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强军事基础课程建设 提学员岗位任职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军事基础课程建设 提学员岗位任职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合训”学员是我军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培养的基本模式,其军事素质培养是学历教育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在明确学历院校军事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认清学历教育阶段军事基础课程地位;合理设置军事基础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无缝街接; 创新教育训练方法与手段,完善军事基础训练的管理和养成制度;加强教学条件保障,改善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合训”学员军事素质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军事基础课程 合训学员 人才培养

“合训”学员经过5年的军事院校学习,在综合能力上比其他初级指挥员要强,但也有调查反映基层部队对这类学员的看法是军事基本技能不娴熟、基础体能素质不过硬、实际组训能力弱、指挥管理能力欠缺、军事理论素养不高、实际动手能力差。如何加强“合训”院校军事基础课程建设,提高学员的军事基础素质呢?这一问题确实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明确培养目标,重在任职能力

按照总部精神,“合训”是一种培养模式,该模式分为两个阶段,学员在两所院校接受教育,但两个阶段的目标是统一的,就是培养合格的初级军事指挥员。学员在“合训”阶段的任务是“完成本科学历教育,同时进行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基础训练,为学员未来发展特别是军事职业发展,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科学文化基础、军事基础和身体心理基础。”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后,总参军训和兵种部颁发了新的《军队院校军事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对“合训”学员、“非合训”学员、任职培训学员、士官学员四类人才的军事基础课程进行了统一规划,特别是对初级指挥人才五年培养期进行了系统设计。

二、合理设置课程,四年形成通力

军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军队院校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不断提高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目前,在军事基础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课程设置并没有达到最优效果、教学内容没有与《基本要求》完全吻合。军事基础教育训练体系的科学与先进程度,直接影响初级指挥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做好顶层设计,合理设置课程,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军事基础课程体系是“合训”院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一)统揽全程,科学制定培养目标

四年的培养要作为一个整体的过程来实施,培养目标和训练内容要充分结合,尤其是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经过科学设计,要符合各个年级不同层次学员的身体负荷状况和实际需求程度,超负荷训练会让学员的体能无法承受,刚刚筋疲力尽地从高考的独木桥上走下来,就又跌跌撞撞地一头扎入火热的军校生活,新鲜劲一过疲劳感来袭,大强度的训练会让他们吃不消。对于部队常识一知半解再加上一日生活制度让他们显得格外拘禁,此时的轻武器射击课让他们无所适从,军事地形学课让他们一知半解,单兵战术课即使是连滚带爬也难达标。因此说,科学制定培养目标势在必行。目标要根据学员的心理状况、身体素质、知识结构、军事基础来制定,保证各阶段目标的合理性和先后衔接的紧密性。

(二)结合实际,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军事基础课教学对时间、场地、课目顺序均有其特殊的要求。如射击、战术的训练需要武器、弹药、场地等条件才能实施。学员无法脱离这些装备进行日常训练,因此课程必须密集设置,以增加学员训练的频率,使其更好的掌握这些技能。体能、队列需要大量的日常养成训练才能达到训练效果。战术训练又需要以良好的体能素质为基础。因此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课程学习、日常训练、训练规模和场地资源的因素,减少临时性课程,建立高效的常态机制,以增强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高训练效率,使学员在常态化的训练中不断提高军事基础素质。

(三)以考促训,逐步提高考核标准

为加强对初级指挥人才军事基础训练质量的控制,实现不同阶段训练目标和要求,可建立一套层级递进的考核机制,推进训练质量的逐级提升。学员军事基础素质考核可按四学年制定的训练目标分阶段实施,并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课目和要求,制订相应的考核标准。做到四年考核不断线,考核科目逐步增加,标准渐次提高。前三阶段考核由学院组织,也可聘请部队院校专家参与,第四阶段接受总部组织的联合考核。考核结果与学员连队的评先评优挂钩,并作为学员学籍管理的基本依据,引导学员加强训练,提高素质。同时,促进各级领导和教员研究训练规律,改进组训方法,实现科学训练、安全训练,实现军事基础教育训练的科学高效。

三、打造三支队伍,教管形成合力

(一)提升教员队伍,以“渔”代“鱼”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建立一支具有丰富的知识、广博的见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教研队伍。经过几年的教学我发现每个院校、每名教员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和组训心得,往往听人一次课、与人探讨一次都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要将与其他高水平院校、教学单位交流,总部、全军相关专业的培训,教研室、课程组内的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常态化、规范化、规模化。

(二)强化管理队伍,以“理”代“暴”

军事基础素质的提高重在日常养成,相当一部分的基础性训练也由学员连队组织完成。但目前院校主官往往缺乏部队任职经历,不懂得军事训练的方法和基本规律,不会抓军事素质的日常养成,组训能力不足,“教管分离、教养不一、教训脱节”问题严重,盲目高强度、高密度的“暴力训练”让学员“很受伤”。因此,一定要加强管理干部的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加强能力培养,建立一支会管理、懂训练的过硬管理队伍,以管促训,让更多的理性训练取代暴力训练,让学员学有榜样、训有目标。

(三)打造骨干队伍,以“点”带“面”

好的骨干队伍的形成与干部的“放”、教员的“帮”是密不可分的。首先,连队干部要放弃事必躬亲的保姆式管理方法,对骨干大胆放权,教方法、领路子,逐步锻炼出能独当一面的管理者。其次,教员要耐心帮助,充分发挥训练骨干的作用,并及时对其组训方法、手段等予以指导,使这支辅训队伍尽快成熟在军事基础课程的训练和养成方面发挥作用。

四、完善教学条件,教学保障有力

由于训练场地设施和训练条件不完备,相关训练装备器材请领渠道不畅通,导致规定的军事训练课目因受场地、条件、器材等教学训练设施限制而漏训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改善军事课程教学保障体系,彻底杜绝因训练场地限制、训练器材缺乏而造成漏训现象,依然是提高“合训”院校军事基础教学训练质量的重要方面。这要求院校的教学保障单位制定详尽的军事基础课程的配套保障方案。建立与军事基础课程相适应的保障标准,满足军事基础课程在教材、场地、器材等方面的需求,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