钥匙。刘勰的艺术构思论比之陆机更为详细和系统化了。
《神思》受到《文赋》的影响和启发是无疑的,但在对艺术想象的探讨中,刘勰除了继承陆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将这些观点进行深化之外,还有许多创造性的建树,使得他的艺术想象论较陆机有了重大突破。
“神思”的概念,表明了刘勰对艺术想象为中心的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的认识,对其他有关创作理论的各篇,具有指导意义。最早接触“神思”概念的是东晋玄言诗人孙绰,他的《游天台山赋》前有一篇序,叙述其构思创作过程,其中提到“驰神运思”,与刘勰所谓“神思方运”是一致的。其后,南朝刘宋绘画理论家宗炳,比较明确提出“神思”概念。刘勰开篇即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是在于说明“神思”是可以离开“形”而活动的,是可以超越于形骸之外而自由活动。还有一种观点是指“身在草莽而心存好爵”的一种人生态度,本来带有贬义。刘勰引用时舍去了它的本义,借以规定“神思”具有一种身在此而心在彼的联想功能。
《神思》篇的高人之处,是对陆机在《文斌》中没能解决的“文思开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赋》虽然总结了一些可贵的艺术经验,但偏重于形式方面的问题探讨,而对一些重要问题因本人困惑未能透彻说明,如表现在对创作灵感的认识上并未讲出开与塞的关键究竟何在,作家的思想感情和语言辞令在创作过程中究竟起什么作用。
而刘勰则明确讲到了在创作过程中“志气统其关键,辞令管其枢机。”古人认为精神是藏在人的内心,人的精神活动要由“志气”来统帅。“辞令”就是作品的语言,任何思想都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艺术想象和思维活动也必须借助语言来表达。
作家心神耳目与客观外物相接触,最终表达主要取决于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刘勰认为要使创作中灵性大开、思路畅通,做到思想与外物相称,文辞表达紧扣情思,关键在于“志气”和“辞令”。这便在理性认识上解决了文学创作中物、意、文三者之间的重要关系,也回答了陆机“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未识开塞之所由”的问题。《神思》中刘勰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历来注释家往往把《神思篇》中地虚静说和道家思想联系在一起。黄侃先生的《札记》就是引《庄子》“惟道集虚”以及《老子》“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来阐释“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老子》中有“致虚极,守静笃。”只有心境达到虚静无为的状态,才能从纷纭万物中看到一切终要返回于道,也只有认识和了解事物无不复归于本根的道理,才称之为“明”。《庄子・天道》篇云:“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虚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的极
致,庄子尚道,而道的实质就是自然无为,虚静就是一种无待、无累、无欲的心理状态,此外,他还提出了“心斋”与“坐忘”的方法。
老庄清静心灵、虚而后实、静而后动的思想使刘勰受到启发,用虚静作为调理精神状态、酝酿文思的最佳途径。为文运思,应该顺从天性,有思则发,无思则已,顺其自然,保持一种愉悦旺盛的精神状态。但是把老庄与刘勰的虚静说做一下对比,可以发现老庄把虚静视为返朴归真的最终归宿,作为一个终点;而刘勰却把虚静视为唤起想象的事前准备,作为一个起点。老庄提倡虚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无知无欲的虚无之境;而刘勰提倡虚静的目的却是为了通过虚静达到思想活跃、感情激昂之境。刘勰强调“虚静”,目的在于保证艺术想象活动开展的时候,能够专心致志、不受任何主观或客观的干扰,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此外刘勰在《神思》中还进一步将创作构思的准备活动归纳为三点:“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即通过积蓄知识、斟酌事理、观察生活、回顾阅历,从而调理自己的文思情致,培养创作才能。
结语:综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刘勰的艺术构思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陆机的《文赋》,其继承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但刘勰的艺术构思论又有别于陆机,他对艺术想象论的探讨更细致,更深刻,更有理论色彩;此外在艺术理论上也表现出了超越前人的创见,如“虚静”的新解、“志气统其关键,辞令管其枢机”的命题。这些精辟论述在中国文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注释:
①文史通义・文德.
①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J].美学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