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职业技能竞赛对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影响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职业技能竞赛对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影响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建设有序发展、课程内容对接岗位、真实实训场地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行校企一体化”格局构建、教学资源库开发及职教卓越品牌创建等八个方面剖析职业技能竞赛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影响,并对当前学校在竞赛运行层面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技能竞赛 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 影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35-03

一、职业技能竞赛及其功能与特性

职业技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活动。职业技能,在职业院校培养人才层面,是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

职业技能竞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竞赛活动。职业技能竞赛应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业绩考核、技术革新和生产工作紧密结合。

职业技能竞赛是对参赛者的理论知识水平、操作技能与职业素养的综合考量,甚至还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的评价等,需要参赛者能够对某些复杂事务或突发事件进行灵活处理。为此,对于竞赛的组织者与设计者来说,必须分析竞赛主体的职业特点,结合职业竞赛的功能与特性,针对性地设计赛项,才能充分展现竞赛者的技能水平与职业风采。如表1所示。

二、职业技能竞赛对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影响

近几年,职业院校各种名目的技能竞赛开展得如火如荼,从学校层面来说,各种“技能节”、“技能擂台赛”已成为很多职业院校传播办学品牌和校园文化的保留节目。从省部级教育主管部门层面来说,许多经典的职业技能竞赛也成为引领教改潮流、展示教改成果的竞赛舞台。的确,职业技能竞赛为职业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大的检阅场。无论何种技能竞赛,最终比拼的都是突出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提供高水准技能竞技与切磋的平台,是竞赛承办者的共同目的。同时,职业技能竞赛向社会展示了职业教育取得的成就。众所周知,在我国,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的程度还不是很高,一个有影响力的赛事,通过强大的宣传手段,可以更快、更广泛地在公众中传播开来,促进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与支持。

相对于技能竞赛本身,大赛之后带来的沉淀与反思,以及技能比拼背后引发的思考更耐人寻味。职业教育传授的技能是不是企业所急需?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否毕业即能上岗?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应从哪方面入手?“双师型”教师匮乏的问题如何解决?等等,这些思考,都可以通过理清职业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的关系一一得以破解。

(一)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职业教育教学围绕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依次展开,除了培养“技”,还要关注“能”,但这些在方案和标准中的“技”与“能”和行业企业用人实际需求有何差距?往深层次说,即便是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的时候,也聘请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讨论,但照此方案和标准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真能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吗?反观竞赛平台,开放、直观,不仅“技”、“能”并重,还强化了职业素养融入,竞赛将各个院校培养的“人才”放在一个平台上接受检验,就有了优胜劣汰的对比,才有了职业教育对各个行业企业标准的更加关注、对职业能力更加深度的思考,才能为学生毕业即上岗铺平道路。

(二)指导专业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专业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对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效益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专业品牌与特色的建立,单靠挖掘内部潜力,着力于环境与基础设施的改造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内涵建设和与时俱进的理念更新、富有成效的对外推广。职业技能竞赛正好非常契合地提供了这一平台。近年来,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植入和准确的人才需求定位,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优质学校在竞赛中的频频获奖,不仅使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更有效地保持了优势专业的先进性,打通了该专业的招生就业渠道,促进了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

(三)解决课程建设内容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差距。在教育部门指导下,有行业企业介入的职业技能竞赛,在赛项设计上,既遵循了职业教育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又尊重了行业企业的岗位技能与职业素养需求、场地设备使用规范和标准的操作流程,其评判体系也遵照行业企业的职业标准执行,这就对学校的课程内容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与竞赛项目对接好的学校,能很快地适应竞赛需求,将竞赛内容顺利转化为教学内容在日常教育中推广,顺利地解决课程内容对接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的问题。

(四)创建对接企业真实生产的实训场地。竞赛带给各个参赛学校带来的另一个突出成果,是为学校创建对接企业真实生产的实训场地规划了思路,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当前,随着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很多学校依托竞赛平台的要求,携手行业企业,加大对实训场地、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虚拟实训平台、仿真实训室、智慧教室,进行模拟经营,甚至引企入校开展真实生产实践,随着校门的一步步打开,一批批源于企业又高于企业、对接企业真实生产的实训场地在各职业院校纷纷落地,不仅如此,随之还带来了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经营策略,“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然得到人们的认同。

(五)打造“教学名师+能工巧匠”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的竞争最难突破的往往是人才的竞争,虽然很多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场地设备等各项硬件指标无法挑剔,但作为言传身教的授教者队伍却短板频现,一是“言传”能力的缺失,二是“身教”能力的不足。当前,我国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目标,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仅有8 所。目前在校的大量职业院校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职业技术师范生训练便进入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造成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中,部分常规师范毕业教师欠缺“身教”的专业技能,部分有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师又欠缺“言传”的教育教学能力。

大赛练就名师,企业历练巧匠,职业院校教师经过对大赛项目的研究、竞赛规程的学习、考核要点的把握、评判标准的研读、备赛过程的交流、比赛现场的观摩、参赛经验的分享、竞赛成果的转化,一步步完成从普通到不普通、从无名到名师的蜕变。另外,为了更好地指导参赛选手,各职业院校都会从委派教师下厂锻炼实践、企业人员来校授课指导、合作技术攻关等方面广泛开展交流互动,有些学校甚至以企业标准考核教师,将教师培养成企业培训师,能工巧匠,完成“双师型”教师的升华。

