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质量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质量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黄为众,广东省增城市第一中学,副校长。

【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基于这样的理解,新时期的教学质量观应包括三个方面:全体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和学力发展观。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教学质量观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要把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工作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的努力方向就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常者不平常。基于这样的理解,我认为,我们的教学质量观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全体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和学力发展观。

全体发展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出发,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鼓舞和期望。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全体学生在现有的条件下都得到最好的发展。不能只关心个别学生,而应关心全部学生。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只关注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冷淡在学习上有困难的一些学生。把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决克服为了追求升学率而重视“尖子生”、忽视冷落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我们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健康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其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部课程是学生今后升学、就业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绝无主次、轻重之分,只有关注全体,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应放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着想。

当然,在知识的传授和教学业绩的评价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会遇到一些所谓的“学困生”。我认为,这些“学困生”不能成为我们说事的理由,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帮助,更需要老师耐心引导、悉心指教、平等看待、严格管理。他们的学习暂时是落后的,但他们不乏一颗善良的心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梦想。因此,教师平时应多关心学生学习状况,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多关照学生的生活,哪怕是一句问候,学生也会快乐不已。

基础教育是属于大众化、平民化的教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学业、品德、心理成长等方面做好垂范、引导,不以成败、分数高低论英雄。教师还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天性是善良美好的,关键是引导好;学生犯错失误是正常的,是可以谅解包容的;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与思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应该认同;课堂教学要把握好教学与育人两大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施教、悉心关怀,让全体学生在现有的条件下都得到充分的、最好的发展全面发展观。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全方面的教育,要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为重点,关注个体,根据个体差异促其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全面发展。

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

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具备良好的阅读、书写和计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体育: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

劳育: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养成参加劳动的习惯。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都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每一种品质的发展都影响其他各育的发展,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到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目前,许多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劳动技术教育往往不被学校或师生所重视。实践表明,通过劳动技术教育,既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文化知识,掌握劳动技术,具有一技之长,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既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美德和审美能力。

学力发展观。在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推进以及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学力的培养和发展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结合学科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力是基础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学力,就没有积淀文化知识的能力;没有学力,就没有自主发展的能力;没有学力,就没有创新超越的能力;没有学力,就没有继续深造的能力。为实现“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教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和主动地参与学习,启迪学生智慧,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使学生的学力不断得以优化完善。

彼得・圣吉(Peter M.senge)曾说过:“未来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通过一组一组的课程去培养的。学生毕业之后,他们所学的学科知识也许会很快忘记,但是他们在这个阶段培养出来的学习能力,会伴随他们一生,会让他们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