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极简之美 1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极简之美 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就是只是玩,没想过要画什么。我只是想要知道颜料、色彩、厚或薄、笔刷在不同的载体上是什么样子。”

对于雷曼(Robert Ryman)来说,他花了大半辈子在和各种不同的布料、金属、绘画材料打交道。“画什么不是一个问题,如何去画才是。”在他的画笔下,大多是标志性的白色实验,正如他最近引起外界争议的《无题》一样。

雷曼并不是第一个从事这样创作的艺术家,远在他之前的巴尼特・纽曼(Barnett Newman)、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早已经开始了类似的创作。不过罗曼确是对于白色最为专注的一个。正如罗伯塔・史密斯(Roberta Smith)在《纽约时报》评论的那样:“雷曼的艺术提醒我们,对于所有的绘画而言,最重要的是颜料、尺寸和颜色。”

极简不简

如果你还在吐槽你家的白墙为什么不是艺术品,那么你也太小瞧了这批艺术家。

作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艺术流派,极简艺术绘画最早是作为当时流行的行动绘画艺术“反派”出现的。行动绘画艺术家们讲究直觉、自发性的表达,极简主义者则认为行动绘画过于强调个性,无实体性。在他们眼中,一件艺术品不应该涉及自身以外的任何事物。

绘画在他们手中朝着单纯的、逻辑的方向发展。他们并不想给观看者造成任何作品上的压迫,绘画中一些常见的象征符号等等在他们的画作中也见不到身影。观者在他们看来本身有着对于作品的想象,而不是应该由绘画者去引导。在对于作品的理解之中,观者也是这幅画的作者之一。

抱着这样的理想,一大批极简主义画作产生。在他们的笔下,几何图形、单色是他们的最爱,用硬边,简单形式与线条来进行作画是他们的常态。

极简艺术的作品,看起来简单,实际上绘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和那些大篇幅的油画作品相比,功夫丝毫不在其下。雷曼本身对于白色这种颜色的调制,包括上色的顺序都有自己独到的研究,不同的画作在空间与光线下都能够得到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家常宁生认为:“在雷曼这里,他走的就是绘画观念上的极端,虽然绘画好像没有直观的意象,但并不代表什么都没有,更多的是观念上的反叛和象征性意义。西方现代艺术是一步步往前走的,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产物。”

对于极简的崇拜,也并不是只属于画家的专利,极简主义思想很快就在设计师们之间弥漫。

无论是密斯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还是彼得・沃克的物即其本身(The object is the thing itself),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去掉了大量繁琐无用的装饰,把事物的本真状态给显露出来,哪怕是把钢筋水泥露在外面,反而这种创作带来了不一样的美感。

一种生活方式

有趣的是,尽管对于极简主义的一些作品,现在还在艺术圈外备受争议,相当一大部分人直呼“看不懂”,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极简”已经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来。

苹果手机就是极简主义的一个典范,在它设计的产品之中,绝对没有什么多余的元素,它剔除了,不必要的外形设计,留下的只是人们需要的东西。如此设计只是为了留下素材和功能本身,摒除感性的思维模式,坚决将极简主义进行到底。无印良品也是遵循着这样的思维,去除一些不必要的加工颜色,在它那里,你所看到的只是商品最原始的本色。

除了极简范的生活用品受到追捧,极简的生活理念现在也变得越来越被推崇。

拿掉生活之中不必要的东西,“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在极简主义者的观念之中,耐久与实用是他们选择的第一指标。生活之中去除无所谓的干扰,关心自己真正在乎的东西。这个繁杂的世界之中,我们有着很多重要的东西,但那一定不是物质与消费。

佛家有说过,放下即意味着得到,当我们放弃一些东西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么。极简主义生活的意义也就在此,放弃复杂的生活,也许空空净净才是人生所需要的本真状态吧。