(六)开创“行校企一体化”深度融合的职教格局。职业教育源于企业,“行校企一体化”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本质的回归,通过竞赛模式的冲击,校企合作模式由浅层次走向深层次,由松散型走向紧密型,最终构建起校企利益共同体。该共同体从体制机制的管理创新入手,以专业建设的场地功能、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跟进,实现“行校企一体化”格局。以广西交通技师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两个专业为例,近几年,学校这两个专业不仅连续在广西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包揽冠军,而且在各类全国大赛也有不俗表现。正所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通过竞赛广为传播的知名度,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两个专业成功获得行业支持,吸引优质企业加盟学校的专业建设,一方面,吸引企业投资在学校内部成立实体汽车4S店,“前店”开展新车销售业务,“后厂”开展真实诊断与维修业务,引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生产能力,拓宽销售渠道;另一方面,结合生产服务,开发与工作领域相吻合的课程体系,使之成为能有效结合生产服务的工作项目。通过校企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研发、共同生产,实现了培养模式上的“工学交替”,为学生还原了一个基于真实工作环境的学习情境,体验到真实的企业岗位要求,突出学生在产品质量意识、生产安全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近三年,该实体店对外开发有效购车客户160多名,承接维修任务年均3000辆/次以上,为社会、企业提供生产、咨询、技术服务项目数358项。在此,以竞赛为切入点,实现“行校企一体”深度融合的职教格局已然呈现。

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校企互补的资源优势,通过举办政府、行业、企业各类技能竞赛,岗位技能培训,畅通了对行业企业在职员工技术创新,岗位能力提升培训和鉴定的渠道,促进了技工教育“双翼驱动”功能的扩展,发挥了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近三年来,学校每年都承接不同工种的行业企业技能竞赛,对行业企业在职员工培训鉴定量年均2.5万人次以上。

(七)共建便于“教师教,学生学”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将成为评判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指标之一。那么,教育信息化体系如何呈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又如何提升呢?

从2011年至今,职业技能竞赛每一次脉搏的跳动,都让人触摸到了职业教育改革最前沿的技术与成果―― 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的成果,在这个成果的背后,是行业、企业和学校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各种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新,教学平台的搭建,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正是通过大赛的窗口,一次又一次得到提升。其中,在职业技能竞赛中由行业、企业和教师三方共建,各类便于“教师教,学生学”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真正开放了课堂,解放了教师,促进了乐学、线上线下的学习与互动、课前课后的交流与沟通,层次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让讲解不再抽象,学习不再枯燥,实训不再困难,推进了教育公平,提升了教育质量。

(八)形成以竞争的团队创建卓越品牌良性发展的局面。特色是学校的灵魂,强化特色发展意识,实施品牌强校战略,已成为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共同战略选择。(下转第59页)(上接第36页)技能竞赛是强特色、创品牌的有效途径,凡竞赛成绩优异的学校,一定不是一个人的战斗,金牌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团队的智慧和力量的支撑,年复一年,铁打的营盘会日渐稳固,日复一日,流水的士兵会茁壮成长。事实证明,任何一所学校,如果培养了一支擅打硬仗的竞赛指导教师团队,也一定能创建一个卓越的专业品牌。

三、学校在竞赛运行层面应注意的问题

职业技能大赛从诞生发展到今天,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但各个学校在竞赛运行层面还是存在不少误区,需要引起重视和反思。

(一)只重视“精英培育”而忽视“全员培养”的误区。大赛毕竟是少数人的赛场,要让这少数人脱颖而出,当然需要“加餐”开小灶,但学校不能把重心只放在这少数人身上,让他们享受最好的设备、场地和师资。从学校层面,应该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和学生专业社团,搭建起公平的技能竞技平台,公开选拔参赛选手,并做好赛前统一培训,让每位感兴趣的师生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其次,开放整个备赛过程,定期举办观摩、学习与交流的擂台,让所有人有榜样的指导和挑战高手的机会。最后,对载誉归来的师生,要做好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报告会,并将成果提炼推广,尽可能让竞赛成果惠及大众。

(二)避免仅关注“金牌效应”而忽略“过程收获”。一些学校为了保证金牌,年年都是老面孔,金牌教练和金牌学生变花样参赛,这样很不利于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最新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学资源的共享、师资队伍建设和竞赛成果的传递。为此,学校应鼓励所有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技能竞赛,让更多的人参与竞赛或服务于竞赛,注重竞赛过程的技术资料收集、实训场地的改造、设施设备的操作运用、专业资源库建设和团队成长,这个完整的过程,才是一个学校专业成长壮大与品牌创立的过程。

(三)正确处理“脱产备赛”与“正常教学”之间的冲突。技能竞赛设置的初衷是促进各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技能与素养并重,做事与做人双赢,若为了竞赛成绩而长期脱产备赛,忽略了正常的学业学习,势必会造成知识的断层和缺失,这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是相当不利的。从高考制度的改革不难看出,教育部门近几年增加了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此举更有利于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让高校更加科学、自主地选拔人才。那么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学校也应保证参赛学生享受完成正常学业的学时,或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手段保持学生与各科老师的沟通,让学生跟上学习进度,并得到各科老师及时答疑解惑的支持。

(四)努力促成“竞赛项目”与“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每所学校竞赛荣誉墙背后,都凝结了各级主办单位殚精竭虑的设计与筹备,参赛师生夜以继日地挥汗与付出。从赛项设计方面,必定要结合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才具有生命力,从赛项执行方面,必须符合行业企业的考核标准才能取得优异成绩。因此,技能竞赛项目本身是符合市场需求、极具成果转换价值的。将竞赛内容融入日常教学,才能最接地气地培养对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